2011/08/02 浏览量: 作者:胡昌方
频繁接待参观学习人员,使得一些工作先进地区的领导干部实在"招架不了"。报载:苏南某市一位官员坦言:自从全国“循环经济”现场会在他们那里召开后,各地前来参观学习的人员应接不暇,送走一批,又来一批口每批少则10多人,多达60余人口逗留时间最少一天,多则两三天。
据接待人员如是说:凡各地来参观者,大都虚心好学,但也有极少数人给人以游山玩水之嫌。迎来送往的繁杂事务,既大大增加了当地政府部门的经费开支,又干扰了他们正常的工作秩序,同时也影响了当地一些企业的正常生产。
取经,无非是"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因此,这种学习,首先要纯正思想,真取经,取真经。其次,既要注重学习方法,又要算计学习“成本”,还要考虑到对方接待的承受能力,而决不能凡取经就不惜物力、财力,组织大批人马,呼呼拉拉地“往外拥”。
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取经,大多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而且,通常“请进来”的频率远远大于“走出去”的频率。即使是“走出去”,取经的“队伍”也只是由手脑灵巧的三、五人所组成,而且取经回来后,都要及时向领导作汇报、向大家作介绍。可如今,一些单位和部门的取经,却很少“请进来“了,往往是成群结队地“走出去”,走向那“遥远的地方”,而且取回来的“经”,常常被“师徒”们“贪污”了。
早有所闻:福建省永定县某局为了借鉴湖南省某一部门所推行的一项“奖惩办法”,特向对方发去一封索取有关文字资料的信函,并附上自己的一份经验材料作交流。之后,双方常以邮寄信函形式,"传经送宝"。此举,众人叫好。
其实,不单“信函取经”大可提倡。在眼下传递、沟通、交流日趋信息化的形势下,通过网上阅读对方的经验信息,通过向对方索要并收听、收看其有关工作经验的音频资料和视频资料等,都是值得推广的十分便捷的取经方法。
这种“信函取经”、“网上取经”、“音频取经”和“视频取经”,拓宽了取经的途径,改变了“凡取经,必外出”的惯例,既节省了大量经费,又给对方减轻了接待负担,同时也能同样取得真经。既然如此,何必“自古华山一条道”,非得“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远去西天,实地取经”不可呢?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