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为民造福应“抓大不放小”

2020/08/03  浏览量:     

  前不久,某领导考虑到又是一年开学季,遂决定继续为对口联系的村民家里送去学习用品。不仅如此,去年花150元买了书包,今年则上档升级,仅文具盒一项就花了80元。满以为对方会感激得涕泪皆流,谁知人家感谢的同时还附带嘀咕了一句,“年年都是书包、文具盒,就不能捎带买几只铅笔吗?”

  无独有偶,日前某学院乔迁新址,学院负责人又是介绍说一应教学设备焕然一新,又是决定免费为教职员工提供午间休息室。谁知台下欢呼鼓掌的同时,也有“刺耳音”传出,“我就想知道有否在校门口设置信报箱,以便于第一时间取到邮件?”

  明显地,铅笔之于书包、文具盒,信报箱之于教学设备、午间休息室,都是“西瓜”面前谈“芝麻”的“小儿科”。但之所以明知如此,仍有群众提了出来,便说明群众利益无小事,一叶一枝总关情,既然存了为民服务、为民造福的真心真情,就应该事无巨细、无微不至。尤其立足上述情形作进一步分析,说明今天部分党员干部为民服务、为民造福过程中,的确存在着贪大求洋、好大喜功的浮躁、浮华心理,而不是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切实做到统筹兼顾,“抓大不放小”。

  为民造福“抓大不放小”,重在强化底线思维,首先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优先解决好他们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事实也是如此,设若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关于人的心理需求五层次定位,来一个彻底的“大反转”“重排序”,必然贻笑大方,为人所不齿。换言之,如同引导小孩子学走路一般,“走”的问题都还没有解决好,何必急着去追求“跑”呢?毋庸置疑,今天绝大多数群众的生活水平已经达到小康,但其间仍有不少人基础薄弱,亟待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填洼地。只有强化底线思维,使其难点不难、痛点不痛、堵点不堵,才能坚定对于未来生活更加幸福美好的信心和憧憬。

  为民造福“抓大不放小”,要求坚持问题思维,以渐次解决一个个小问题为着力点,使群众有实打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尤其对于群众提出、反映的问题,哪怕只是党员干部眼里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的“小事一桩”,却因为已经实实在在阻碍了群众对于幸福美好生活的真切感受,就应该以“小事不小”的严谨态度对待,尽可能第一时间予以解决。诚然,为人民谋幸福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而群众真正幸福与否,却是由无数“小幸福”累积、堆砌而来。因此,愿意不愿意解决好群众提出、反映的小问题,应该成为检验党员干部践行初心和使命的“试金石”与“磨刀石”,力戒“善小而不为”。

  为民造福“抓大不放小”,要求党员干部主动走入基层、走进群众,在与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同呼吸、心连心、共命运的基础上,深刻感知群众,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求、所想所盼,进而对症下药、有的放矢、靶向施策。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不得不说,好多时候,有极少数党员干部闭门造车、主观臆断,总觉得一项政策制定、几个措施出台,只会让群众感恩戴德,哪里会有“杂音”“噪音”?然而“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现实生活中党员干部“人又吃了亏,戏还不好看”的根本原因既缘于此,说明不与群众交心谈心,定然免不了出现“你所给予的,并非我所想要的”之错位或缺位现象。而一旦把准了群众的真实心声,汇集了最广泛的民意,才会弹无虚发、百发百中,让群众有“稳稳的幸福”。

  为民造福“抓大不放小”,还要看到“大”与“小”其实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必须统筹兼顾,并行不悖。譬如,吃惯了大鱼大肉的人,能否吃到一顿可口的清淡饭菜,无疑是一件“大事”;而一旦每日里都是“清汤寡水”,则渴望大鱼大肉,同样又成为了一件“大事”。“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对此,党员干部应学会辩证思维,既明辨现实、眼前的“大”与“小”,也善于在“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动态发展中,适时把握由“小”而逐渐演变成的“大”,做到大小兼顾,“两手抓”“两不误”。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实践一再表明,党员干部践行初心、砥砺使命,惟有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任何时候都擅长“十个手指头弹钢琴”,将群众的大、小事一视同仁、一致推进、一体解决,才能让群众有可持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而不是畸轻畸重,总觉得党员干部华而不实、沽名钓誉。

  (湖北省荆门市委党校 刘良军)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