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开良方除“被动形式主义”的病根

2020/08/06  浏览量:     

  一人照管60个“小号”、3部手机随时连着充电宝、上厕所开会都不忘“刷分”,这是一位社区工作者在应付各种考核中的“被动形式主义”。反感形式主义,但不得不搞形式主义,“只能用形式主义来对付形式主义”的无奈,是现在许多基层干部的心声。

  基层的事情,不仅数量大,而且变数多,许多基层工作人员为了应付巡视、考核、评比、检查,不得不“被动形式主义”,并且“被动形式主义”具有普遍性、长期性、隐蔽性、欺骗性、抵消性的特点,往往不容易辨别,要想基层真干事,除掉“被动形式主义”的病根,还需从基层干部的需求找答案,点燃基层治理自主创新的星火,优化基层考核形式,打通基层自下而上谋发展“经络”。

  在基层干部“严管厚爱”上“动真情”来“活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是在最前线、最边远的第一线上,基层干部起到联通上下“血脉”的作用,对他们既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也要激发干事创业的动力。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严肃问责、规范问责、精准问责、慎重问责,加强事前事中的提醒、约谈、监管,强化解决问题、弱化事后问责。同时用真心、动真情,主动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健全干部培养、选拔、使用机制,从生活、工作上关心基层干部。保证基层干部的合理政治待遇,探索建立晋升晋级制度,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打通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通道,加大对基层的投入,推动人、财、物向基层倾斜,保障基层干部必要的生活环境。

  在基层自治“自选动作”上“见真章”来“化瘀”。基层治理上接“天线”,下接“地面”,纷繁复杂,政策落没落实,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要想让老百姓绽放笑颜,关键还是通过协商民主和自律,实现自我管理的基层自治,通过群众管事的自选制度来规范基层事务,让基层治理“脱虚向实”。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进一步拓展和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群众自治的制度化渠道,通过处理好活力和秩序的关系,增加基层治理“自选动作”,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通过现代科技推进社会沟通、改进管理和服务,打造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化治理新模式,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更多科技引擎,激发基层社会活力,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切实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减负增效。

  在基层考核“创新机制”上“动真格”来“祛根”。考核是引领科学发展的“指挥棒”,推进作风建设的“风向标”,检验工作成效的“测量仪”。考核能否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成为促进工作的有效手段,关键因素就是考核的导向性是否正确、结果运用是否得当。在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老大难”“硬骨头”等问题上,创新工作思路,按照“菜单式梳理、清单式管理、账单式清零”的方式,建立联动机制,采取“问题整改全程跟踪问效机制”,督查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动真格”严格控制总量、强化结果导向、坚决纠正机械式做法,取消可有可无项、合并交叉重叠内容、优化繁冗复杂程序,少抓表格、多看实绩,少到办公室、多到田间地头,少在会议室、多到工地一线,少问干部、多访群众,真正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数字看成效。

  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永远在路上。为基层减负,是价值观,也是方法论,归根结底还是要克服“差不多了”“可以歇一歇了”的想法,提振敢于自我革命的精神,在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下更大功夫,促进措施实、落实实、效果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刘婧)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