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创新宴会模式 告别“剩宴”旧俗

2020/08/16  浏览量:     

  近年来,虽然“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但随着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个人餐饮消费中尤其是红白事等存在的浪费现象还比较普遍,爱面子、讲排场的过度消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笔者所在的县城,婚宴菜品至少有18种,但每桌最多坐10个人。由于时间短、菜品多,很多饭店图省事提前做好备用,等到婚宴当日再加热上桌,导致菜品不新鲜。同时,统一规格的菜品不符合一些人的口味,再加上约定俗成的1小时左右的婚宴时间,往往前几盘菜客人刚动几筷子,又上来一批新菜,最后变成盘子压盘子、菜压菜。还没等所有菜上齐,大家就不愿再吃了,有的客人干脆就离席了。再说打包,本来菜品有的就不新鲜,更何况这是参加别人的婚宴,谁好意思打包?婚宴主家一般也不会打包,剩菜只能倒进泔水桶。往往一场婚宴,浪费惊人。现在城里年轻人举办婚礼,往往都要到婚庆公司宴会厅,一些婚庆公司为了挣钱,也不会提示你根据每桌人数预定菜品,尽量不要浪费,而是越多越好,最大限度让你撑起面子。

  再说白事浪费,乡下浪费多。有次笔者在乡下参加一场丧宴,院子里摆了20多桌,菜一个接一个上,摆不下了就摞起来,而且肉菜多素菜少。最后,压在下面的一些菜,甚至都没办法用筷子夹。问同桌的老乡为啥现在这么铺张,答曰:面子。别人待客都这么搞,你少了就会没面子。但是那一盘盘剩菜,实在是可惜。

  这几年在一些农村,“红白理事会”对遏制基层的浪费现象居功至伟,办多少酒席,上几个菜,喝什么酒,都定下标准,谁也不能超。条件好的村子,甚至把地点、桌椅凳子及灶台等都备好,全村人,不论干部和村民,都在固定的地方办。开展“光盘行动”,减少“舌尖上的浪费”,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制度。事实上,不管是婚宴的举办人还是来宾,对套路化的婚宴模式都已经“审美疲劳”,开始尝试节约而不失大方的婚宴。比如,有的家庭把给来宾的礼盒搞得价值高一些,菜品上简单一些;有的婚婚庆公司和酒店推出自助餐模式,参加婚宴的人各取所需以减少浪费……生动鲜活的实践表明,勤俭节约的创新宴会模式,婚宴不但能告别“剩宴”的诟病,更能成为树新风、讲文明的舞台。

  (秦风明)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