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稻场见证小康梦

2020/08/16  浏览量:     

  古人云,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而笔者要说的是,尽管老家村子里每家每户门前都一块稻场,却一直以来,除了仅仅用来打稻子、晒稻子外,未必能干点别的正事。

  事实也是如此。印象中,小时候的稻场“睛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尤其下雨时,甭说打、晒稻子,就是村里人从门前经过,也是小心翼翼,生怕肆意、任性的来往,让稻场皱褶、坑洼丛生,越发连打、晒稻子的基本功能也不能承载。

  当然,物质极其贫乏的无奈下,稻场也还是给小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美好的回忆。这就是睛天可以在稻场上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雨天能够在稻场边缘与屋檐下台阶的结合处,用泥巴夯筑堤坝,让屋檐淌下的雨水在一颗颗小脑袋的精心设计下,有条不紊地流向稻场远处的池塘。换言之,稻场的简单简陋,也只能提供这一点额外的功能,还能多要求些什么呢?

  然而斗转星移,变化渐次出现了。先是各家门前的稻场不再是泥巴面貌示人,代之以清一色的水泥涂抹,不仅看起来光滑光鲜,而且平实平整,能够真正做到让稻场上的谷子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其次是夏日的傍晚,各家各户更加愿意将饭桌直接移置到自家稻场中央,一家人其乐融融、大快朵颐的同时,还能“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外人眼里,简直就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纯美图画、生动图景。

  “吃着甘蔗上楼梯,步步高、节节甜。”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同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上议事日程,稻场的变化更大了。就拿笔者家来说,父亲不仅在稻场四周架设围墙,在围墙上安装五颜六色的彩灯,而且还在围墙下大量种植花卉苗木,使得稻场与新修的房子融为一体,构成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后花园”。

  尤其村部公共稻场上,不,这时确切的称呼,应为“村民群众公共活动广场”,不仅精心布局、科学规划,陆续设置有篮球场、乒乓球台、网球场,还有一系列村民群众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健身器材。特别是华灯初上,镇里派下来的舞蹈教练示范引领,一众妇女、小孩随着音乐翩翩起舞,那热闹热烈、欢乐祥和的场景,丝毫不亚于都市广场舞氛围。

  扶贫先扶志,脱贫重在智。正是循此思维,稻场的功能进一步上档升级,除了村两委选举、村民代表大会在稻场上举行,市县组织的理论宣讲、政策解读活动也安排在稻场上进行。就以笔者的亲身感受来说,原来到村里讲党课,听者寥寥无几,遑论彼此互动、教学相长。而今天再到村里讲党课,不但村民党员、群众纷至沓来,还一个个笔记本在手,聚精会神、全神贯注,让笔者格外慎重对待,尽可能让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政策,一点一滴如阳光普照听众之身,似雨露润泽听众之心。

  窥斑见豹。稻场如同一面镜子,既见证了乡村发展壮大、繁荣兴旺的历史进程,也折射出新时代乡村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气象、新风貌。完全可以想象,在党为民服务、为民造福的更多政策荫庇下,稻场会越来越美丽,乡村会越来越宜居,村民群众的生活也必定由小康日益现代化。

  (刘良军)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