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小切口”带来乡村治理大提升

2020/09/07  浏览量:     

  香皂、牙膏、洗衣粉、卫生纸……在山西省上党区“爱心驿站”,这些生活必需品不需要用现金购买,可以用积分兑换。这些积分从何而来?农技人员送技术下乡、医生志愿者到各村义诊、文明志愿者关爱照料老人等,凡是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都可以获得积分。

  不仅仅是上党区,放眼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的建“爱心驿站”,有的建“爱心超市”,从无形到有形,各县区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作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力抓手,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为载体强化德治先导、法治保障、自治基础,涵养自治新风尚、引领法治新时尚、创新德治新载体,推动了基层治理更有成效、更富活力,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新模式。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小切口”不仅创新着乡村治理的新理念,也引领着乡村治理的新风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有效载体,是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运用科学理论提高思想道德觉悟、指导生产生活实践的创新举措,是打通宣传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重要依托。

  以德治“春风化雨”淳民风。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没有乡村的有效治理,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道德是一切良治善治的基石。在推进乡村治理过程中,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度融合,坚持以文养德,加强宣传教育,持之以恒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推进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不断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理想信念。通过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教育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听党话、跟党走。通过志愿服务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内生动力、投身文明实践,促进邻里团结、村庄和谐,真正让乡村治理动起来、活起来。

  以法治“定分止争”促和谐。商鞅说过,“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所以备民也。智者不得过,愚者不得不及。”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应当从农村实际出发,从各地实际出发,了解基层需求,把准群众脉搏,通过开展“政法铁军下基层,村民说事促稳定”等活动,深入推进法律顾问、政法干警、律师志愿者等参与村(居)民说事会,把创新社会治理、思想道德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法律法规宣讲等贯穿到文明实践活动全过程、各环节,把各类暖心的服务及时送到“寻常百姓家”,以法治“定分止争”,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以自治“共治共享”建家园。自治是基层社会运行的重要方式和依托,是基层社会充满活力的重要源头。创新乡村治理,必须围绕提高自治水平这个目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理论、教育、文化等服务平台,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同时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和支持村民参与,激发社会活力,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既凸显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也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积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秦风明)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