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发扬老区精神 立足“四学四争”

2020/09/17  浏览量:     

  “四学四争”活动,是学习科学理论、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励志热情、投身高质量发展的载体。“四学”是为了学好科学理论、不忘初心使命、典型示范引领,是补充“营养”,是“充电”,是“补钙”;“四争”是“海纳百川、创新争先”新时代海安精神的体现。今年以来,我们江苏省海安市大公镇强“四学”、忆峥嵘,立斗志、争佳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强化思想到位,提高政治站位

  大公镇坚持把红色老区革命传统教育摆上重要位置。大公镇具有悠久的历史,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陈毅、粟裕、陶勇、管文蔚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大公留下了光辉足迹。大公人民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精神,一批批的大公人民奋起斗争,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壮怀激越的生命之歌。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全镇有160位烈士英勇牺牲,可歌可泣。

  植根红色大地。大公镇历经5年开展“四学四争”活动,打造了党员干部淬炼初心的“大熔炉”,推进红色教育的“大课堂”,砥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磨刀石”,释放新时代文明实践温度的“反应堆”,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大公镇学习苏州“三大法宝”,努力答好南通发展“四问”的时代内涵与外延,有力助推形成凝心聚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防控疫情阻击战鼓劲升温的浓烈氛围。

  大公镇立足抓“四学”,聚力促“四争”,结合镇党政理论中心学习、党员统一学习日、宣传教育,把“四学四争”融入其中,先后开展机关、学校、青年干部各个层次的《海安市革命发展史》导读、导学培训活动,组织6次学习红刊辅导、研讨、交流、座谈会,征集100多篇心得体会,有多篇文章在“4网4刊”上发表。为海安老区“四学四争”金字品牌增添了“新成色”。特别是进一步拓展了我们解放思想,放大格局,发挥红色老区资源的优势,进一步科学研判机遇,激发动能,克服畏难情绪,增强攻坚信心,现在的大公镇是见第一就争,见奖杯就夺,见红旗就扛,今年第二季度,大公镇获得科技人才杯铜杯,现代化服务业全市排名第五,农业现代化、工业项目建设、城镇建设管理等全市排名第六,综合排名全市第六。

  二、强化组织到位,建立三支队伍

  一是建立健全镇村(居)老区工作队伍。各村(居)建立由党组织书记任组长、配备一名热心老区工作的老同志任副组长,各村(居)网格员、志愿者、村民小组长和有工作能力的老同志为成员的村(居)老区工作小组,使老区工作组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为高质量做好大公老区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建立乡村振兴志愿者队伍。老区扶贫是老区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们多举措决战脱贫攻坚,组织社会爱心人士在产业项目扶贫、助学扶贫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今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要求,建立了大公老区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其宗旨是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服务大公人民、助力乡村振兴。在大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后,助力大公乡村振兴发展。三是建立老区宣传工作队伍。在大公老区宣传工作上,我们有一支由党委宣传委员牵头,各村宣传干事、村宣讲员参加的老区宣传工作队伍。持续开展“四学四争”学用红色书刊活动。

  三、强化活动到位,构建三个平台

  一是利用红色教育基地。大公有陆家窑伏击战遗址、陆家窑烈士墓、大公烈士纪念馆,以及邻近的联抗烈士墓、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利用重要节日、纪念日,组织全镇党员干部、青年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寻访前辈奋斗足迹,学习榜样,笃定前行,在大公高质量发展中对标找差、争先创优。二是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平台。“四学”内容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利用“天南海北乡音”“乐在大公”等微信群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等系列重要论述,组织青年干部交流“四学四争”心得体会,利用乡村“红色大喇叭“宣讲创新理论、历史故事、发展成就,把“四学”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教育,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教育推动“四学”的深入开展。三是利用党团队班会活动平台。为了增强“四学”覆盖面,各村党组织将“四学”相关内容植入党员活动日。全镇各学校充分利用“五老”宣讲队、升旗活动、校园网、班级黑板报、以及午间阅读时间,组织师生学习红色书刊,让红色期刊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发挥载体作用。

  四、强化效果到位,立足“四争”实践

  “争做创新发展的带头人、扶贫帮困的热心人、促进和谐的解难人、新时代的好师生”是“四学”的立足点。在“四争”实践中,全镇各条战线把学用红刊激发出的热情转化为助推大公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动力”。

  一是镇村干部率先带领,争当创业发展带头人。 贲集村党总支书记王勇,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的重要讲话精神,带领一班人大力振兴村集体经济,全力推进人居环境提升工程,贲集村先后荣获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美丽乡村等称号。常河村村干部谢佳安带头创办海安永敬家庭农场,带动周边村民创业。

  二是志愿队伍热心服务,争当扶贫帮困热心人。今年,大公有三个老区扶贫产业项目,这些项目的负责人都是扶贫帮困的志愿者。经过他们努力,其中帮助建档立卡户39户脱贫摘帽。大公镇志愿服务总队和各村志愿者队伍常态化深入村组了却村民微心愿,在扶贫济困、解难解急、农忙农耕、帮助留守儿童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特别在今年疫情防控中,全镇志愿者主动参与战“疫”,为弱势群体送口罩等,了解、关心防护情况,彰显志愿服务精神。

  三是主动参与文明实践,争做促进和谐解难人。以村民为中心,过细做好群众工作,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 于坝村周克林,从事基层工作三十多年,几十年如一日,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为群众排忧解难。贲巷村李存国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坚持做到处理邻里纠纷时做村民的知心人;扶贫帮困时做村民的热心人;开展村务工作时做村民的透明人;落实惠农政策时做村民的贴心人。这些都是我镇和谐社会建设的缩影。

  四是师生共学红色书刊,争做新时代好师生。大公镇教委在学习红色书刊的同时,组织师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教育,激发了老师乐于奉献、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热情。引导学生以“五心”“五学”“五个一”为载体,深化“学习红色书刊,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准备把“四学四争”活动在全镇范围内进行再动员、再推进、再发力、再提高,以期广泛凝聚强大力量,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为大公镇奋进下半年、全面完成全年工作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坚定信心、激发动力、聚力发展、蓄能积势,争创全年满堂红的辉煌业绩。

  (海安市老促会大公分会 马永山)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