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别把县乡公路成晒场的错归于农民

2020/09/28  浏览量:     

  每到夏收、秋收之际,一些县乡、尤其是偏远地区的乡村,农民就会把县乡道路当晒场,将收获的粮食铺在公路上晾晒。并放置一些石块、酒瓶、圆木等隔断物,用来防止过往车辆碾压。

  这种现象年年都会上演,因为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媒体也会应时刊发图文予以曝光。但等到第二年夏收、秋收之时,此类问题照样按时发生。

  留意发现,针对把公路当晒场的现象,有两种声音相对集中:一是谴责农民没有安全意识,随意占用公路影响交通;二是指责职能部门管理不到位,任其发生。

  笔者认为:上述两种观点虽有一定道理,但失偏颇。似乎有不考虑发生公路晒粮的具体情况,一棍子打向基层职能部门和农民朋友之嫌。

  我国地域辽阔,数千年的传统农耕文化根深蒂固。一家一户自我耕种、自给自足的观念和做法,在一些偏远地区还一时难于根绝。

  记得过去没有分田到户、集体耕种时,每个村、甚至每个村民组都有集中的打谷场,是没有占用公路晒粮食现象发生的。当然,那时候很多县乡公路大都是沙石路面,害怕晒粮时混进了沙子、碎石子,谁也不会去在上面晒粮食的。

  经济社会高度发展进步的今天,同样是夏收、秋收,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或者农业集约化经营开展比较好的地方,是很难发现把公路当晒场这种现象的。究其原因,要么乡村集体预留有集中粮食晾晒场地,要么建有规模化的粮食烘干厂。

  有的村则在夏收、秋收时,把有水泥硬化的村部大院和文化广场向农民开放,允许村民临时晾晒粮食。但毕竟场地面积有限,远不能满足村民集中收割时晾晒粮食的需求。

  在乡下走访时发现,凡是农民合作社覆盖率高的乡村,夏收与秋收时从机械收割、到装车拉运、到送烘干厂加工脱水、再到集中储存,全程做到了粮食不落地。反之,一家一户单打独斗进行传统小农经营多的地方,粮食收获之后占用公路晾晒的现象,就比比皆是、屡禁难止。

  因此,根治县乡公路成晒场是个综合工程,既要基层组织切实解决农民夏秋晒粮场地问题;还要教育引导农民尽量避免公路晒粮,有效利用村部大院、文化广场等地错时晾晒;更要发挥致富带头人的作用,组建更多的农民合作社,走农业集约化经营的路子。

  总之,根治县乡公路晒粮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发力。不能也不应该把公路晒粮的过错,简单的只归责于普通的农民朋友。

  (高晋新)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