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5 浏览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同志们:
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我们相聚在美丽的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史,感悟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永恒真谛,深刻认识老区人民永远跟党走的历史必然,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服务老区人民、促进老区振兴发展的光荣感使命感。
为开好这次会议,中宣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乡村振兴局,吉林省委、省政府、省政协,给予了有力的领导和指导;延边州委、州政府及延边州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精心组织、全力保障。在此,我代表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向百忙之中莅临会议指导的刘建生局长、邓妙宏副司长和许欣处长,向吉林省委常委、延边州委田锦尘书记和吉林省政协支建华副主席等领导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参加会议的各位代表、新闻媒体界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真诚的祝贺!向延边州委、州政府和延边州老促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田锦尘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中央国家机关的刘建生局长、许欣处长发表了饱含深情、充满鼓励和期待的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吉林省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沃土,特别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吉林老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铸就了感动神州大地的东北抗联精神,展现了闪烁红色光芒的老区精神。延边是14年抗日战争东满根据地,是东北解放区的可靠后方,也是抗美援朝的前沿阵地。延边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就是延边革命历史的真实写照。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吉林老区人民高举党的旗帜,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次会议,我们亲身感受延边老区革命传统和振兴发展的巨大变化,深受教育、倍受鼓舞。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一百年,是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一百年。古今中外,从来没有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与人民血肉相连、生死与共,从来没有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把初心使命与人民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摇篮,是中国人民坚定地汇聚在党的旗帜下进行伟大革命斗争的开启之地。老区承载着党的初心使命,老区人民对党的认识最深、与党的感情最浓、同党的联系最紧,永远跟党走是一代又一代老区人民最真切的心声。
一、永远跟党走是老区人民百年来始终不渝的坚定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根本原因是始终坚持和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坚定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鲜明地把为劳苦大众打天下写在奋斗的旗帜上,矢志不渝地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从第一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共产党人的冲锋陷阵;从不拿百姓一针一线的诺言到打土豪、分田地的实践,哪里有革命的队伍,哪里就有群众的解放。从井冈山到宝塔山,老区人民感受到了做人的尊严、看到了过好日子的希望。不论斗争形势多么严峻,不管战斗牺牲多么惨重,老区人民相信党、拥护党、跟党走的信念始终不渝。
革命战争年代,老区人民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生死相依、患难与共,2000多万名为党的事业捐躯的英烈,大部分是跟随党闹革命的老区人民。延边15000余名革命烈士中,94%是朝鲜族儿女。残酷的革命斗争环境、巨大的流血牺牲,丝毫没有动摇老区人民坚定跟党走的信心决心。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鄂豫皖苏区“二十八年红旗不倒”,20万大别山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在册的烈士就达13万多。湖北省麻城县西张店街有位周大娘,为革命牺牲了3个儿子。1928年5月,为保护党代表王树声,危急关头,周大娘让自己的儿子政道换上王树声的衣服,顶替王树声慷慨就义。王树声脱离了险境,周大娘的儿子却被敌人割下头颅悬挂在村口。新中国成立后,王树声大将再见到周大娘,跪下说:“娘,我是树声啊……以后叫我政道吧……我就是您的亲儿子!”
1934年5月,陕甘边红军主力转移外线作战,国民党反动派进犯南梁中心区。阎洼子村的老百姓连夜将红军留下的枪支、马鞍、粮食等全部埋藏到地下。第二天,敌人发现了埋藏地点,并挖出了粮食。为保护埋得更深的枪支弹药,村民武万有冲到敌人面前大骂这些强盗,被打得昏死过去。随后敌人将附近村庄的干部、游击队员、农民群众集中在一起,逼问红军去向和红军物资埋藏地点,42名苏维埃政府干部和群众被国民党反动派残酷杀害,其中6人被铡刀铡下头颅,36人被活埋在两个大坑里,但始终没有人开口,敌人最终一无所获。
湘江战役中担任全军总后卫的被誉为“钢铁之师”的红三十四师所辖的三个团中有两个团几乎全是宁化子弟,经历了湘江血战,3000宁化子弟仅58人到达陕北。师长陈树湘因腹部中弹被俘,他“断肠明志”,壮烈牺牲,年仅29岁。开国中将韩伟曾不止一次感慨:要是没有湘江之战、红三十四师能走完长征,共和国还会再多一个“将军县”!在中国革命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闽西子弟绝命阻击而无悔。
三年游击战争期间,苏区人民蒙受了史无前例的劫难,昔日欢歌笑语的乡村,变成死寂的“无人村”“血洗村”。上杭县因支援红军游击队而被国民党反动派毁坏的村庄105个,被杀害的群众5000多人。长汀县竹马岗村1000多名群众一夜间全被国民党屠杀。
1938年,延安这个远在西北一隅的小镇,尽管物资匮乏、条件艰苦,依然不妨碍她成为温暖、明朗、坚固和蓬勃向上的圣地,成为中华儿女梦寐以求的理想之地,有的母女相约、夫妻相约、兄弟相约、亲友相约、师生相约,徒步行程上万里,成群结队奔赴延安。当年,有首歌曲“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据统计,从1937年到皖南事变前,有4万名青年知识分子奔赴延安。1986年,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慕华回到延安,站在50年前她曾经住过的窑洞前,深情地说:“延安,好比是我人生之中的分水岭,经过延安这所革命熔炉的锤炼,我逐步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陈慕华奔赴延安时,其父亲是国民党少将,叔父是国民党空军司令,她是带着国民党空军的介绍信函、坐着小汽车去延安的。
聂荣臻元帅在《回忆录》中深情地写道:“在抗日战争中,尽管我们处在敌人的封锁包围中,我们的司令部距敌人不过几十华里,有许多战火纷飞的场面,但是我们却有一种安全感,在群众的海洋里安全得很啊!有一段时间军区领导驻在唐县和家庄,中央分局在河北阜平县易家庄,我每次去开会时只带一个警卫员,我们一人一匹马一天就跑到了。一路上毫无危险,走到哪里,哪里的老百姓都给我们烧开水、指路,照顾得十分周到。八路军英勇抗击侵略者保护了人民,人民同样尽心尽力地保护我们。”
二、永远跟党走是老区人民百年来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主要是党和人民水乳交融,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人民跟党走,无私奉献,可歌可泣”。
一部党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史。党的根基在于人民、党的力量来自于人民,为人民服务是不变的宗旨,群众路线是不变的生命线。从《井冈山土地法》到抗战时期“三三制”政权组织形式,从闽西蛟洋农民银行到繁荣发展的边区商贸事业,从苏区列宁小学到抗日军政大学,党在根据地的实践,让中国人民看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也让根据地人民切身体验了自己的命运与共产党、与革命是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的。也正是缘于此,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始终向党靠拢,汇聚起革命、建设、改革的强大力量。正如列宁所说: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就无所不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烧契约、废除高利贷,解决贫困农民生产生活困难,获得了苏区人民真心拥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1932年,分2次共发行战争公债180万元,1933年又发行经济建设公债300万元,苏区人民节衣缩食,积极购买公债,后又响应中央临时政府“退还公债,不要还本付息”的号召,大部分人没有兑付债券。《十送红军》歌曲所唱到的秋风细雨中送别的红军队伍里,中央纵队第十五大队由160余副扁担箩筐挑着的“扁担银行”里,承载着老区人民的奉献与梦想。1941年,面对根据地严峻的经济困难局面,陕甘宁边区政府发行了总额为500万元的建设救国公债。边区广大群众响应号召,积极购买公债,有力地支援了边区经济建设。抗战期间,山东招远人民通过“渤海走廊”“滨海通道”向延安秘密运送了黄金43万两,对解决根据地财政困难及货币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2年“五一”大扫荡后,冀中平原的每一个村庄几乎都被日军控制。“出门登公路,抬头见岗楼,无村不戴孝,处处是狼烟。”在一次“扫荡”中,日军在冀中敌后深南县王家铺村抓了20多名村民,威逼他们说出八路军的隐蔽处,他们宁死不屈,守口如瓶。敌人问一个不说,杀一个,再问再杀,一连杀掉14个人,始终没有一个人吐露真情。我们中国老促会的杨成武老会长曾讲:“为什么老百姓都跟着共产党走?原因就是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党。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武装群众,才能在冀中大平原上坚持游击战争,才能出现对付日军的地道战。”
耸立在徐州市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碑文记述:“华东、中原、华北地方党政机关和广大人民全力支援,要人有人,要粮有粮,二百万民兵、民工,冒枪林弹雨,忍风雪饥寒,千里远征,随军转战。”著名作家白桦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1948年初冬的一天,在进军淮海平原的路上,络绎不绝的小车和我军大队人马并行。我问一位推车的农民大嫂:“你们小车推的是什么?”“白面。”“你们家还有存粮吗?”“有,不在窖里。”“在哪儿?”“在地里。”“地里,什么庄稼?”“麦子。”我环顾白雪覆盖的中原大地,麦苗还没有出土呢?我情不自禁地哭了。我相信,我们的军队必胜。
全域为革命老区的海南省,23年革命斗争“红旗不倒”。海南岛战役,“前线如同是后方”,在渡海战役发起的同时,长期在海南坚持斗争的琼崖纵队如猛虎下山,打乱了国民党反动派精心构筑的“伯陵防线”,配合渡海部队顺利登岛,海南老区人民供情报、出船工、派向导、筹军粮,为解放海南岛作出了巨大贡献。
20世纪60年代,为结束河南林县十年九旱的历史,10万英雄儿女在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用鲜血和生命建成了70.6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创造了修建红旗渠辉煌的林县老区人民再度“十万建筑大军出太行”,奔赴祖国遍地开花的建设新战场。各个工程发包方都有一种近乎执拗的认识:连红旗渠都修得了的队伍,没有干不了的工程。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在众多耳熟能详的国家级工程建设中,都有林州人的身影。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建筑,让世人知道了林州工匠,也让“林州工匠”成为全国建筑行业里的金字招牌。具有光荣传统的林州人民“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竖起了人民力量的丰碑。
毛泽东同志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胜利之本。”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前往河南专题调研南水北调时深情说道:“我们党的一百年多不容易、多么艰难,但有一条,这个党建起来就是为了老百姓。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什么?就是守人民的心啊。人民拥护我们党,我们党就有生命力。”一百年的辉煌历程,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老区人民用不懈奋斗的实践证明:只要有了党的坚强领导,就有战胜艰难险阻的坚定信心,就有干事创业的磅礴伟力。
三、永远跟党走是老区人民百年来赓续传承的精神血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这些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形成了伟大的革命精神。这些精神,如同血脉之河、智慧之海、力量之源,鼓舞党和人民不断创造人间奇迹,激活古老中国不断焕发生机活力。沿着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壮大的百年征程,革命火种生生不息、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红船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等构成了绵延厚重的精神谱系。老区人民在跟党走的奋进历程中,历经挫折不断奋起、历经磨难从不低头,这种笃定和坚持锻造锤炼出跨越时空的老区精神,即:爱党信党、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顽强斗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鱼水情深、生死相依的光荣传统。
革命战争年代,千千万万共产党员为了理想慷慨赴死,毛泽东同志一家为革命牺牲6位亲人,徐海东大将家族牺牲70多人,贺龙元帅的贺氏宗亲中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050人。习仲勋同志以坚强的革命意志和爱党信党的信念,在敌人的监狱中完成了入党宣誓。方志敏烈士就义前留下了“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铮铮誓言,韦拔群烈士用满腔的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践行了“快乐事业,莫如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陈翰章烈士“投笔从戎杀日寇、此头慨然国门悬”,牺牲73年后身首方得以合一。东北抗日联军在孤悬敌后、强敌环伺中坚持斗争长达14年之久,东北抗日游击区军民伤亡33万人,100余名师以上干部战死疆场。杨靖宇烈士牺牲时胃里全是枯草、树皮、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指挥杀害杨靖宇将军的日军头目岸谷隆一郎受到了极大震撼,在日本宣布投降的当晚,他毒死妻儿,剖腹自杀,以死谢罪,并在遗书中写道:“中国拥有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革命者血流成河却从未被吓倒,他们为革命毁家纾难、满门英烈仍初心不改,他们为铁心追随的老区人民标注了精神的高度。
在中央苏区的扩红运动中,瑞金叶坪乡华屋村仅34户人家,家家户户都有人参加革命,所有参加红军的村民有个约定,出发前要在村的后山栽下一颗松树,革命胜利后要一起还乡回报父老乡亲,如果有人牺牲了,活着的人不仅要为阵亡的兄弟照顾好父母,还要照看好这些松树。华屋人没有想到的是,他们没有等来一个归乡的儿郎。至今17名红军战士栽下的17颗青松成为烈士的精神象征。
“为革命,砍头只当风吹帽;为了党,洒尽鲜血心欢畅。”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苏区,历经七年鏖战,有22万人为革命牺牲,洪湖地区就有10万余人,其中有名有姓的洪湖烈士3144人。中共遂溪县委在斜阳岛建立的海岛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斜阳岛农军300余人浴血孤岛五年,全军牺牲,气壮山河。薛经辉、陈中华、黄安谦等40多名农军指战员,经受住了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没有一个变节,从容地唱着革命歌曲,高呼着“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
1935年4月,在土地革命战争进入最为艰苦的时期,川西北藏羌回汉各族人民在粮食和生活必需品非常匮乏的情况下,从人力、物力等各个方面竭尽全力支援红军,有力保障了红军北上抗日。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让曾经帮助红军打通北上通道的川西北老区人民丧失家园。党中央、国务院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人民军队火速奔赴灾区帮助重建家园。在滚石不断的情况下,在几百米高的悬崖上,为灾区群众开辟生命通道。某红军团干部说:“当年,是人民养育了我们这支军队,如今人民有难,军人冲锋在前,哪怕牺牲自己,也要保护群众。”滔滔岷江水,见证党群、军民鱼水情,英雄汶川城,矗立着打不烂、震不垮的英雄丰碑。
在太行山麓,山西省左权县麻田镇西山村的山坡上耸立着一座特别的英烈纪念碑——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碑上镌刻着57位新闻烈士的英名。碑文记录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太行山报纸和通讯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对群众宣传打击日本侵略和国内反动派、建设太行革命根据地均起了极大作用。“我们要永远纪念他们,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1942年夏,在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五月大扫荡”中,《新华日报》华北版的黄君珏被围困在陡峭山壁的山洞中无法脱身,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为避免被俘,纵身跳崖。她的丈夫王默磐亲眼目睹了这一英雄壮举。黄君珏牺牲后,王默磐在给岳父的信中说:“夜九时,敌暂退,婿勉力带伤行,潜入敌围,寻到遗体,无血无伤,服装整齐,眉头微锁,侧卧若熟睡,然已胸口不温矣。其时婿不知悲伤,不觉创痛,跌坐呆凝,与君珏双手相握,不知所往,但觉君珏亦正握我手,渐握渐紧,终不可脱!山后枪声再起,始被惊觉,时正午夜,皓月明天,以手掘土,暂行掩埋。”“吾岳有不朽之女儿,婿获贞烈之妻,概属民族之无上光荣!”
川陕苏区孙沛兰一家是苍溪县加入中国共产党最早、中共党员最多、加入红军最多、为革命献身人数最多的红色家庭。孙沛兰的丈夫孟先盛牺牲后,她又把大一点的儿女送去参加红军。二十余年,孙沛兰盼着儿女们捎回平安书信,盼着共产党早点打回来,一直等到1949年苍溪解放时,她却收到了7本写着儿女名字的“红军烈士证书”。新四军六支队谢继书、谢继祥、谢继良兄弟三人短短两个月内在与日寇作战中先后牺牲。眼看自己三个儿子全部为国捐躯,母亲含泪忍痛说:“我和儿媳要把四个孙子培养成人,让他们长大后精忠报国。”北京密云县有位名叫邓玉芬的英雄母亲,把丈夫和6个儿子送上前线,他们全部战死沙场,年仅7岁还没有起大名的七儿子,也因为连病带饿死在她的怀里。老区人民打破了坛坛罐罐,义无反顾地紧跟共产党走。战火让无数老区家庭支离破碎,但正是老区人民以无数个破碎的小家,成就了一个全新的中国。
四、永远跟党走是老区人民百年来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从革命根据地初创到新中国成立,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在老区点燃,中国革命的成功之路在老区开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在老区孕育,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经验在老区积累,老区人民在跟随党坚定走中国革命道路中前赴后继。从打土豪、分田地到脱贫困、奔小康,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是初心使命的坚守,是一条道路的延续,揭示的是老区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逻辑。
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战场,黑山阻击战。我们的部分战士还来不及换上冬衣,周围村子里的老百姓纷纷涌来,把家里的各种衣物被褥送给战士。为帮助部队修筑防御工事,老百姓送来了门板、檩条、草垫,生生在那个本来没有山的地方,造出一座山来。辽沈战役中,解放区180多万人、12.9万辆车支援前线。一个被俘的国民党军官对拥有强大装备的国民党军的失败百思不得其解,当他环顾四周时看到是从四面八方、铺天盖地涌来的牲口、大车,给人民解放军送来军火弹药和大饼、窝头、猪肉,运走伤员和战利品。他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也终于明白国民党军为什么会失败。
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全国青年踊跃报名参加志愿军,父母送子女,妻子送丈夫,兄弟相争入伍,热火朝天的场景遍及全国。当年,浙江省2000万人口,报名参军的农民100多万。全国农民组成60万人的担架队、运输队和民工队开往前线。1950年初冬的瑞雪中,中国许多地方的男女老少,包括政府总理和北京各机关干部,白天黑夜都在做炒面,广袤的中国大地炒面飘香。截至1952年5月底,全国人民紧衣缩食捐献人民币5.565亿元,折合3710架飞机。因为人民和党、和自己的军队站在一起,使得这场在军事教科书上几乎没有悬念的战争,变成了“军事公式里巨大的未知数”。
上个世纪60年代,广大石油、地质工作者满怀豪情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广袤的松嫩平原,北风当电扇,大雪当炒面,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精神”,开发建设大庆油田,甩掉了新中国贫油落后的帽子。“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口号,给全国人民带来的巨大鼓舞和激励,王进喜成为中国工人阶级骨气和志气的象征。
面对汹涌而来的滔滔洪水,面对史无前例的非典病毒,面对天崩地裂的特大地震,面对困扰世界的绝对贫困,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管困难有多大,不管挑战有几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的力量不断创造着奇迹,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认知,胜利最终属于万众一心跟党走的中国人民。
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老区发展成就日新月异,全国经济增长幅度最大的10个省份,都是老区省,福建增长270多倍,广东经济总量连续30年位居全国第一,深圳经济总量已超过了近邻香港。全国百强县中老区县占比始终保持75%以上。2020年底,357个贫困老区县全部摘掉贫困帽子,老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彻底摆脱贫困,“老区苏区一个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得以实现。老区的建设发展成就,不仅创造了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辉煌,也刷新了人类历史上人口大国快速发展的纪录。历经战火洗礼和历史考验,永远跟党走已成为老区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所在,老区人民因坚定跟党走赢得辉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老区人民坚定跟党走也必将赢得未来。
各位领导,同志们:回顾百年来老区人民跟党走的奋斗历程,作为根系老区而生、伴随老区成长、助力老区发展的老区建设促进会,我们深刻认识到,老区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重要参与者和直接见证者,老区承载着光荣与梦想,蕴藏着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制胜密码和激励我们开拓向前的巨大力量;我们深刻认识到,老区是一个常学常新的大学校,永远跟党走已经注入老区人民的精神血脉,走进老区处处是课堂、时刻受教育;我们深刻认识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老区精神,老促会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深刻认识到,行走在老区振兴发展行列中的老促会人,“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应该更加自觉、更加坚定。我们一定牢记“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重大政治要求,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贡献老促会力量!
(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 王 健)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