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30 浏览量: 作者: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近日党中央批准把“老区精神”纳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开创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壮阔进程中,在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下,老区人民经受血与火的洗礼、饱受种种磨难的考验、历经曲折的艰辛探索,孕育形成了“爱党信党、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顽强斗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鱼水情深、生死相依的光荣传统”的老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区精神积淀着红色基因。”老区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是根据地党政军民在难以想象的恶劣环境下和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不断熔铸、凝聚而成的伟大结晶。
老区精神是一种爱党信党、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革命战争年代,一批又一批共产党人集合在信仰的旗帜下,舍生忘死、不懈奋斗,用“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无畏,用“腹中满是草根、宁愿饿死也不投降”的正气,用“竹签钉入十指、痛彻心扉也不叛党”的坚贞,诠释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特有品质,标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海拔。人民群众正是从中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和理想的光芒,一心向党、一路同行。革命老区的热土上,处处生长着忠诚与信仰,老区人民可以毁家纾难、更不怕流血牺牲。第三次反“围剿”失利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被敌人攻陷。国民党和当地民团对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连“石头都要过刀,茅草要过火,人要换种”。对大小五井的群众实行了惨无人道的烧杀,敌人杀害了茨坪村的110余人,把小井红军医院的一百多名伤病员用机枪集体屠杀。所有民房烧为灰烬,小五井共120多户人家,被杀绝了70多户。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牺牲的烈士共有4.8万余名,有名有姓的烈士只有15744名,3万余名无名英雄长眠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大别山人民为了革命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遭到国民党和日寇多次残酷屠杀,大别山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块石头几乎都染有鲜血。大别山人民28年革命历程,始终高举红旗,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大别山精神。在大别山老区,有200万人投身革命,100万人英勇牺牲。
老区精神是一种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史,就是一部根据地人民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革命史。2000多万名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绝大部分是老区儿女。赣南苏区当时的人口为240万人,其中参加红军的就有33万多人,还有60余万人参加赤卫队、担架队、慰劳队、洗衣队等支前作战队伍。1934年10月初,红军从于都河开始长征,于都人民自愿贡献了800多条船,千家万户拆了门板、床板、瓜棚、店铺板支援架设浮桥,有的老人甚至将自己的寿材也捐献了出来。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抗日武装长期坚持艰苦残酷的斗争,并在战斗中日益壮大,由出师抗日时的4.6万多人,到抗战胜利时发展到131万多人,民兵达到268万多人。根据地人民为支援自己的军队不惜一切,陇东的粮仓养活了几十万大军,延安窑洞的纺车昼夜为战士赶制军衣,沂蒙山的乳汁救活了他最优秀的儿子,百万根据地人民扛着扁担、推着小车伴随人民军队解放了全中国。老区人民不惧牺牲、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永远值得我们崇敬。
老区精神是一种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根据地环境之艰苦、生存之艰难、战斗之残酷、牺牲之惨重,是我们今天这代人难以想象的。在红军长征经过人数最多、留驻时间最长的阿坝州,藏羌回汉各族人民积极踊跃支援红军,5000多名阿坝儿女参加红军,跟随红军北上。各族人民节衣缩食、忍饥挨饿,支援红军。阿坝各族人民在党和红军最危险的时刻和紧要关头,为长征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人民抗日武装立足广大的根据地,在广阔的敌后战场,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对日、伪军重点占领的城市和交通线进行了沉重打击。全面抗战的8年中,根据地民兵参加战斗174万人次,29.6万多次,歼敌10余万人。在敌后战场,由根据地民兵组成的武工队、飞虎队、雁翎队、铁道游击队等,灵活运用山地游击战、平原游击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围困战、破击战等变化无穷的战术战法,打得敌人心惊胆战。在艰难困苦的革命斗争中,有靠棉絮冰雪果腹仍顽强坚持斗争的抗联将领,有决然跳崖跳江的壮士烈女,有面对酷刑誓死不屈的刚毅少年,还有大义凛然为国捐躯的母子父子两代英雄。根据地人民无论是面对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是面对敌人的刑场,都保持了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铮铮铁骨。
老区精神是一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顽强斗志。根据地始终处于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之下,物资严重匮乏,广大军民生活极为困难。东北抗联斗争环境之残酷世所罕见,除了寒冷,缺粮断炊也成为部队经常面对的困境,无衣无食的情况下,战士们只得以吃草根、嚼树皮、喝雪水果腹。东北抗联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中与敌人浴血斗争14年,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其所表现出的艰苦奋斗优良作风,成为了东北抗联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战最艰苦的日子里,根据地军民开展生产自救和互助运动,靠自己的双手开荒种地,纺线织布,实现了粮食等物资的自给自足。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来到延安,看到毛主席、朱老总等中共领袖和普通士兵一样,住着简陋的窑洞,吃的是土豆小米饭,周恩来睡在土炕上,彭德怀穿的背心是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十分惊奇。后来斯诺在自己的书中写道:中国共产党这种艰苦奋斗的作风是不可战胜的“东方魔力”。斯诺从中发现了一种伟大的力量,并断言这种力量是“兴国之光”。
老区精神是一种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是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实践进行的。早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初期,我们党就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1931年11月,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工农民主政权,是我们党在局部地区执政的重要尝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先后统辖分散在全国各地的13块革命根据地、18个省级单位、4个特区和4个直属县,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们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根据地建设以及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在短短几年的执政实践中,如毛泽东所说,“党开辟了人民政权的道路”“学会了治国安民的艺术”。陕甘宁边区是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试验区,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政策。与国民党统治区政治专制、官僚腐败的局面相比较,抗日民主根据地呈现出政治民主、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政府廉洁的崭新风貌。1940年,陈嘉庚组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先后到访了重庆和延安,他得出结论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老区精神是一种鱼水情深、生死相依的光荣传统。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革命胜利的重要前提,也是共产党执政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在战火硝烟的战争年代,老区人民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始终生死相依、患难与共,呈现了党群一致、军民一家、情浓于血的生动景象。正如红色歌曲《十送红军》所唱的“千军万马江畔站,十万百姓泪汪汪”这种浓浓的鱼水情谊。毛泽东在开辟和发展中央苏区时指出,每个共产党员要像和尚叨念“阿弥陀佛”一样,时刻叨念争取群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使广大群众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许多难以想到的困难,都是依靠地方群众的帮助解决的。在金沙江畔的石鼓,当地22名木匠和铁匠自发为红二、六军团制作7只渡船,28名船工用了三天三夜将18000名红军送过了金沙江。红十七师在一次作战后,有47名伤员打算留在六寨。在经过新寨时,苗族首领扬以沙老人带领全寨男女老少,硬是把伤员们“抢”到他们寨子里去治疗休养。全寨30几户人家争着安置伤员,妇女们为伤员端屎端尿,男人们扛上火枪站岗放哨。后来,有几位伤员因伤势恶化,光荣牺牲,苗寨用最隆重的仪式进行安葬,并特意为烈士们修建了“红军坟”。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忘记老区,就是忘本;忘记历史,就是背叛。”在老区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形成的老区精神,凝聚着革命先辈们的历史功绩和老区人民的巨大历史贡献。老区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团结民众、汇聚民心、唤起民气的光辉旗帜,是战胜敌人、克服困难、赢得胜利的力量源泉。
(一)老区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根据地的实践结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在接力求索中传承、浴血奋进中发展,指引中国革命在一片片革命根据地星火燎原、蓬勃发展,凝结成一座座精神丰碑。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照金精神、南泥湾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大别山精神、沂蒙精神、老区精神等等,这些精神如同血脉之河、智慧之海、力量之源,挺立起中华民族奋起的脊梁。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形成的老区精神,熔铸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是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传家宝,是我们党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老区精神是党领导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制胜密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根据地的光辉历史,是中国共产党源于人民群众、为了人民群众、组织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的奋斗史。根据地的成功实践,是根据地人民相信党、选择党、跟随党的伟大胜利。从井冈山两年零四个月的武装割据,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艰辛探索实践;从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间与日军长达14年的英勇斗争,到党中央在陕甘宁边区的13年坚守;从800万太行子女燃起的抗日烽火,到大别山老区飘扬28年的红旗……人们不会忘记井冈山的南瓜、延安的红枣、太行山的小米、沙家浜的鱼虾、苏北大地的独轮车,老区哺育了人民军队,支撑着红色政权。老区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杀敌的阵地,老区的每一户百姓都是革命的堡垒。历史充分表明,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一旦有了精神的信仰,那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和战胜不了的敌人。
(三)老区精神是根据地人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不朽丰碑。习总书记指出:“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这些牺牲和贡献永远镌刻在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史,就是一部根据地人民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革命史。“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老棉袄盖在了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到战场”,就是老区人民牺牲奉献伟大精神的真实写照。老区人民为民族独立解放事业作出的牺牲,将光照史册,名垂千古。
编辑:胡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