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持续推进三大工程,促进乡村人才振兴

2022/02/24  浏览量:   作者:刘婧  来源:中国老区网

  2月22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文件结合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外部环境更趋于复杂和不确定性的实际,指出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稳中求进,牢牢守住“两条底线”,扎实有序做好“三项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振兴,要在得人。人才匮乏,是影响和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瓶颈。没有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乡村振兴的活力源泉必然要濒临枯竭。因此,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各级政府需统揽人才建设系统工程,多位一体,激活人才引擎,为乡村振兴战略输入不竭动力。

  建强“头雁”工程,提升乡村人才引领力。火车跑得快,全靠火车头来带。基层组织涣散,领导力薄弱,往往是乡村发展不足的重要原因。统筹推进重点工作,归根结底要靠党的领导,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号令意识,加强指挥协调,齐抓共管,充分发挥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振兴的重要作用。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好不好,主要看领导。加大农村支部书记统筹抓建的核心能力培养,建强头雁工程,确保“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末端落地坚强有力。村子强不强,关键看“领头羊”,只有“富了脑袋”,才能“富口袋”。当前,乡村振兴进入新阶段,为持续深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急需一批“一懂两爱”的振兴标兵“现身说法”,营造“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良好风气,引领广大村民自觉加入到乡村振兴的队伍中。

  打造“孵化”工程,激活乡村人才内生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乡村振兴建设的源头活水即为乡村人才的稳定持续供给,各地在实施过程中结合地方特色、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业技校、职业教育、网络培训等平台针对性开设农业技术课程,加大新型农业人才培养储备。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乡村振兴的实现必然要依靠广大群众,需要持续对内挖潜,在广大群众中加强宣传讲解、技能培训,让乡村振兴的蓝图盛景深入人心,不断促进广大村民向新时代乡村振兴主力军转变。授人以鱼,不及授人以渔。政府需要加大乡镇产业孵化力度,做好在乡村中建产业,在家门口促就业,加强电商、直播、短视频等平台技术指导,持续打造孵化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实现以点带面,激发农村创业活力,不断促进乡村人才的内生动力。

  完善“暖巢”工程,增强乡村人才吸引力。安居才能乐业,当前农村人力资源流失的重要原因是城乡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比例差距大,致使乡村呈现空巢、老龄化等凋敝态势。首先,各级政府加强源头治理,持续深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继续推进住房保障、饮水安全、道路交通、卫生整治等方面体系化设计,改善居住环境,建设宜居乡村。其次,在落实国家战略基础上,加大地方性政策帮扶力度,加强各职能部门划片包干实绩成效考核,并在乡村创业中加大资金补助、创业贷款、税收减免等方面扶持力度,营造良好创业环境。同时,在资源配给方面打破城乡壁垒,加大乡村倾斜力度,通过设置优先提拔、升学加分、专项奖励等鼓励性政策,针对性畅通教育、医疗等专业人才城乡帮带、交流的双向交流渠道,稳固人才后路发展,做好拴心留人,不断加强乡村建设的吸引力。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乡村振兴的根本是人才振兴,在实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需要统筹做好引、培、留,持续推进“三大工程”,实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激活乡村振兴的巨大引擎,持续为乡村振兴赋能。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