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加强群众信访工作 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2012/05/29  浏览量:   作者:刘凯  

  扎实抓好群众信访工作,是新时期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四川省南江县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着力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群工部门牵头抓总、责任主体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群众信访工作新格局,促进了全县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构建群众工作大格局

  群众工作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信访工作是最直接、最现实的群众工作。我们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抓平台、新机制、强保障,最大限度增加核心因素,促进社会和谐。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整合原信访办、法律援助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等机构职能,建立了县委群众工作部,与县政府信访局合署办公,下设群众接待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和惠民帮扶中心。部长由县委常委兼任,3名副部长按实职正科级配备,并分别兼任三中心主任。赋予群众信访部门指导协调、督查通报、牵头处理、明查暗访、直接调查、工作实绩评议建议、问题处理及干部奖惩任用建议等权力,进一步强化执行手段,在全县上下营造了人人重视、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二是健全四级网络。在全县48个乡镇设立了群众工作办公室,28个重点县级部门设立了群众工作股,其余县级部门全部设立了群众工作联系办公室,配备1名分管领导和2—3名工作人员;在612个村(社区)设立了群众工作站,2466个村(居)民小组落实了群众工作信息联络员2812名,健全了以县“一部三中心”(群众工作部,群众接待中心、惠民帮扶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一室三站”(群众工作办公室,群众接待站、惠民帮扶站、便民服务站)为枢纽、村(社区)“一站三点”(群众工作站,群众接待点、惠民帮扶点、便民服务点)为基础、村(居)民小组群众工作信息员为前哨的群众工作四级网络,全县从事群众工作的人员达6300余人,实现了每100名群众中就有1名群众工作人员。

  三是夯实基础保障。建成5600多平方米的群众信访大楼,配备了现代化的办公设施设备,并参照司法干警工作经费标准给予保障。县委、政府制发了《关于县级领导接待群众值周制度等五项工作制度的通知》,规范了县级领导接访群众值班、挂包老难信访案件、干部蹲点下访、处理群众工作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群众信访工作制度;全面推行乡镇、部门群众工作月报制度,进一步完善干部民情日记调阅制度,用制度促进落实、保障效果。

  二、坚持以拓展创新职能为着力点,推动群众工作上台阶

  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众工作部门的职能职责是促进群众和信访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坚持利用群众工作平台和网络,拓展创新便民服务、民情调研、帮扶救济的职能,促进群众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拓展便民服务职能。利用县、乡、村、组四级群众工作网络,制发“便民服务联系卡”15万余张,将计生、国土、合作医疗等群众常办、难办、急办事项,纳入“六个一”(指在广大群工干部中深入开展的“创建一批示范岗位、化解一起矛盾纠纷、接待一批群众来访、督办一件信访案件、撰写一篇调研文章、进行一次业务交流活动)代理服务范畴,让群众想办的事以最低成本得到代理服务,形成了“群众办事、干部跑路”的工作格局。三年来,全县共受理农村便民服务代理事项3.47万件,办结3.44万件,同比增长25%,共受理各类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近3万件,按时办结率达到100%。

  二是拓展民情调研职能。群众工作联络员来自基层,有与群众联系紧密的优势,通过入户走访、实地查看、个别座谈、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开展调研活动,让其发挥好党委政府制定决策的调研员、实施政策的宣传员、落实工作的督查员作用。三年来,共组织4700多人次集中开展了16次调研活动,走访群众20多万人次, 收集民情信息3万余条,受理群众问题近2万件, 现场答复解决7900余件;向县委、政府提出建立有序偿债机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政策等意见和建议158条;跟踪督办群众反应强烈的信访问题700余件次,协同调处重大信访事项280件。

  三是拓展帮扶救济职能。在惠民帮扶中心集中储备设立630万元群众工作专项基金,针对帮扶对象不同需求适时提供帮扶救助。在通过民政救济、司法救助、合作医疗、城乡低保等途径解决信访人具体困难的基础上,主动引导信访人学技术、加入产业发展互助合作社帮助其走出生活困境,从根本上化解问题。

  三、坚持以事要解决为突破口,开创群众工作新局面

  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事要解决是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充分发挥联席会议的分析研判、牵头抓总的作用,从政策层面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推动群众诉求有效化解。

  一是围绕推进发展抓解决。各级群工干部深入发展一线,扎实抓好重点领域内引发的群众信访工作,提供“一站式”服务。通过跟进协调解决了巴乐铁路、巴广高速、巴陕高速等征地拆迁、灾后群众生产生活设施恢复、工业园区建设等问题15000余件,现场督办可能引发越级上访的隐患104件,及时处置可能引发群体性上访的事件11件次379人次,确保了重点工程建设、产业发展等领域无重大信访问题产生。

  二是围绕改善民生抓解决。针对“5·12”特大地震,“9.16”洪灾的实际,采取移民聚居迁建的办法,建村(居)民集中聚居点476处,引进农业产业经营业主,吸纳群众土地入股联合开发,确保了受灾群众无一信访。按照“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保障”的要求,分类处理群众民生诉求。有效化解了涉及37户的梓潼宫大桥拆迁安置纠纷,成功解决了原水泥二厂200多名退休职工的医疗保障问题;妥善化解了国有林场1000多名职工养老保险、超龄代课教师老有所养等诉求;彻底解决县城上下河街260多户居民拆迁补偿和1800余名襄渝铁路民兵民工“两保”等群体性老难信访问题200多件,消除信访隐患190件。

  三是围绕促进和谐抓解决。落实首办责任,及时有效化解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信访问题。通过建立解决特殊疑难信访问题专项资金库,综合运用听证、复查复核、帮扶多种手段,使83%的矛盾在一线得到化解,妥善化解了刘家强、岳秀珍等57件积压多年的老难信访问题,息诉息访率达82%;31件可能引发较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矛盾被消化在萌芽之中。(作者系中共南江县委书记)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