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加大“六化”力度 催生农业强县

2012/07/24  浏览量:   作者:宗耀林  

  江苏革命老区射阳县是个农业大县,耕地面积之大、发展前景之好、全省闻名。农业大县如何加快建设农业强县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最近我们在各镇(区)老促会的帮助下,对全县122个发展现代农业并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单位或专业大户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又到海通、新坍、长荡、盘湾等镇看了几个现场,听了介绍,和部分镇农林中心的同志进行了座谈和交流,感到最近几年老区射阳依靠科技创新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成绩显著:2011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百万头生猪调出大县,荣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县等称号,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他们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措施是加大“六化”力度。

  一、加大规模化力度,克服小农弊端。由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分散的“小户经济”成为主体,它不但很难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而且凸显出“五难”弊端:①农田基本建设难达标,②高新农业技术难推广,③大型农业机械难使用,④农产品批量小难销售,⑤外向型农业(尤其是招商引资)难发展,严重制约现代农业的发展。射阳县近几年通过各种措施加大规模化力度,使农业形成适度规模,我们调查的122个单位或农户,他们的项目都具有一定的规模,上述的“五难”基本克服,他们能形成适度规模方法和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承包了国有或集体的土地或水面搞规模种植或养殖,有的是用土地或资金入股实行新的合作,有的是龙头带动建立生产基地,也有的是土地流转形成专业大户,还有的是业主租用发展特色农业。这些方法和形式都有推广价值,而且发展前景广阔,因为目前已形成规模的耕地或项目占的比例还不大,有发展空间,特别是不少农民进城创业或外出打工,家中的土地留给妇女和老人,有的基本无人耕种,更谈不上发展现代农业,今后只有通过土地流转集中给种田能手,或由能人牵头的合作组织统一耕种,才能既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又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加大标准化力度,提高产品质量。标准化生产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必由之路。射阳县已荣赝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早在2002年县大蒜协会丁超等同志就制订了“青龙”牌蒜薹的生产标准,现已确认为省标;洋马镇中药材按照gap标准生产的栝娄已达到绿色药材的要求;按照科学标准和工艺加工的“射阳大米”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是,农业标准化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有关部门正在继续加大力度做好工作,他们本着无标制标,有标贯标,缺标补标的原则认认真真地对照,特别是近些年发展较快的设施农业投资大、风险大、农民迫切需要有一套规范的科学标准指导生产,希望能“对照体检表,打出健康拳”,确保增收增效。目前全县通过宣传教育,上门指导等措施加大标准执行力度,使标准化生产成为生产者的自觉行动,生产合格产品的保证,同时进一步做好检测监测标准监管工作,控制农药残留,把不合格产品拒之门外,把特优产品打造成名牌。

  三、加大信息化力度,提升服务水平。当今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先进的信息手段为经济腾飞增添了翅膀,射阳农村不少经济大户都能靠信息掌握市场行情,销售自己的产品,确定能否继续发展。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养鸡能人董玉成在海通镇创办的“江苏省金鸡园禽业有限公司”就是靠信息化加强管理,他对外有网络联系,内部的7幢鸡舍都装了摄像头,15万只鸡的活动,在监控室内一目了然,提高了管理效果,2011年度用7个工人养蛋鸡10多万只,纯赚300多万元,已被授予江苏省畜禽健康养殖示范单位、畜禽良种标准化示范单位、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单位和国家农业部蛋鸡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等殊荣。现在农村几乎家家都有手机,不少人家还装了电脑上“英特网”,信息十分灵通。发展现代农业要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加大信息化力度,提升服务水平。长荡镇农技中心建立了农技服务“110”,农民有什么需求随时拨咨询电话,有关农技人员当即答复或上门服务,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果。还有不少涉农部门都在创造条件,建立信息服务中心,和挂钩农户建成网络,互通信息及时服务和帮助,外地有什么新信息、新技术及时向他们发布,使农民从信息化中获得更大收益。

  四、加大机械化力度,减轻劳作负担。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多年来人们一直把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农业人工成本提高以后,实行机械化不仅可以减轻农民的劳作负荷,同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近些年来,由于政府对农民购买农机具有政策性补贴,射阳的农业机械化得到较快发展,单2011年国家补贴购买的各种农机具就有1万多台(套),成立了30多家农机合作社,大部分地区粮食生产基本上实现了耕种收割运输全程机械化,今后发展的重点是推进经济作物,林果业,养殖业的机械化,特别是目前发展较快的设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正在提高,如推广使用大棚卷帘机、高效环保鱼塘增氧、饲料投喂、河塘清淤等设施鱼业机械以及畜禽规模养殖管理、粪便处理等设施畜禽养殖机械,目前他们继续抓住国家对购买农机补助的机遇,鼓励农民买机具,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或农机服务公司,开展社会化全方位的农机服务,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操作的水平和覆盖面,让农业机械化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

  五、加大产业化力度,确保持续发展。农业产业化是今后农业体制创新的方向,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发展特色农业更要重视产业化经营,因为特色农业价位高效益好,农民喜欢彼此摹仿一哄而上,往往造成产品过剩甚至“卖难”,影响效益伤害农民的积极性。射阳县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重视加大产业化的力度,延长产业链,抓好生产后的加工和流通两个环节,办好龙头企业和农产品交易市场,使农产品通过加工增值,变成商品拓宽销路,防止出现“卖难”,目前全县已有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28家,正在筹建的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5家。华宏、益盛茧丝绸公司带动特庸、盘湾蚕桑持续发展,天德公司带动辣根快速发展,使农产品不愁销路,保持特色农业价位高好销售的优势,使农民长期保持稳定发展的积极性。

  六、加大知识化力度,培养新型农民。因为家庭经营现在和将来都是我国农业最基本的经营形式,所以发展现代农业仍然是农民当主角,“让农民种自己的地”,“让更少农民种更多的地”是今后的必然趋势。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不少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经商,“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业后继乏人日趋严重,“三八式”“六○后”的人员成为农业战线上的主力军,他们的家庭收入主要靠外出挣钱,农业成为副业,想要发展现代农业困难重重,先进的生产手段用不上,新型的科学技术推不开,严重制约现代农业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射阳县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十分重视加大知识化力度,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引进和造就发展现代农业的专门人才。为此他们积极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经常开展各种技术培训。特别是对农村科技带头人、农产品营销的经纪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领头人做到常年培训不断,为他们创造机会加强学习,增长才干,提高水平。对外出打工农民中的能人,采取因势利导吸引他们回来,利用他们外出赚到的资金、学到的经验、回乡创业,开发未利用资源,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搞农产品销售,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草根”力量;二是加大职业教育力度。开办各类农业技术学校,培养技术人才,全县已办了三座上规模的职业学校,使发展现代农业后继有人;三是积极引进农林大中专毕业生。在政治上、经济上给予鼓励,使他们能积极投身农村,让他们当村官创新业,为发展现代农业施展才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奉献。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