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四十年改革开放阳光路 四十载奋进辉煌交响乐

2018/05/16  浏览量:     

  在举国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讴歌四十年的辉煌,礼赞四十年的伟绩之时,我们走进了老区村。领略了老区在深化改革开放中追赶前进的风采;感悟了老区在党政高看厚爱中拼搏奋进的气魄,体会了老区在社会真金白银中跨越驰骋的劲头,触摸了老区在深入传承红色基因中自强不息的精神。

  改革开放促进思想大解放

  改革开放使祖国走上了复兴,使农村走向了富裕。明水县五个老区村的农民,沐浴改革的春风,伴随开放的旋律,思改革之道,兴改革之风,立改革之志,敢想、敢闯、敢为。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思想解放推动了改革深化。

  敢想,体现了老区村农民的智慧。追寻老区村发展的轨迹,无一不原于敢想。改革开放起始,老区村干群自觉从凡是问姓“社”姓“资”,姓“公”姓“私”的思维惯势中解放出来,从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封闭保守的惯势中解放出来,从机械教条死板地循规蹈矩的思维惯势中解放出来,风物长宜想大事,激情绽放谋新路,雄心迸发思伟业,善于发现新大陆,敢想可开历史先河,奠基宏观事业。“围井、围宅、围路、围城”发展蔬菜,是通达镇老区勇跃村干群首先想到的,率先兴起的,他们实施“四围”致富畅想,收获了金色希望,“四围”经济发展成为强村富民的优势产业,如今更加红红火火,硕果累累。

  敢闯,体现了老区村农民的锐气。改革开放打开了老区村干群理想的闸门,不甘平庸、不甘贫穷、不甘寂寞、不甘落后的老区人,急起追赶,用改革的手段、开放的方法、发展的思路、市场的理念,调整和组织自己的经营活动。形成了务工经商闯市场,离土离乡闯天下的格局,促进了土地合理流动,农民有效流转。精英农民、田园秀才的用武之地,发展空间大了,有本事、有技能、有远见的农民大胆地发展二、三产业,积极地从事劳务业。五个老区村兴办从事二、三产业的已达335人;外出务工经商的达127人次,发展成老板、经理和领军人物的17人。树人乡长发村刘中江,24岁,开始从事小型农机具修理工作,他爱研究,热衷农业机械,1988年到乡政府所在地发展,经几年努力,1995年研制出自动马拉播种机,深松铲,很受农民欢迎,产品畅销全县。在此基础上,他继续努力,2005年研制成功了小型多功能整地机,并申请得到国家专利。该机体轻便,操作灵便,一机多用,一次性可完成破垄夹肥、起垄、中耕、除草、施肥多项作业,效率高、成本低,年生产1 500台,均抢购一空,产品销售到周边市县,远销大庆、黑河、北安,嘉荫,伊春、宾县等地。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不断更新换代,现有厂房11间,生产设备齐全配套,固定资产净值1400多万元,有熟练技工15人,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机制造厂。

  敢为,体现了老区村农民的志气。勇跃村青年农民韩启武,大胆承包下了7000亩草原,当时草原碱化,草质很差,发包时没人想包,没人愿包。他求亲靠友,东挪西借,不顾冷嘲热讽,毅然承包。他坚持养羊、养牛改草结合,几年来在借鉴县老促会帮扶下,投资100多万元,改良草原5000亩,为大规模发展畜牧业夯实了基础。开始他买了十几只羊,滚动发展,几年下来,规模扩大,成立了富韩养殖场,肉羊肉牛同时发展,投资60万元建标准圈舍10幢60间,2000平方米,饲养肉牛1173头、肉羊2100多只,固定资产已达270万元,成为全县最大的肉牛肉羊生产基地和肉牛肉羊生产一面旗帜。在其引带拉动下,全村培植肉牛家庭养殖场2个,肉羊养殖小区3个,蒙古马养殖场1个,生猪养殖合作社3个,东北民猪养殖场1个,全村奶牛存栏1570头,生猪存栏1.2万头,肉羊存栏6700只,蒙古马210匹。为了帮助老区圆依草兴牧梦,2013年县委县政府引资4.3亿元,在这个村建全县最大的畜牧园区,经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推进,园区速成规模,产生了孵化功能和磁场效应。2014年黑龙江省绿野牧业有限公司到园区投资兴业,一举投入4.74亿元,实施万头生态奶牛牧场项目。场区占地面积75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已建成泌乳牛舍10栋,面积10万平方米,建青贮窑5个,6万平方米,粪污处理池3个,干湿分离。2015年初,引进乌拉圭“荷斯坦”优质后备奶牛5000头,科学饲养管理,奶牛发育健康,现已到了产犊盛期,截止去年末,已成功产犊3000多头,其中母犊率90%以上,目前奶牛存栏已超万头,到今年7月份,奶牛存栏总数可达2.5万头,年产鲜奶214万吨,产品直接销往伊利集团,年销售额9000万元以上,园区引带拉动乡村12个中心园区,村级60个子园区,园区的建设,绿野牧业的落地,拉动了老区村养殖产业兴起,惠及了老区村百姓,助推了老区村脱贫致富。

  思想解放促进经济大发展

  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发展的速度。老区村伴着工作重心转移的旋律,唱响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题歌,自觉推进第一要务,创造性地实现了经济发展的“五大突破”。纵观这里,四十年苍桑巨变,四十年奋进交响,四十年辉煌历史,是思想解放谱写出的乐章。

  调精种植业,走以绿色食品拉动之路,做好种植业开发增值文章,在提高农产品质量上实现突破。这5个老区村都自觉以实施农村、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契机,围绕市场需求调,围绕资源优势调,促进了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普遍推进优质粮生产。粮食作物优良品种覆盖面达95%以上。勇跃村种植玉米14600亩,全部引进高淀粉玉米,不但亩产量高于其它玉米品种50-100公斤,而且每斤多卖4分钱。树人乡4个老区村是大豆、水稻主产区。24000亩大豆全部引进高蛋白高油品种,35000亩水稻全是优质杂交水稻;大力开发朝阳产业。绿色食品生产是全球性的朝阳产业。这5个老区村在实践中认识到,绿色食品不仅市场广卖得俏,而且前景好效益高。所以,积极开发绿色食品。勇跃村开发绝色蔬菜9个品种,树人乡老区开发传统产业的朝阳价值,兴起了红谷子产业,鸭稻、鱼稻产业、干菜产业、马铃薯产业,产品在市场独领风骚。由于认真按绿色食品标准监测生产过程,开发的绿色食品均获得了绿色食品通行证,打出了品牌,开辟了市场,创造了效益;积极发展特色经济。树人乡老区发展黄菇娘产业,棚室瓜菜产业,集约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促进大幅增收。通达镇勇跃村瞄准市场,盯住城市菜篮子、餐桌子,按着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特的战略规则,利用区位地缘优势,发挥“四围”优势,坚持引洋的,栽野的,种奇的,以好、少、新、特抢占市场制高点,小天地、小品种;创进了大市场,创出了大效益。全村有289户从事“四围”经济,种植品种9个,面积1580多亩,年创收190多万元,这个村多元增收,鼓起起了农民腰包,年存款3-5万元以上的户占总户数的40%以上。

  调强养殖业,走以养殖小区引带之路,作好养殖业提质增效文章,在畜牧业规模效益上实现突破。5个老区村,大力推进“主辅换位”战略(以养殖业为主导产业,以种植业为辅业),坚持大户带动,推进规模养殖,走小规模大群体发展路子。使养殖业成为富民增收的强项产业。规模养殖扩总量。5个老区村在鼓励千家万户普养的同时,把大力推进规模养殖做为养殖业发展的核心和重点死死抓住不放,把养殖业做为三农工作的主业牢牢抓在手上。经努力,现已建成各类养殖小区15个,培养各类养殖专业屯3个,专业户143户。5个老区村养殖总量不断扩张。肉牛饲养量达12380多头,肉羊饲养量达28000多只,生猪饲养量达143000头,肉蛋鸡达4.3万只,大鹅饲养量达1.2万只,牧业总收入实现5900多万元,实现了收入占整个农业总收入的“半壁江山”的目标。

  调大二三产,走以私营大户促动之路,做好三产业协调发展文章,在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上实现突破。5个老区村在调整提高第一产业的同时,全力发展二、三产业。开发引联,借力兴业。勇跃村引资80万元,发展外向型企业1家,年实现利税10万元,安置18名劳力就业。树人乡利金村引资180万元,建起了精大米加工厂,年生产精品大米2万吨,创产值600万元,使农民增收300万元。使23名劳动力就业。5个老区村开发资源,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业,从事豆制品38家,开办的酒厂2家,商贸服务55家,餐饮服务7家,既解决了农产品原字号出售,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勇跃村党支部书记韩启武利用明林公路优势,在路旁边、草原上、树林中开办了独具农家特色的“老五饭庄”。饭庄座落在水塘边、林荫里。来这里用餐者可以看到清池鱼跃、绿荫鸟鸣、碧空鸽翔、孔雀开屏。吃鱼现抓、吃羊现杀、野菜现挖,特色绿色天然。远近闻名,顾客迎接不暇。树人乡利金村有识青年姜继志,原是村供销社营业员,在五荒拍卖中,他放弃营业员职业,看好了依山傍水的贾家沟小流域,一举买下,小流域面积2.2平方公里,他坚持治理、开发、利用结合,植树护坡“储蓄”,修坝蓄水养鱼,现在松树苍翠,白杨参天,流域绿化面积70%,水面3 00多亩,在此基础上,投资近100万元建起了“田园度假村”,融旅游观光、度假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十亩河塘鱼翔浅底,荷花对空绽放,是游人倍加欣赏的亮点,在水中有凉亭、岸上有灯光、可荡船戏水,可在亭台观山望景,来此观光旅游的络绎不绝,使游人留恋忘返。

  调活劳务业,走以能工巧匠示范之路,作好异地淘金创收的文章,在加快农民科技就业上实现突破。5个老区村做到干部牵线搭桥输出劳务,能人开辟市场带领劳务,强化技能培训做好劳务。劳务真正成为致富农民、增收农民的有效载体。在干部的帮助下,能人的引领下,富余劳动力实现了有组织的输出。5个村年均输出劳动力2650人次,增收5700万元。农民真正打进了山区,闯进了矿区,挺进了市区,跨入了开发区,不但实现了农民身份的裂变,而且增长了本领,积累了还巢创业的经验。

  调畅流通业,走以两大市场激活之路,作好依托经纪人促销文章,在提升农产品效益上实现突破。为了搅活农产品市场,促进货畅其流,这5个老区村大力发展经济人队伍,靠经济人拓市场、签订单、找婆家。5个村建各类专业协会7个,吸纳会员120人,经纪人队伍已达59人。发展电商15家,生猪、肉牛、肉羊协会已在广州、北京、深圳、香港等建立了销售网点;生猪协会已把猪销往到北京、沈阳、长春、哈尔滨、大庆、黑河等国内大中城市。经纪人在外埠开辟了粮食、蔬菜、农副产品销售市场,通过网络平台电商已使老区农产品入“云端”形成了以销定产、以产促销的格局。

  经济发展促进老区大繁荣

  经济的加快发展,促进了农村繁荣,农民的经营理念在创新,活动范围在拓展,生活品位在提档,文明素质在突破。同全国广大农村一样,老区村的田园大地沸腾着祥和,男女老少洋溢着喜悦,繁荣和谐澎湃着激情,奋进交响鸣奏着未来。

  ——交通条件变顺畅。本着要想富,先修路的理念,5个老区村始终致力于交通条件改善。尤其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契机,积极向上争取,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修白色路面23条,47.3公里,红色路面2条,8公里,形成纵横交错的交通网,树人三个老区村修钢筋水泥桥5座,实现了村村通,屯屯通,既方便了出行,又促进了流通。

  ——民居环境变优美。以“香化、美化、净化、绿化、硬化”为目标,分期施工,规模推进,标准运行,使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目前,农民住房砖瓦化率较改革开放初期提高了九十个百分点,实现生活区、工业区、养殖区三区分离,柴草垛迁居“安全地”,粪便垃圾走进“集中营”,牲畜家禽住进“安乐窝”。走进老区村,民房排列整齐,四周绿树环抱,白色路面、红色路面平展延伸,昔日参差不齐的条仗子,小土墙被今天整齐划一的红砖墙,铁珊栏所取代,以往的污烟瘴气脏乱差已被现在的清洁环卫所刷新,街道树阿娜婆娑,鲜花争芬斗艳,家家庭院干净,户户门前卫生,真是屯在林中,房在花中,人在乐中,富有“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

  ——衣食住行变现代。人们生活品位在大大提升,赶超城市水准,追求新潮时尚。衣、食、住、行、用由简单普通化演进到多样标准化,发展到潮流时尚化。衣从过去的“一衣多季”到“一季多衣”,款式新潮、色彩纷呈,男女老少西装革履,同城市人一样潇洒;食从“充饥吃饱”到营养风味,健康美容,晕素多样,鸡鱼肉蛋家常菜,生猛海鲜时常“光顾”农民餐桌;住从“碱泥草苫”小屋到“砖瓦结构”大房,过去几代人一个屋、两铺炕,现在同室分居各有床,屋顶架上太阳能,室内设空调、支电扇,宜居条件赛楼房;行从过去的徒步坐马车到骑自行车,驾驶摩托车、坐客车、出门进城,四通八达,一路从容;用从过去“传统笨拙”到先进现代,种地不用牛,做饭不烧柴;家具款式新,家用电气全;出行是乘客,通话手机传,农村赶城市,农民美中甜。衣、食、住、行、用的变奏曲,唱响了改革开放的辉煌乐章。

  ——村风民气变文明。大规模精神文明建设热潮的洗礼,公民道德规范频布实施的鞭策,“三个十”活动目标的激励,“八荣八耻”教育的促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村民的文明素质大大增强,文明向上的风气到处吹拂。在这5个老区村中,涌现省级文明单位1个,市级文明单位1个,县级文明单位2个;评选出十星文明户647户,占农户的20%。

  老区村的可喜变化,惊人的速度令人振奋。一是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一贯重视。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老区村建设放在突出位置,重点考虑,优先发展,政策上倾斜,资金上扶持,项目上推介,多方为老区村加快发展“开小灶”、“吃偏饭”,打造宽松平台。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每年都要多次亲临老区村现场办公,帮助老区村解决实际困难。主管老区建设的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多次深入老区村调查研究帮助谋划思路。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在5个老区村中有4个完成了扶贫脱贫整村推进试点工作,有2个村率先完成了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目标。县委先后下发《关于加强老区建设工作意见》,《全面打胜老区村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了加强老区建设的意义,工作任务,实施举措,在县财政不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设立老区扶贫开发建设基金50万元,从2012年开始先后为5个老区村拨付扶贫开发基金300多万元,解决老区的燃眉之急。县委的决策引起了全社会的充分重视,为老区村加快发展注入了活力,提供了支撑。二是得益于社会力量的倾情支持。2004年以来,尤其十八大以来,社会扶持老区的力度不断加大,先后有县财政局、农机局、农业开发办、畜牧局、交通局、扶贫办、组织部为5个老区村投资2250多万元,帮助老区武装农机合作社,改善人畜饮水,硬化路面,加强文化建设,改善医疗条件,大大改变了老区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得益于党员干部的引带拉动。老区村的党员干部主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成为发展经济的旗帜和头雁。以党员干部为主体创办各类经济协会7个,勇跃村的肉羊协会,引带农户37户,肉羊产业成为致富农民的优势产业。5个村党员干部种植大户,农业精英达23人,各类养殖大户57户。勇跃村村长曹子彦年出栏生猪达360头,养蛋鸡2000只,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党员干部的行动,为群众作出了样子。解决了群众想干不敢干,要干不会干的问题,党员干部用实践兴起了产业,富裕一方百姓。四是得益于老区村的奋发自强。老区村的干部群众不等不靠不要,奋发前行,发扬老区光荣传统,坚持用老区精神建设老区,发展老区。经济建设,靠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新农村建设,主动出工、出劳、筹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舍得精力、舍得投入,综合治理,整体推进,完全传承了老区精神,体现了老区人的自强不息的坚韧性格。

  现在,老区村干群一心,以落实十九大精神为统领,意气蓬发投入新时代,满腔热情拥抱新时代,追踪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目标,焕发新精神,施展新作为,铸就新辉煌,谱写新篇章,决心早日与全国同步小康。

    (黑龙江省明水县老促会)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