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脱贫攻坚认可度何以提高?

2019/11/13  浏览量:     

  最近,笔者在某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时发现,部分农户子女在外已购有房产、车辆等“硬伤”而父母仍在农村居住土危房的非贫困户,因扶贫优惠政策而产生心理落差,对精准扶贫有偏见、有抵触、有情绪,对精准扶贫工作不满意。这些非贫困户是国家、省开展扶贫开发工作考核、评估时判断“漏评”的高风险户,认可度不高将直接影响脱贫攻坚战质量。笔者认为,要提高脱贫攻坚认可度,应该在短板再补齐、诉求再解决、政策再宣讲、陋习再遏制四个方面下一番“绣花”功夫。

  短板再补齐。不可否认,某些地方“两不愁”基本解决了,“三保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部分搬迁户,尤其是有老人的家庭,受传统观念影响不愿离开故土,或者以种植的庄稼和养殖的畜禽需要处理为由,不愿拆除老屋,导致旧房拆除率不高,“两头住”现象客观存在。某些地方季节性缺水,导致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没有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在《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一文讲到:“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提高群众认可度,就要补齐短板,全面排查整改“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提升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证率,对季节性缺水地区,采取外联水源、内扩塘库或供水池容量等措施,多元化解决饮水保障问题。做好适龄儿童少年控辍保学工作和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到位。严格执行新的健康扶贫政策,落实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督促及时拆除原危房和入住易迁房,还重点跟踪少数已享受住房政策支持、房屋再次受损对象,脱贫验收后、新排查发现对象等群体住房安全问题。

  诉求再解决。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习近平总书记曾要求:“上级部门要深入贫困群众,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要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瞎指挥。”统筹好统筹好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发展,统筹全域与局部的关系,让更多的群众更有获得感。把群众的问题作为最大的财富,坚持深入到群众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工作重心放到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开好塆组群众会,扎实开展“大走访”活动,大力推行干部“农家夜访”工作制度……加强与群众直面沟通交流,收集梳理社情民意,收集群众的合理诉求问题,及时建立诉求问题台账,及时化解民诉民怨,将群众“上访”变为干部“下访”,将群众“上提”变为干部“下问”,将矛盾“上交”变为问题“下解”,密切干群关系,增进干群友谊。把惠及民生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联系起来,普惠全民,缩小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差距,让所有农村群众共享扶贫成果,提升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认可度。

  政策再宣讲。习近平总书记讲过:“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要做好对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培训、组织工作,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引导他们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自立更生、艰苦奋斗,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深入开展感恩教育宣讲,着力将党的好政策、好声音传达给每一位群众,把家乡的变化讲给每一位群众,让广大群众深刻认识到脱贫攻坚为自己带来的巨大变化,切实提高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认可度、满意度。既要结合实际宣传政策,因地制宜多宣传基础设施项目、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危房改造补贴等相关政策,增强群众的认同感,提高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认可;对非贫困户采取感化教育,用过去生活与现在生活条件做对比,把贫困户比作小康路上落后的人群,做通非贫困户的思想工作,引导贫困户和非贫困户支持脱贫攻坚,实现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争取群众支持和理解脱贫攻坚工作。还要引导群众学用政策。通过召开塆组群众会、开展“大走访”活动、干部“农家夜访”等,把脱贫攻坚政策清单的政策内容再次向群众宣传,对健康扶贫医疗救助政策等脱贫攻坚新政策、新规范进行解读答疑,确保每户农户对各项政策理解到位;组织群众开展扶贫知识问答,对回答扶贫政策知识正确的群众给予发放小礼品(生活用品),引导群众积极学习扶贫政策知识;探索设置以励志脱贫正向表现换取奖励积分、以积分换取商品的“爱心超市”,充分而持续地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推进党群干群关系向好、社会风气持续好转。通过政策宣讲,让群众知道帮扶干部是谁,确保做到贫困户信息客观有的、系统录的、袋里装的、墙上挂的、嘴上说的“五个一致”,让群众“清清楚楚算账、明明白白脱贫”,努力形成“甘当贫困户可耻、主动脱贫光荣”的浓厚氛围,实现从“干部干、群众看”到“群众干、干部帮”的有效转变。

  陋习再遏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还有一种现象就是不在找脱贫门路上懂脑筋,却在婚丧嫁娶方面讲排场搞攀比……要教育引导群众抵制陈规陋习,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结合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加强教育引导,持续强化脱贫攻坚“正反”典型教育,加强典型示范引领,总结推广脱贫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示范带动,营造勤劳致富、光荣脱贫氛围;下大力气抓好反面典型警示教育,强化法治教育和惩诫力度,坚决纠正争当贫困户、骗取扶贫政策、不赡养老人等不良风气;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推广扶贫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做法,通过多种渠道,教育和引导贫困群众改变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通过教育引导群众,解决天价彩礼“娶不起”、豪华丧葬“死不起”、名目繁多的人情礼金“还不起”以及孝道式微、农村老人“老无所养”等问题,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

  脱贫攻坚不是党委政府的“独角戏”,也不是帮扶干部的“演讲会”,脱贫攻坚这场战役是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补齐短板、解决诉求、宣讲政策、遏制陋习,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多办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作风定能提高群众认可度,赢得老百姓点赞,让老百姓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袁祖德)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