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10 浏览量:
核心提示:天津文史学者披露,受旧城改造等因素影响,辛亥革命在津遗址在过去10年间至少消失了7处。学者称遗址消失与保护认识不足有关,此外没有针对整个街区的保护,只是整体拆迁、个别保护,有些遗址很难孤立保存下来。
天津市文史学者经过最新考证披露,受旧城改造等因素影响,辛亥革命在津遗址在过去10年间至少消失了7处。
4月29日,在南开大学天津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天津城市形象高层论坛”上,70岁的政协天津市河西区委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张绍祖公布了自己的考证结果。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张绍祖说,这场影响国家命运的革命运动在各地留下许多遗址,但历经百年变迁,非但天津,各地许多遗址已成追忆。
2001年,在辛亥革命90周年之际,张绍祖曾实地调查过天津市内保留的辛亥革命遗址,希望发掘和保存历史。据他不完全统计,天津共有16处遗址,截至2001年存有11处,10年之后,张绍祖再度回访这些遗址,发现只有北洋女师范学堂、河北公园、天津总站、广东会馆4处遗址得以保存。辛亥革命烈士王钟声当年演戏的“下天仙戏院”、同盟会在津活动据点“普育女学堂”、辛亥革命领导人胡鄂公寓所、革命团体共和会机关所在地等都已被拆除。
张绍祖说,辛亥革命遗址在10年间消失得这么快,与保护辛亥革命遗址的认识不足有关。此外,天津辛亥革命遗址多数都是不起眼的普通建筑,不够“著名”。另一个原因是,没有针对整个街区的保护,只是整体拆迁、个别保护,有些遗址很难孤立保存下来。
“下天仙戏院是天津最早的戏园子之一,又是辛亥革命遗址。它就像一个倔强的百岁老人,周围都被拆了之后,最终难逃被拆的命运。”他举例说。
天津另一位文史学者何德骞说,辛亥革命遗址的迅速减少,反映了拆迁对历史文化遗迹的严重破坏程度。对于历史建筑应当小心翼翼地保护。英格兰将大约50万处年代久远的建筑列为保护对象,威尔士划定了500多个保护区,不但保护建筑本身,还保护建筑周边的街区。
10年来,天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经历了巨变,从道路名称的变化可见一斑。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天津市地名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戴学来告诉记者,2001年,天津市区约有1万多条拥有街名的道路、里巷,到2010年,其中有三分之一发生了变化,有新的路名出现,也有3139个路名被注销,平均每天就有1个路名消失。
戴学来说,路名的变迁反映了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很多历史记忆在消亡。比如,天津老城厢原来有很多胡同,但经过旧城改造,这些街巷胡同不存在了。他说,为了不让城市的记忆中断,天津正在做的一项工作包括历史地名的保护,让地名延续历史的信息。
张绍祖表示,前些年历史遗迹遭破坏,与缺乏相应的法规有关,最近几年情况已有好转。
记者了解到,为了抢救那些建成50年以上,具有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人文价值的建筑,天津市人大于2005年9月颁布实施《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使保护工作有法可依。在革命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50年以上的建筑符合认定条件。5年来,天津市依法确认了5批、746幢、总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的历史风貌建筑和6个历史风貌建筑区。
张绍祖说,保护辛亥革命遗址有助于传承革命精神,促进祖国和平统一,遗址保护迫在眉睫。保护的意义不在于召开一次纪念会,让大家去瞻仰和观光,而在于通过保护历史遗迹,让子孙后代能够了解辛亥革命历史,受到教育和启迪。他说:“天津辛亥革命遗址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这种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城市的灵魂,没有文化遗产的城市就没有灵魂,没有灵魂的城市就没有未来。”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