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人情消费”农民不堪承爱

2008/08/29  浏览量:     

 

 

“人情消费”农民不堪承爱

 

景波  德勤

 

 

几个朋友聚会,闲谈议论较多的话题是“人情消费”。大家异口同声说,现在“人情消费”,数额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规格越来越高,经济负担越来越重。“人情消费”已变成“人情债”。继续发展下去,农民不堪承受,有的纯农户甚至会因此返贫。

“人情消费”过去一般是在婚丧嫁娶时,亲朋好友才会出点人情以示祝贺和安慰。现在不同了,什么孩子满月、满百天、满周岁、满十岁、参军、入党、建房上梁、乔迁、过寿、结婚、考上大学等,都要大操大办,兼亲搭故:如娘家、亲家、舅父舅母家、姨父姨母家、诸亲六眷等,一般一个家庭如果兄弟姐妹多,人数往来要达到一个“排”,年出人情数要达到1520家,少则要花去几百元,多则几千元。不少农户的收入,大部分被人情往来吃掉了,因此,有的农户影响了儿女入学、防病治病和修建房屋。

“人情消费”大多来源于风俗习惯。比如小俩口(晚辈)结婚,长辈们还要把轿钱、压箱子的拜钱等,大约50元左右。这些风俗叫人无法回避,被请者即使手头再紧,也要想方设法筹集礼金。农村有句民谣:“人情大似债,头顶锅儿卖。”有的农户被迫四处借债,借不到钱就卖掉自己的口粮、老母鸡、猪羊等。“人情消费”很复杂,虽人人恨它,但轮到自己头上都是照例不让,大干一场,也想尽可能多收一点钱。不少农民无奈地说:“人情是没有利息的储蓄,今天收人家的人情,明天就得偿还。”

我们希望各级党政领导、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关注农民不堪沉重的“人情消费”,开展一场声势浩大的移风易俗的宣传活动;农村广大干部、党员要积极带头,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标准,站在前线阵地,搬掉这个压在农民身上的大包袱——“人情债”,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