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革命老区连片开发怎能“开天窗”

2012/05/21  浏览量:     

  编辑部:

  经广大老区工作者、各级党委、政府和群众多年的呼吁争取,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四川省“十二五”革命老区发展规划,终于对川陕革命老区出台了集中连片扶持发展政策。我们在高兴的同时,却发现在加大扶持川陕老区规划中,开了“天窗”,将川陕根据地核心区域之一的广元市利州区(原广元县)等视为发达富裕地区,排除在贫困老区发展之外,这将严重影响利州加快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建设全面小康进程。

  利州区在灾后重建的三年中,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城乡面貌深刻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改善。究其根由,主要还是党和国家、全国人民和澳门同胞的无私援助。利州区的发展是投资拉动型的发展,不是自己内在能力的发展,如果没有灾后重建项目的200个亿的投入,也就没有利州今天的发展变化。

  这种发展是原始的起步,根基还很浅,还很脆弱,还很缺后劲。要保持持续发展还要靠不断加大投入。

  据2010年统计公报显示:利州区地区生产总值109.8亿元,财政收入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8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33元。这几项经济指标是否真实客观正确地反映了利州区的真实状况呢?

  据有关业内人员分析,上述数据包括了市级以上有关单位、工矿、学校在内的情况统计。如国民生产总值的100多个亿中,利州区本级约占三分之一,也就是仅仅30~40亿元左右,较其他贫困县区相差不了多少。农民人均纯收入4733元,较全国5919元、四川省5140元分别低1186元和407元。北部边远山区还有相当一部分贫困村和绝对贫困户。

  利州区位于四川北部盆周的龙门山脉、秦岭、大巴山脉的南部,属于喀斯特地质地貌。全区位于海拔800以上(最高点白朝乡达1917米)的幅员面积783.4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1%,耕地63735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7.7%,涉及11个乡镇办、82个行政村、526个村民小组、17240户、68128人。分别占乡镇办总数的61%、行政村总数的45.3%、村民小组总数的46.6%、农村总人口的33.6%。这些地区长期因穷山恶水的自然条件、基础设施薄弱、历史投入少、社会事业欠账多、发展滞后。

  一是仍有45个村、5.3万人,人均纯收入在2300元以下,占总村数的24.9%、农村总人数的27%。如白朝乡的新华、春水、新房3个村6个组,道路不通,生产还处于刀耕火种阶段,能养2头猪的就算是富裕户了。因贫困,本地的姑娘嫁出去,外地姑娘又不愿意来,全乡有200左右光棍汉找不到对象,举家外出的291户,长期在外不归的1113人。

  二是道路交通虽有很大发展,但目前仍有一个通乡道路不畅,20个通村道路不畅,1105公里道路未硬化。

  三是有5.37万人没有安全饮用水,2.2万人饮水困难。位于北部高山区的783.42平方公里的幅员面积,只有12座小二型水库,366口山坪塘,1370口蓄水池,年蓄水量约139.8万立方米,而需灌溉面积为63735亩,亩均只有21立方水,较最低标准每亩50立方米相差60%。

  四是北部高山地区“五难”问题依然突出。平均每20平方公里一所小学、25平方公里一个卫生所,孩子上学、群众看病要走几十里路。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大量的投入,对刚刚迈出发展第一步的利州区来说,要拿出充足的资金投入,是不现实的。

  毛泽东同志说:“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川陕苏区在争取苏维埃新中国伟大战斗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义”。

  利州区(原广元县)是川陕苏区的核心区域,是后期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是西线的主战场,进行了“广昭战役”、“强渡嘉陵江”、“夜袭柳林子”、“合围九华岩”、“攻克红督关、宝轮院”等10多次战役、战斗。有一万多人参加红军、游击队,建立了103个村级以上苏维埃政权,为红军和苏维埃政府筹集粮食600万斤、衣被11万套件。为党和军队提供了坚持长期斗争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3000人惨遭“还乡团”杀害。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和牺牲。

  现在对川陕苏区开展集中连片扶持发展。当年革命同战斗、建设初期同放牛、同一个山脉、同一条沟壑、同一条山路相连接的兄弟县区都享受扶持发展的政策,却将利州老区人民排除在扶持发展之外,咋能不让利州老区人民感到寒心呢?

  “竖起来的路,挂起来的岭,昔日打仗能藏身,如今产品难出进”,“这自筹,那配套,画饼充饥得不到”,“小病忍、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这些仍然是利州北部高山村的真实写照。希望利州老区不要未富先摘贫困帽,能和川陕苏区其他县区一样看待,列入集中连片扶持发展行列。

  请省、市老促会,省、市领导予以呼吁、帮助。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