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革命老区的划定不应该受名额限制

2012/07/31  浏览量:   作者:王德生  

编辑部:

  黑龙江省海伦市共有23个乡镇,243个村,被省民政厅认定的革命老区,第一批仅有东林乡和双录乡2个乡及所属的24个村。2004年向省老促会并省民政厅提出增补革命老区21个乡镇的166个村,及海伦镇内3个街道办事处、6个国有林场和1个良种场,但据说受名额限制,只批准了涉及3个乡镇的共3个村。至此,被省民政厅认定的全市革命老区涉及5个乡镇,仅27个村。依据国家规定的标准,我们认为,我市尚有21个乡镇及其所属的163个村,及海伦镇内3个街道办事处、6个国有林场和第二良种场,都应该划定为革命老区乡(镇)、村、处、场,其中重点革命老区村90个。

  我们的理由是:

  1. 国家有划定革命老区的标准。1979年国家民政部财政部提出,划定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老区的标准是曾经有党的组织,有革命武装,发动了群众,进行减租减息运动,主要是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并进行武装斗争,坚持一年以上。我们向上申报的单位都具备以上条件。

  2. 海伦建立地下党组织较早。1931年冬,海伦火车站首先成立党支部,有5名党员。1933年4月1日,经满州省委批准,成立中共海伦县支部,有党员20名,1934年满州省委将中共海伦县支部改为中共海伦县特别支部,城乡党支部发展到12个,有党员33名。1935年1月,满州省委决定成立中共海伦中心县委,负责领导绥棱、拜泉、明水、依安4个县的地下党工作。

  3. 海伦为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在1931年冬,海伦火车站成立党支部,在中共北满特委的领导下,开展抗日救国活动。“九一八”事变后,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海伦抗日游击队,1932年改编为海伦抗日义勇军。1936年以来,东北抗日联军三、六、九、十一军的主力部队经常活动在海伦,抗日联军和海伦县地方游击队,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共组织大小战斗229次,足迹遍布海伦的山山水水。在抗日斗争中,地下党发动群众在全县组织游击队、农民赤卫队、红枪会、抗日救国会、妇女救国会等抗日组织284个,有2000多人牺牲在抗日战场上,有3000多人因为支持抗日部队,遭到日伪屠杀和迫害。

  4. 划定革命老区不能无视历史事实。由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年6月出版的《中国革命老区》一书中明确记载了我市海伦镇、共荣乡、海南乡、福民乡、祥富镇、永富乡、东林乡、双录乡八个乡镇为革命老区乡镇。但是,到目前只划定东林乡和双录乡为革命老区乡,其所属的24个村为革命老区村;后来又增补祥富镇祥富村、共荣乡民强村和伦河镇的西伦村3个村为革命老区村。八个乡镇所属80个村,只划定27个村,其中有4个乡镇一个革命老区村都没有,这与国家承认的历史事实相违背。

  1931年11月,马占山率领军队移驻海伦,并成立全国唯一抗日的省政府,政府设在海伦镇。1935年1月,满州省委决定成立中共海伦中心县委,负责领导绥棱、拜泉、明水、依安4个县地下党工作和抗日斗争,中心县委设在海伦镇。依据这两个事实,海伦镇内的3个街道办事处及其所属的3个村,都应该划定为革命老区,但却一个革命老区处、村都没有划定。海兴镇众兴村、忠信村和自治村,早在1935年1月就建立了党支部,开展了地下党的活动,但海兴镇却一个革命老区村都没有划定。

  为此,我们呼吁:一是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对于符合标准的单位,经过申报和审批,都应该增补为革命老区。在战争年代,革命老区人民为了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的后代本应该享受党和国家给予革命老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可事实上,他们所在的乡镇、村,多数连革命老区都未定上,于理不容,于心不忍,我们无法向革命老区人民交代。二是除老区乡镇、村外,对于事实上存在的其他一些行政建制单位(如国有林场、街道办事处等),也应该同时划定。三是可以分期分批地进行,对于那些事实清楚,依据充分,符合标准的单位要首先划定,对于那些情况不明或有争议的单位,待调查清楚和统一认识之后再审批。四是不能受名额限制,划定革命老区不能设定名额,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实事求是地划定,有一个划定一个,既不能夸大事实盲目划定,又不能把确实符合标准的单位遗漏掉。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