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我与中国老区建设情未了

2018/05/29  浏览量:     

  今年,是《中国老区建设》创刊25周年。俗语云:“十七八岁力不全,二十四五正当年”,刊如人一样,经过25年的风风雨雨、曲曲折折的历练,处于成熟初期,朝气蓬勃,如旭日东升。虽距强盛还有一段艰辛历程,但已跨过艰难创业期,走向大发展的坦途,在全国各种期刊发行不太景气的情况下,逆势而上,发行突破15万余份。成为全国比较有影响、深受老区人民爱戴的刊物。

  我是20多年前,由于工作需要结识了《中国老区建设》,从此便欲罢不能。因为老促会成立初期,社会对老区和老促会的认识有很大的局限,有众多的质疑,如老促会是什么组织?是干什么的?等等。作为一个基层老区工作志愿者,要打开局面,做好老促会工作谈何容易?《中国老区建设》为我们搭建了交流工作、沟通思想、探讨思路、深化认识的平台。经过刊物的综合、宣传形成了老促会应在“老”字上做文章、“促”字上下功夫;“参谋助手、桥梁纽带、拾遗补缺”三大职能作用;老区宣传工作和调查研究两大抓手等工作体制机制,以及“硬着头皮、厚着脸皮、跑破脚皮、磨破嘴皮”的“四皮”工作精神,让我们从中吸取了工作经验、知识营养和百折不挠的工作精神,对推动全国老促会系统搞好老区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

  20多年来,我与《中国老区建设》相濡以沫,建立了深厚感情。视刊物发行是老区工作志愿者的一份责任。每年除了组织好全区征订发行的同时,自己率先垂范,深入基层社区、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厂矿学校等搞宣传跑征订发行200至300份左右。20年前利州区订阅《中国老区建设》几十份,到2003年130份,2005年800份,每过两年上一个台阶。自2008年至2018年连续11年征订发行千份以上,2018年达1667份。

  20多年来,我不仅是《中国老区建设》的忠诚读者,而且是忠贞的通讯员,把向贵刊投稿反映基层老区经济社会建设发展、脱贫攻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情况作为一份义务、作为生活和工作的乐趣。经常深入基层农村、社区、学校、机关单位,寻觅新闻线索,先后报道了《既要找市长更要学会找市场》、《利州区农民赶着猪奔小康》、《龙潭乡全流域小康实践》、《宝轮老区2016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利州区工业缘何逆势上扬?》、《白朝乡的巨变》等比较有影响的文章,连续15年被《中国老区建设》评为优秀通讯员或优秀评刊员。荣誉的取得、文字能力和水平的提高,都有编者倾注的心血,每篇文章的发表,都经编者精心推敲、反复修改而成,如果说从事20多年老区、老促会工作有什么成绩,思想认识和政策水平有什么进步和提高的话,都与《中国老区建设》编辑们的高看厚爱和无私帮助分不开的。

  2016年,根据中组部关于离退休干部在社团组织任职、年龄的要求精神,主动请求区委安排年轻同志接任区老促会工作。虽然不再担任任何职务了,也离开了一线,但热爱老区事业,钟情于《中国老区建设》没有变,我与《中国老区建设》是“人走茶热情未了”。我以熟悉征订发行工作的程序、方法和人际关系的优势,协助利州区老促会征订和发行,2018年我个人征订《中国老区建设》240余份。因为离开一线获取新闻信息受到局限,2017年,我为百姓观点栏目写了十多篇稿件,其中《缺关注比缺钱更可怕》、《扶贫不是为图报》、《信念才是真实的快乐》、《共产党何以成为“特殊材料制成的人”》,均被《中国老区建设》采用了,没有因为我离开老区工作一线而受到歧视,每发表一篇文章对我都是一个极大鼓舞和激励。有生之年,我将继续为宣传老区、刊物征订发行作出努力和贡献。

    (费茂如)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