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勤于总结,蓄足写好老区宣传文稿的“后发劲”

2022/05/10  浏览量:   作者:严德文  来源:中国老区网

  笔者从事基层新闻报道40余载,深感到不断回顾和总结,是写好新闻报道的动力。退休后,笔者担任老区宣传报道十多年来,常常要回过头看看所写报道有没有短板,还存在什么问题,以策进步。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公社推荐我这个“土著知青”做公社广播站和县报社通讯员。当时由于通讯员是个新生事物,县广播站和县报社经常对通讯员进行培训,传授新闻报道写作业务知识。讲课老师对通讯员说,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回顾总结也是写好新闻报道的后发动力。这句话一直没有含糊地“刻印在我的记忆里”。现如今,笔者写老区工作新闻报道也是这样的。

  由于喜爱,“文荒十年”结束后,我抢先登上恢复高考的“首班车”,考进了师范文科,所学《写作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逻辑学》《现代汉语》《文学的一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课目,是我长期写作中最用得着的知识。

  退休以来,我兼职老促会、老科协、老干部、关工委、退教协、老职工等六大“涉老团队”的“通讯专业户”,把精力和时间都集中在采写老区老年人工作的新闻稿件。

  写老区老年志愿者活动的新闻报道也不是件容易事,需要跟着老年人各个团队走,他们到那里我就跟到那里。几个月下来,老年人各项活动引起我浓厚的兴趣。

  老年人活动新闻报道讲究时效,上午活动,下午写好稿件;下午活动,晚上写好稿件。当天的稿件当天发。经过一段时间回过头来看,报道虽有时效,但总感觉到报道简单,有深加工的必要和空间。事例可以写得细腻一点,再增加感情色彩,使报道有血有肉有色彩。后来我特别注意这一点。

  最初写的老区活动新闻报道,只是光沓沓的文字,很单调。回过头来看看其他通讯员放上照片的报道,图文并茂。但我想得美,照片要用照相机拍摄,一只好一点薄片照相机也要3千元钱。在照相机店里转了几圈,只能“望机兴叹”。随后几年电子产品降价,我戒调抽烟,化2000元买了一台“三星照相机”。在使用过程中,白天拍摄还可以,晚上拍摄照片清晰度不高。我下决心,再积蓄3年,花7000元买了一架单反照相机。相机虽然不是最好,但在白天和晚上拍照都可以。从此,大多数报道附上几张照片。

  文字加照片文章虽有新鲜感,但总觉所写文章不活。我不断地向报社“正牌记者”胡仁杰、总编周祥等高手学习。学习他们文章结构和感情色彩。在后来一段时间里,我间隔写一些散文。对我来说,写散文是我写作的另一个新天地。散文不仅仅是描写天色地色和场景,要把情感融合于其中,用景和情的描绘来感动读者。这是写好老区老年志愿者工作新闻报道的一门艺术

  随着孜孜不倦的努力、经验的积累、同行高手的指点,无论是文章的篇数、篇幅、质量都有一定的进步。从此,凡市级以上纸质媒体(上级宣传考核的报刊)上都有我的文章发表,无论是篇数,篇幅和质量在南通大区宣传报道中名列前茅,几乎成为囊括老年团体宣传奖的“专业户”。

  回顾和总结10多年从事老区基层老年志愿者工作新闻报道的实践,笔者以为,必须认真把握四条重点写作“根底性”。

  一为体现老促会人新闻报道的时代性。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紧跟上级老促会出台的关于老促会工作的新文件新部署新任务,结合老促会各项活动一起报道。

  二为体现各类老年志愿者工作新闻报道的技巧性。克服就事论事单线报道,把事情、场景、情感交融在一起,不但增加新闻报道的容量,而且增强报道的份量、特色和感染力。

  三为体现老年志愿者工作新闻报道的逻辑性。把握好文章的整体布局。围绕主题,前后呼应。细写段落,连接过度。遣词造句、标点符号符合标准,做到语句通顺,朗朗上口。

  四是体现老年志愿者活动新闻报道题目的精辟性。文章的题目犹如人的眼睛。俗话说,看人看眼睛,听声看眼睛,动机看眼睛。如同文章也是这样。我收藏了《生命时报》的一篇优秀报道:眉题是----周围多绿地、医疗机构近、邻里关系好,主题是---居住环境影响寿命。不看文章,只看眉题就知道,影响寿命的良好居住环境是绿地、医疗和邻里。你想告诉内容,看题目;你想告诉目的,看题目;你想告诉结果,看题目。确定一个精准的题目确实不容易,除了朝思暮想之外,借鉴外界景物或报刊上文章的题目或许会产生“心有灵犀一点通”,豁然开朗之效。

  (江苏海安市南莫镇老科协 严德文)

编辑:刘浩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