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学习《持续擦亮老促会“红色招牌”,为助推老区振兴再作新贡献》的感悟

2023/07/17  浏览量:   作者:薛钧尹  来源:中国老区网

今年,学习2023年5期《中国老区建设》“公仆在线”刊发的河南省舞钢市委副书记孟宪强《持续擦亮老促会“红色招牌”,为助推老区振兴再作新贡献》论述,感触良多,启发了我们主动为老促会搭建服务平台,拓展工作阵地,发挥老促会职能优势的新思路。

一直以来,海安镇老促会和老区工作者大力弘扬老区精神,凝心聚力支持家乡加快发展,争当助力乡村振兴优秀“宣传队”,汇聚建设老区、支持老区的强大力量,连年荣获全国老区宣传先进集体奖;争当优秀“智囊团”,向党和政府提供有见地、有价值的决策参考,10多份调研报告被采用;争当优秀“助推器”,积极动员和协调社会力量参与支持老区乡村振兴,聚力助力老区乡村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生态保护、社会治理,推动老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获评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南通市扶贫先进集体,会长印玉文荣获省先进个人、市最美夕阳红表彰;争当优秀“守护者”,协助老区党委、政府加强对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弘扬红色文化,促进海安红色文化旅游不断发展。

我们认真学习贯彻海委宣【2023】2号文件精神,切实强化老促会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老促会乡村振兴志愿者工作站特色优势,创建老促会志愿者“助农三大员”团队,有声有色开展“老促会+”服务三农实践,切实推动老区志愿者助力乡村振兴资源向一线倾斜,服务乡村振兴项目在一线落实,致力打造老区志愿者工作站建功乡村振兴新征程的大舞台,引领老促会志愿者自觉自愿,甘于奉献,为海安高质量发展发挥余热,在践行初心使命、服务中心大局、促进乡村振兴中再展新分采、再立新功勋。

打造理论“传播员”团队助力政策理论宣讲

“我们老百姓种了一辈子地,东一块西一块的零散土地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只有整合土地,规模化种植,才能防止抛荒现象的加剧。”在“中央一号文件”到田头的现场,驻村指导员、南莫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印玉文在青墩村的宣讲赢得大家阵阵喝彩。自“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以来,南莫镇分会迅速启动理事长带头宣讲,班子成员包片宣讲,理事组织群众集中宣讲,并积极吸纳“五老人员”等30位优秀乡土人士加入宣讲队,运用老促会创建的板凳微课堂,“庭院+”等形式,把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等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送到田头,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南莫镇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心。截至目前,南莫镇16个乡村振兴工作站开展“理论集市”进村居、“领学诵读”进网格、板凳宣讲课堂进庭院等活动,累计送出“理论大餐”36场,分层次、全领域、多形式,实现理论宣讲与群众参与同频共振,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南莫老区落地生根。

打造三农“服务员”团队助力农技指导示范

“春耕备耕很重要,技术指导谋划早,农机工作要抓牢,风调雨顺年成好。”南莫镇分会助农服务组副组长、原农机站站长田富勤的一段顺口溜,拉开了“三农服务员”助力“三农”工作的序幕。没有春天的播种,就没有秋天的收获。南莫镇分会联合里下河区域农业服务中心,邀请农技专员、致富能人、土专家等组成“帮帮团”,通过定制稻麦种植、水产养殖、家政服务、科技助农等“农产课程”,采取“远教+培训”“专家讲解+实地示范”的形式,对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开展技术指导。同时,组织农技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春播技术培训、农业科技咨询服务、抗灾救灾、水稻秧苗涝后科学培管等活动,通过查看苗情、因苗施策,指导农户结合农时因地因苗分类管理,做好小麦春季镇压、划锄、追肥浇水及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全力保障庄稼生长,守护群众丰收的希望。

打造增收“指导员”团队助力乡村产业兴旺

“我们林庙村应当积极争当领办合作社的试点村,目前我们村种植有900亩的莲藕和100亩的青茨菇,去年又成功创建省级绿色蔬菜产业基地。试一试,总比看着要强。”在南莫镇壮大集体经济的专题工作会议上,南莫镇分会副理事长、原农经站站长、林庙村指导员刘建邦代表林庙村来了场毛遂自荐。产业兴则百业兴,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关键是推动乡村产业兴旺。

我们积极支持南莫镇分会助力党委政府充分发挥里下河区域资源禀赋,紧紧围绕“农业更加高质高效、农村更加宜居宜业、农民更加富裕富足”这一目标,积极探索构建“5+N”特色产业体系,做靓“一根丝”,做活“一条鱼”、做精“一只蛋”、做好“一滴油”、做专“一粒米”、丰富“一篮菜”,持续推进农产品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延链、补链、强链,打通农村产业发展的难点痛点,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里下河水乡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

老骥奋蹄不停步,勇毅前行永向前。我们将认真总结推行多年来支持老促会工作的成功做法,进一步提振老促会助力共同富裕、促进乡村振兴的精气神,加快打造更多具有老促会特色、海安辨识度的“老区特色品牌”。

编辑:韩佳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