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

2020/03/30  浏览量:   作者:张茂尧 张永监 顾仁  

  卞松山于1920年3月出生于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松山村一组一个农民家庭,是家中的长子。因家境贫穷,为了生活,年轻时学过裁缝,到上海拉过黄包车。1941年参加革命,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交通联络工作。同年,他进入江都县委秘工部训练班学习,并任政治交通员。

  当时,正值抗日烽火遍地燃烧的时代,卞松山积极投入到抗战的斗争中。在江都区通扬运河两岸,他多次参加抗日战斗,为捍卫中华民族尊严作出了奉献。

  卞松山先担任江都县吴桥区委副书记。1944年起,任江都县委委员兼吴桥区委书记、区长;1946年,任中共江都河南工委组织部长。这在当时来说,已经是职务较高的领导干部了。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挑起了内战。在严峻的形势下,出现了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开始叛变的现象,给党造成了重的威胁。开展锄奸,成了党内一个重要任务。1946年6月3日,我方发现一叛徒在董家岔(属今大桥镇昌勋村)一户人家活动。卞松山即带领了四五名武工队员前来除奸,不幸被国民党乡“自卫队”一名队员发现,唤来了许多自卫队员。在撤退时,卞松山等渡河来到了现大桥镇六河村的一片麦地里,但是还是被“自卫队”和国民党军一个连共300多人包围了。他们在麦田里与敌人展开激战,武工队员先后牺牲。终因弹尽无援,卞松山用最后一颗子弹射进了自己的胸膛而壮烈牺牲。

  卞松山牺牲后,残忍的敌人将他的头颅割下来挂在大桥镇的古东圈门上示众,激起了百姓的不满和强烈反对。敌人无奈,就将头颅取下抛在该镇龙华寺后面的一条小河内。后有一义士下河找到他的头颅,与卞松山遗体安合。卞松山家人将其遗体安葬在村里杨家巷河北自家的田地里。因上世纪七十年代大规模的“旱改水”,卞松山的墓地迁于杨家巷西首现在的墓地。

  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卞松山烈士和史昌勋烈士,当地人们从两位烈士的名字中各取一个字,将新建的乡命名为昌松乡。1959年,经江都县委批准,将卞松山出生的杨家巷等村庄,以卞松山同志的名字命名为松山大队。为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永远缅怀卞松山烈士,1994年原昌松乡政府在卞松山的牺牲地,建起了卞松山烈士牺牲处纪念碑,一直至今。同时,对杨家巷西首的墓地,进行了重建和修整。

  如今,在扬子江北岸的扬州市红色教育基地——大桥革命纪念馆内,陈列着卞松山烈士的遗像和他的英雄事迹。每年,都有大批的党员干部、解放军指战员、中小学生。或去墓地、或去大桥革命纪念馆进行祭扫。卞松山,用他的生命和头颅,换来了马列主义的真理,换来了新中国的繁荣富强、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

  (张茂尧 张永监 顾仁)

编辑:田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