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让历史铭记他们的名字

2020/04/04  浏览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七十六年前的四月,即1944年4月31日(农历三月初八),这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在战火纷飞的沪宁铁路线上,为破坏日军的交通线,顾华、白利云、唐兆昌、虞伯兴、刘阿南、陆金荣六名抗日志士浴血奋战英勇殉难。而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镇清明山上伫立着一座丰碑,见证着六位抗日志士保家卫国的感人事迹,他们用生命壮歌奏响人生最美的青春华章,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为抗战胜利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为救亡投身革命

  1939年6月,“江抗”西路司令部民运工作队队员葛安栋从江阴申港转移到原武进县三河口、东青一带发展党员,先后建立了三河口西街支部和东青镇支部,汪明、潘栋分别担任书记。7月,澄武锡三县边区抗敌委员会决定在武进第五区的梧岗、宁北、横北、宁南四乡成立联合办事处,俞廼章任主任。7月 澄武锡三县边区抗敌自卫总团成立,总团长由“三抗会”军事科长陈直斋兼任,下辖6个支团,第一支团长金荣生、政治协理员常喜生(与刘阿南战友)。随着沪宁铁路沿线日军一路侵袭,澄西地区的革命形势变得十分严峻,当地群众的抗日情绪十分高涨,在国破家亡的危难之际,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澄西大地发展壮大,抗日武装指挥部设在自己的村里,看到身边熟悉的邻乡邻村和本乡本土的小伙伴都加入抗日队伍,与他年龄相仿的刘阿南、王纲等都投身革命,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作为土生土长的梧岗人,已娶妻生子的唐兆昌(儿子唐全勋刚出生)热血沸腾,沉染于共产党地下武装、新四军组织发动群众开展英勇顽强的抗日斗争氛围中,对他日后参加抗日起到了积极的影响。1942年11月14日,澄西五区(梧岗村所在地)地下党交通员沈阿毛被捕后叛变,并带领郑陆桥伪警察将汪明逮捕,关押在常州毛家弄监狱,澄西五区的交通站遭破坏。据刘阿南的夫人薛凤珍回忆,在1942年到1943年期间,由于当时在三河口梧岗的地下党交通站遭破坏且新四军已撤江北,刘阿南由于日军封江留守潜伏当地开展抗日,他家在新安东街最东头,前有大路后有河塘,便于离开,成了他和战友们的联络点,常喜生等经常来,还在刘家住过,凤珍为他们做饭。在革命最困难的时期,唐兆昌不顾个人安危和政治名誉,以担任当地保长的身份作掩护,充分利用与敌伪之间的特殊关系,打探收集日军活动情报,积极为地下党新四军领导开展抗日斗争做好掩护和服务工作,据江苏省档案馆史料记载和六志士炸军列等行动足以证明,其实唐兆昌早已参加了地下党新四军组织的抗日斗争,同时在共产党积极抗日统一战线的教育影响下,参加“忠义救国军”的赵西农(曾任忠义救国军参议、京沪杭甬铁路管理局警卫队少校队长、任武进县农委组训干事、武进县戚墅堰区区长)、王纲等也都成为与地下党新四军联合抗日的进步力量,1944年初,中共党组织派地下党员王连方到戚墅堰组织开展破坏日军铁路交通线,就在那次炸日军军列行动中,唐兆昌作为爆破组成员之一并英勇牺牲,同时据史料记载和王纲、薛凤珍回忆,当时地下党新四军经常在戚墅堰、横林等地破坏日军铁路运输线,那是一次有新四军、地下党、忠义救国军精心组织、共同抗战的军事行动。参加周密侦察组织计划的爆破行动,唐兆昌等六名队员都是历经多次爆破任务、值得充分信任的革命同志,为了共同抗日,这些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走到了一起。

  以悲壮诠释忠诚

  1944年4月31日晚,利用赵西农、王纲等“忠义救国军”作掩护,由时任忠义救国军爆破组组长的王纲带领一行9人潜伏至京沪铁路横林西2公里的洋桥,携带炸药,根据事先得到的情报,准备在铁路桥下将当夜十一时经过的日寇军列炸毁。到达指定位置后,王纲和其他2人在周边巡逻警戒,顾华、白利云、唐兆昌、虞柏兴、刘阿南和陆金荣6人负责现场埋设炸药,不幸炸药走火,王纲等人闻声赶到时,只看到6个战友支离破碎的躯体,那一年,王纲的儿子王有成仅9岁。这一天薛凤珍记得非常清楚:初春,农历三月初八的晚上,就是阿南出事的日子,那晚阿南吃过晚饭匆匆出门,没和妻子说一句话;凤珍也一晚没睡,半夜里她听到轰的一声巨响。第二天一早村里人就在传,20多里远的剑湖前杨村二沿口铁路边,地雷爆炸出事了。一天,阿南没回来,两天,还没回来。三四天后,有新四军找来,说要照顾他们娘俩。凤珍这才知道,丈夫在那次爆炸里永远离开了。农历四月初八,她听说乡亲们在当地立了一座坟,就趁当地集场,把儿子托付给亲戚,让女邻居陪着偷偷去上坟。坟很简陋,用泥土草草堆成,占地两三平方米,没有墓碑。谁知,上坟后不久,就有人向“和平军”告密,称凤珍就是新四军,她落入了“和平军”手中,被押往5里多远的鬼子炮楼。凤珍很清楚,如果进了炮楼,肯定是死路一条,后经受过阿南帮助的薛保长营救了她。唐兆昌的儿子唐全勋回忆,父亲牺牲那年他才6岁,家人转述父亲是去炸铁路牺牲的,当时他尚幼小,不清楚家里发生了什么,家人同样经历着失去儿子、失去丈夫、失去父亲的痛苦,妻子腹中还有一个遗腹子的女儿,为了便于开展革命斗争的需要,唐兆昌真正身份知人无几,就是了解他的几位最亲密的战友也都在行动中牺牲了,隐蔽战斗的身份还让家人背负着“伪保长”的骂名委屈。

  用生命铸就丰碑

  据唐全勋回忆:“自己1959年参加工作,十年文革浩劫让他吃尽苦头,单位招工,听到的都是你父亲是保长,遇到的都是冷言以对,还经历了下放遭遇,不公正的待遇让我背负了半个多世纪”。为告慰抗日而死的父亲英灵,揭开那段已逝历史的真相,始终成为唐全勋难以释怀的心结,直到上世纪90年代退休后还一直在寻找父亲的墓碑,2003年,他才在遥观镇前杨村的荒草岗找到了这块墓碑。此后他和村委协商后将这块墓碑迁至横山桥清明山皇龙公墓,如今,隐逝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还原了真相,6位抗战烈士的家属每年都要到墓前祭扫英灵。据参加那次战斗的幸存者家属回忆,以及墓碑文字证实,墓碑是常州解放前夕(1949年4月)由一起参加战斗的赵西农、王纲等4人在烈士殉难地(现遥观镇前杨村)敬立的,纪念6位在一次抗日游击行动中牺牲的烈士。戚墅堰大事记中也专述有地下党员组织指挥此次行动及立碑事宜,并以同志相称唐兆昌等参与行动的6位烈士。墓碑有一人高,正面刻有“抗战殉难烈士顾华、刘阿南、白利云、唐兆昌、陆金荣、虞柏兴之墓”,背面刻有“浩气长存”四个大字。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警钟长鸣,那是对生命的崇高敬畏,更是对英烈的最好告慰,他们是一座永远值得仰望的丰碑,我们将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

  (常州市武进区老促会 张新卫 盛志浩)

编辑:杨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