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8 浏览量:
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会议纪念馆第五陈列室悬挂着一块木制牌匾,上用行书横式阳刻八个大字“苎园乡苏维埃政府”,历经90余载沧海桑田,底色和金漆大部已经剥落,显露出原木本色,然木匾整体保存完好,不翘不裂,除了八个大字,没有任何的边工装饰,也没有印章及落款,小巧而不失庄严稳重。
苎园,下辖11个行政村(杨排、洋稠峡、峰背、乱石峡、苎子园、西山下、苎园、赤坑、黄地、杨梅坑、塔里)位于上杭与连城庙前交界处,外有马应凹与庙前接壤,内有烂石峡与古田相邻,均为高山峡谷,地势险要。土地革命时期,隶属上杭北四区(蛟洋)管辖。1929年3月,红四军首次入闽时,成立乡苏维埃政府。根据《上杭县人民革命史》记载,1929年苎园乡苏维埃政府在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二次入闽时,出色完成一项接应红四军过境的光荣任务。
5月17日,红四军再次入闽,“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策动工农武装暴动,开辟闽西革命根据地。20日清晨,红四军主力在长汀境内的水口渡过汀江后,毛泽东、朱德派宋裕和先行出发,送信给中共闽西特委书记邓子恢和在上杭蛟洋的曾省吾、罗瑞卿及傅柏翠,指示他们作好策应农民武装暴动的准备工作。邓子恢接到了毛泽东、朱德派宋裕和送来的覆信,立即在上杭庐丰太古上圹召开特委紧急会议,会议决定:一、建立交通线路,沟通各县之间的联系,指定蛟洋负责与龙岩、连城联系;庐丰负责与武平、粤东联系;永定由合溪负责联系。二、在农村中广泛宣传“欢迎红军”、“推翻反动统治,实行土地革命”和红军在长汀消灭郭凤鸣的胜利消息。三、作好武装暴动的组织工作。四、作好粮食等方面的物质准备。会后,马上通知岩、杭、永、汀、连、武各县县委,准备发动农民武装暴动,配合红四军的军事行动,随即通知傅柏翠,迅速扩大武装,组建五十九团。21日,傅柏翠、曾省吾率领正在蛟洋训练的教导队驻扎在苎园乡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游鱼坝。当天黄昏,接到毛泽东、朱德、刘安恭三人的联名信:红四军已入闽,部队已到达连城庙前,请速来商酌有关事宜。傅、曾俩人十分兴奋,顾不上吃晚饭,便打着灯笼,随送信人到达庙前。刘安恭率领他们去见朱德军长。朱军长立即吩咐伙夫炒饭,正在吃饭时,毛泽东来了,亲切地问候“同志,辛苦了!”一边招呼傅、曾吃饭,一边询问当地的革命斗争情况,傅、曾向他作了简略汇报后,毛泽东告诉他们说:“目前敌情紧迫,敌李文彬旅从江西过来,一直尾追我红军,到了长汀的涂坊,敌前哨今日可能到达新泉。”接着,毛泽东要傅柏翠在北四区阻击敌人四个小时。傅柏翠当即表示:“北四区烂石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阻击敌人完全有把握。”毛泽东和朱德商定:部队明天清晨就向龙岩进发,途经北四区苎园烂石峡,到北五区古田镇,再进龙岩小池,后天攻打龙岩城,然后见机行事。并对傅柏翠、曾省吾提出四项任务:一、阻击敌人四个小时;二、要侦察后方敌情,了解敌方的行动,并将情报送到龙岩县委转给红四军前委;三、要尽快地集中地方武装,组建五十九团,随红军行动;四、要傅、曾俩人后天(23日)赶到龙岩。当天夜里傅柏翠、曾省吾赶回蛟洋。次日清晨,傅柏翠、曾省吾率领教导队赶到苎园并发动群众300多人,在游鱼坝列队执旗夹道欢迎红军队伍,并设茶水招待指战员。当红军来到时,群众燃放鞭炮,呼口号表示欢迎、致敬!红四军指战员看到如此热烈场面,个个都兴高采烈,笑逐颜开。毛泽东有马未骑,夹杂在政治部工作人员的队伍中步行,自己背着米袋和雨伞,向群众频频招手致意;朱德骑着高头骏马走在队伍前面,到了游鱼坝一棵大树底下时,朱军长跳下马,部队也稍作休息,只见朱军长跃上土墩,用洪亮的声音向欢迎群众作了简短讲话,鼓励群众加强团结,努力斗争。然后,又跃上骏马带领部队继续前进,向北五区(古田)进发。红四军离开苎园后,傅柏翠、曾省吾俩人返回北四区,向区委作了报告,区委作了阻击敌人的部署。敌人得知北四区武装在苎园一带已有布防,未敢继续尾追,使红军无后顾之忧,长驱直入第一次攻占了龙岩城。
此匾的发现颇有戏剧性。1965年龙岩地区社教工作队到苎园驻村蹲点,工作队长借宿在贫农张上纯家的阁楼上,工作队白天与社员们同劳动,晚上还要走村串户开座谈会,很是辛苦。夜深了,工作队长返回张上纯的家,爬上阁楼,准备就寝,躺在床上,借着暗黄的煤油灯灯光,依稀发现天花板上有块木块上好像有文字,他好奇的披衣下床,左手高举煤油灯,垫起脚尖,仰着头研究了一会儿,他判断这是一块匾额,但具体什么内容,一来灯光太暗,二来匾额布满灰尘看不清。第二天早上起床吃完早饭后,他找来梯子,叫上张上纯帮忙,把木匾小心的取下来,打了一脸盆水,拿了一块抹桌布浸湿,用湿布把木匾反复擦拭干净,木匾稍干后,显露出八个金色大字“苎园乡苏维埃政府”。具有渊博党史知识和文物常识的工作队长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件极为难得的苏区文物,必须立即向相关部门汇报,文管会指导他跟古田会议筹建组的刘忠路同志接洽。于是他特意赶到古田,找到刘忠路同志说明事情原委,刘忠路同志听完后,派一位工作人员,骑一辆自行车跟工作队长一同到苎园,用自行车把木匾绑在后座上,两人轮流推着自行车,艰难的把这块匾驮回古田,成为我馆的珍贵文物。
据此匾的主人张上纯回忆,他祖父曾经是苎园乡苏维埃政府的工作人员,此匾应该是他祖父当年冒着生命危险扛回家中并保存起来的。张上纯祖父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在白色恐怖下,冒死保护苏区文物的壮举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和缅怀,同样也要忠心感谢这位具有文博常识又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社教工作队长,让如此珍贵的革命文物重现天日,为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
牌匾长158cm,宽42.5cm,以石青为底色,金漆描字,与古代传统的牌匾不同,传统的牌匾大部分长220cm左右,宽70cm左右,以推光大黑漆为底,描金大字,周边雕龙画凤,或花鸟虫鱼、亭台楼阁等吉祥图案,显得富丽堂皇,而这块牌匾以石青为底色,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也许是早期的革命者为了和旧政权形成鲜明对比而有意为之,由此可见翻身做主人的劳苦大众对红色政权的喜爱和期待。
古蛟自古人杰地灵,是清初著名画家华喦的故乡,清乾隆朝二品带刀侍卫武进士张攀龙也成长于此,民国时期傅柏翠、张愧生的书法也远近闻名。这块牌匾的八个行书大字,书风严谨中带着洒脱,一气呵成,圆韵流畅,可以看出书写者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和书法涵养。牌匾的雕刻技艺也相当精湛,雕刻艺人运刀如笔,刀法圆熟流畅,一步步通过去废料,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运用平刀和圆刀,用浅浮雕的雕刻技法使八个大字凸显出来,保留了原书法的风格和韵味,连书法家运笔的力度和气息都纤毫毕现的表达出来,是一件难得的书法与雕刻俱佳的红色木刻艺术珍品。
闽西三十年红旗不倒,这块匾额是闽西苏区红色革命政权的历史见证,也是古蛟人民坚持斗争,保留土地革命果实的见证者。此匾目前所知是闽西留存下来的唯一一块苏维埃政权牌匾,是我馆的镇馆之宝,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
(上杭县古田会议纪念馆 黄伟)
编辑:赵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