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七次负伤的开国中将张天云

2020/04/23  浏览量:     

  开国中将张天云官至人民解放军大军区副司令员和总后勤部副部长。张天云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作战勇敢,指挥高超。从红四方面军战士到东北野战军师长,张天云在战争年代经历了上百次战斗,7次负伤,死里逃生,将军战火中的青春有着血染的风采。

  鄂豫皖反围剿四次负伤

  张天云1913年12月26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五)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八里区周家田村(今属觅儿寺镇)一个穷苦农民家庭。1929年4月张天云参军加入工农红军黄安县独立团(后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独立第1师第2团)。1929年5月30日加人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张天云先后任3连班长、排长、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鄂豫边根据地三次反“会剿”和鄂豫皖根据地历次反“围剿”作战。张天云在当排长时,他所在的营在杨泅寨地区突然与敌人遭遇,双方进行了白刃格斗。身材高大的他手持钢枪,冲向敌群,连续刺倒4个敌人,在与敌人搏斗中他的小腿也被敌人刺伤了,鲜血染红了裤腿,但他忍受着疼痛,继续端着枪向敌人冲杀,一直坚持到战斗结束。

  1931年夏,在黄安以南的桃花山战斗中,时任连指导员的张天云带领3连追击敌人。他拿着一支断了把的小马枪,一边跑,一边向敌人射击,接连击倒了五、六个敌人。就在追击战斗即将结束之时,一个躲在暗处的逃敌朝张天云连打两枪,其中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腹部,当时他就昏了过去。由于伤势严重,张天云在红军医院治疗了几个月才基本痊愈。出院后被分配到红25军第73师任连指导员。

  1932年7月,第四次反“围剿”开始之前,红25军第73师随红四方面军总部行动,先是围攻麻城,但未能得手;后转战于鄂东北,阻击国军卫立煌指挥的第6纵队的围剿。8月13日晨,张天云再次身负重伤。当部队奉命撤出战斗,跑步转向七里坪时,他实在跟不上,掉到后面。疯狂的敌人迫了上来。跑在最前面的六、七个敌人离他只有十来米远,情况万分危急。这时,有个敌人喊叫:“不要开枪,抓活的有赏!”没想到,敌人本来是想捉个俘虏领赏钱的这句话竟救了他一命。他意识到自己正处在生与死的十字路口,顾不上伤痛,拼尽全力朝前跑,翻过一座山包,在山脚下碰到了本连的一个班长和几名战士。原来,连长在行进途中发现指导员掉队后,马上派他们几个人回头寻找、接应。这样,张天云才得以摆脱了敌人的追踪,又一次死里逃生。

  张天云在高山岗红军医院治伤两个多月,出院时,红73师随红四方面军主力已撤离鄂豫皖苏区,西去川陕开辟新的根据地。1932年11月29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黄安县檀树岗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将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时留下的红74师、75师重新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张天云调到新编成的第75师223团1营2连任政治指导员。

  这时,蒋介石下令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实行大规模的划区“清剿”。红25军按照鄂豫皖省委的决定,分别活动于麻城和黄安以北地区,在地方武装、游击队和群众的配合下,先后给敌军以打击,歼敌正规军数百人及大量的反动地主民团。1934年春末夏初,为期43天的七里坪战役失利后,红25军处于更加艰难困苦的境地。在鄂东北中心区保卫战中,张天云又一次负重伤。当时,医院设在天台山一处密林中,缺医少药,仅靠临时在山上挖取的草药敷伤口,吃的则是树皮草根和很难寻觅的野果。有一次,敌人大部队搜山,医院组织轻伤员分散隐蔽,张天云因伤口化脓生蛆,不能走路,艰难地爬进一个小石洞中隐藏起来,以饮洞岩滴水维持生命。三天后,敌人撤走,医护人员在山洞里找到了气息奄奄的张天云,把他抬到医院,治疗了一个多月才见好转。

  从天台山医院出来后,张天云回到原部队,参加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1月,红25军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向西实行战略转移。张天云所在的223团,是红25军的主力团,在转战途中一直承担最艰巨的战斗任务。1935年7月,红25军从陕南向陕北苏区长征途中,在攻占川陕公路要地双石铺后,他率领3连一个排在双石铺东北数里处放警戒排哨,拦截住一位国民党高官,他佩戴一柄刻有“不成功则成仁”的短剑引起张天云的怀疑。张天云派一个班将这个人押到军部,经审问原来是国民党的一个少将参议。这个参议随身带着许多文件和报纸。根据文件、报纸所提供的情报,证实中央红军正在北上,这些消息对急切盼望与主力红军会师的红25军是一个很大的鼓舞。红25军政治委员吴焕先以代理省委书记的名义,在双石铺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决定部队立即进入甘肃境内,并袭击天水县城,以威胁敌人后方,配合中央红军的北上行动。会上,吴焕先还表扬了张天云,说他为红25军的北上行动立了功。

  进军陕北第五次负伤

  1935年9月,红25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与陕北红26、27军合编为红15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政治委员程子华,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刘志丹。下辖75师、78师和81师。张天云在红15军团第75师223团继续担任连指导员,参加了15军团组织的劳山战役和榆林桥战斗,

  国民党军为了进一步加紧对陕甘苏区的围剿,蒋介石兼任围剿总司令,张学良为副司令,指挥陕甘宁5个军对红军围剿。南线的第67军由中部(今黄陵)北进,其军部率第107师进驻洛川,其第619团1个营进占羊泉,第110师、第129师(欠685团)沿洛川至延安公路推进至延安,第685团驻甘泉,维护南北交通。红15军团首长根据第67军兵力比较分散和甘泉至延安之间的劳山地区群山连绵、树木茂密的特点,决心运用围城打援的战法,以一部兵力包围甘泉县城,切断驻延安国民党军之补给线,迫其回援甘泉,主力进至大小劳山地区设伏,伺机歼灭由延安回援之第67军一部。9月21日,红15军团从延川县永坪地区出发,23日,进至甘泉西北的王家坪地区集结。张天云所在的红75师在劳山东西两侧设伏,红78师在小劳山东西两侧,骑兵团位于卢家村、土黄沟地域。28日,红81师第243团和地方武装包围了甘泉县城。29日拂晓,军团主力进入伏击地域,隐蔽待机。1935年10月1日晨,国民党军67军第110师从延安出发南下,行至四十里铺时,留1个团在该地守备,师部率2个团直奔甘泉。14时许,当该部进入伏击地域时,红81师第241团突然发起攻击,红78师骑兵团从侧后出击,断其退路,红75师和红78师主力从两侧发起攻击,将其分割在大劳山西南的小劳山村和榆树沟口。经过5个多小时激战,将其全歼。计毙伤师长何立中以下1000余人,俘团长以下3700余人,缴获长短枪3000余支,轻重机枪180余挺,炮12门,战马300余匹和电台1部。

  劳山战斗后,张学良决定以驻洛川的107师负责打通甘泉交通的任务。10月20日,第107师第619团团长高福源即率部进驻鄜县以北约20里的榆林桥,企图解甘泉之围,打通至延安的补给线。徐海东等得悉后,率军团主力迅速南下,直逼榆林桥。榆林桥是挪县通往甘泉路上的一个镇子。位于甘泉以南,鄜县以北,洛河之东。镇内有200多户人家,东西两座城门。10月25日拂晓,榆林桥战斗打响。第75师与第78师,乘晨雾分别由东、西两面同时向榆林桥守敌展开进攻,占领东山制高点,歼敌大部。这时,第81师也顺洛河左岸开阔川道向榆林桥西门及其两侧进攻,突破敌人防御,攻人榆林桥镇,与敌展开了巷战。激战至下午,将敌全歼。榆林桥战斗,共毙伤敌300余人,俘敌团长高福源以下官兵 1800余人,缴获82迫击炮8门、重机枪16挺、轻机枪108挺,长短枪1300余支。劳山、榆林桥两次战斗,红军共歼敌第67军1个师部、3个整团、1个整营,予敌以沉重打击。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陕甘根据地,为党中央、红一方面军主力在陕北落脚创造了有利条件。

  张天云在这次战斗中又一次负伤,入陕北永坪医院治疗。出院后被调到红军大学学习。1936年12月,张天云从红军大学结业,回红15军团任78师232团政治委员。

  亮剑苏北又一次负伤

  1937年8月,红15军团奉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徐海东,参谋长陈漫远。张天云先后任营教导员、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这期间,他参加了平型关战役等重要战役。

  1940年春,国民党提出要江北新四军撤到江南,要黄河以南新四军、八路军撤到黄河以北,企图将八路军和新四军全部挤出华中地区。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电令八路军第2纵队主力迅速南下,协同新四军发展与巩固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6月,根据中共中央的部署和八路军总部的命令,第2纵队政治委员黄克诚率344旅、新编第2旅挺进豫皖苏根据地,在涡阳与彭雪枫的新四军第6支队第4总队会合,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同年秋,为策应新四军进行黄桥决战,打通苏北和苏中的联系,以达到新四军部队和苏北指挥部会合的目的,张天云率344旅687团从淮海区东进盐(城)阜(宁)地区。国民党苏鲁皖战区司令韩德勤集中3个团的兵力,企图阻687其向盐城方向挺进。当时687团第2营营长空缺,张天云来到2营防御阵地指挥二营防守一昼夜,待1营和3营赶到后,张天云指挥部队立即转人进攻,打得敌人仓惶南逃,歼灭敌军200余人。

  皖南事变后,687团编人新四军第3师第8旅,其番号改为第22团,张天云任团长。当时,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形势比较混乱,新四军第1、3师主力发起的曹店战役又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日伪军疯狂地蚕食新四军根据地,在根据地建立据点,残害人民群众,郑探口就是其中一个。1941年9月,新四军军部决定发起郑探口战役。新四军第3师师长黄克诚将拔除郑探口日伪据点的任务交给张天云率领的第22团。郑探口位于涟水县城东北30公里、大新集东南3公里处,是我盐阜区和淮海区联系的纽带,也是控制日伪大新集、新安镇、五港等据点的水陆交通要冲。该据点筑有6米高的围墙和2米厚的夹壁墙,墙外还水壕、铁丝网等障碍物;墙内中心和四角6座炮楼及如多个地堡构成以炮楼为主体,与夹壁墙、地道、暗堡相互通连的工事。被伪军吹嘘为据点有顽军苏鲁皖挺进支队800人防守。

  张天云一贯喜欢打这样的攻坚战。他在全面掌握了据点内外的基本情况之后,他做了战斗布置:2、3营主攻,1营打援,从1师借来一门山炮,只有3发炮弹。当2、3营主攻部队攻到中心炮楼时,由于敌指挥所的敌人负隅顽抗,使进攻严重受阻。这时,从大新集据点来增援之敌已和打援的一营打响。在严重危急关头,张天云亲临前沿,深入到刚被我军占领的夹壁墙里观察地形,察看敌情,及时调整部署。由六连和九连各抽调20个人组成的奋勇队,迅速控制了通向中心炮楼下层的地道,以神速的动作突然出现在敌人面前。同时指挥其他连队登上炮楼,上下夹击。战斗从晚上7时开始,至第二天下午3时结束,全歼支队长孙礼涛以下官兵800余人,并缴获了据点内敌人的全部武器装备,取得了郑探口攻坚战的胜利。

  捷报传到新四军军部,陈毅军长高兴地说:“这个张天云虽然不善言辞,打仗可是顶呱呱的!”随后,第3师师部奖给22团锦旗一面,上面绣有“百战百胜”四个大字。延安《解放日报》对这次战斗也作了详尽的报道,称赞这一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个战场广大指战员的士气,为我军打攻坚战提供了宝贵经验。

  1943年春,张天云为迎击日伪军的大扫荡,准备在淮安史家荡一带伏击日伪军。他带了一个加强排约50人,乘夜暗深入到史家荡附近进行火力侦察。不料,日伪军似乎早有准备,近千人倾巢出击,四面包围。张天云正要带领加强排冲出包围时,敌人的一排子弹突然向他扫来,其中一颗从他的右前胸打进左肩骨,流血不止,但他躺在担架上仍坚持指挥大家突围。他们边打边撤,直到第二天天亮才甩掉敌人,进入安全地带。

  1943年8月,张天云伤愈出院,升任新四军第3师第8旅副旅长兼盐阜军分区副司令员。第8旅旅长兼盐阜军分区司令员由3师副师长张爱萍兼任。后来,张爱萍调任第4师师长,张天云接任第8旅旅长和盐阜军分区司令员职务。

  决战东北再次负伤

  1945年9月,中央军委命令新四军第3师开赴东北。张天云参加了攻打长春和四平保卫战。 1946年7月,新四军第3师8旅、10旅和独立旅改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3师副师长刘震任司令员,3师政治部主任吴法宪任纵队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独立旅旅长兼政委吴信泉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第8旅编为第2纵队第4师,张天云任师长。同年冬至次年春,张天云率领部队冒着严寒三下江南,有效地牵制了敌军,有力地配合南满部队夺取四保临江的胜利。

  1947年3月,张天云调任第6师师长。5月16日,他率部协同第4师攻打怀德。经过一昼夜激战,于5月17日15时占领怀德城,团长在逃跑时被当场击毙,副团长以下2400多人被俘。全歼国民党91军1个团,团长在逃跑时被当场击毙,副团长以下2400多人被俘。2纵为了扩大战果,命令6师奔袭昌图,和5师共同歼灭昌图守敌。

  昌图城位于四平西南55公里处,是敌人扼守的重镇,也是开原北的重要据点。该城长、宽各约2公里,一条10余米宽的小河将城分为南北两部。城四周有2米高的围墙,敌在围墙上筑有火力发射点;围墙外有深2米、宽4米的壕沟一道,设有铁丝网;城内主要路口均筑有地堡。守敌为国军71军93师273团和88师和暂8师一部,以及康平、通辽等地方保安部队,统由91师副师长邹鹏指挥

  张天云接到命令后,带领部队日夜兼程,很快到达昌图外围。当完成合围任务后,张天云命令18团迅速攻下南岭敌据点,扫清攻城障碍。18团一鼓作气,拿下了南岭敌据点。张天云深入南岭前沿,亲自选择攻城突击方向。敌军发现我攻城意图,马上用一个营的兵力,在炮火的支援下向南岭方向进攻。张天云迅速组织18团一部分兵力,在炮火的配合下打击来犯之敌。经过激烈交战,出城之敌一部分被歼,其余全部龟缩到城内。在这次反击战中,张天云胸部受伤,行动非常困难,仍坚持留在师指挥所指挥作战。在张天云的亲自指挥下,6师会合5师部队,经过艰巨的攻坚作战,全歼昌困守敌4200余人,俘敌副师长邹鹏及以下官兵3820名,缴获汽车6辆,各种炮52门,轻重机枪360挺。昌图城获得了解放。

  昌图战斗结束后,张天云离开部队,到后方医院治伤。1948年3月,张天云伤愈出院,担任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副司令员。

  (王作东)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