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不能忘怀的红色记忆

2020/04/24  浏览量:     

  革命老区村卢厝自然村,位处福建省的中央苏区县---漳浦县赤土乡老区行政村浯源,它是靖和浦中心县委领导下的二区后洞游击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卢厝一带群山绵延,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白石山、石鼓山(仙峰岩)等山脉延续到根据地中心区后洞村,距离反动统治中心漳浦县城超过50华里,适合革命力量的生存和发展。民主革命时期,卢厝老区人民,在中共靖和浦中心县委、县委二区党委的领导下,建立起村党的组织、农会组织、赤卫队,配合闽南红军独立第三团及义勇军,开展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和武装斗争,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近日,笔者走访卢厝老区村、查阅大量权威党史资料、阅读了许多当年战斗在卢厝一带的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老前辈的回忆文章。揭开了这段尘封已久,几乎被人们遗忘的历史:

  1935年春,闽粤边特委派靖和浦中心县委宣传部长邢乐民带领红三团一个连和工作人员在此开辟了一片红军游击队活动区域,建立了农会组织,开展了抗捐抗税、减租减息斗争,并在许多村庄成立了党组织,初步形成了包括卢厝在内的后洞游击根据地;

  1936年初,闽粤边特委所属的厦门市委交通员黄狮来到二区工作,没过多久,在联保主任黄狗屎的拉拢、收买下,黄狮叛变革命,带领反革命分子破坏了潭墘、草坂两个村的党组织,逮捕了一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同时,汉奸土匪张保祥部30多人,也不时出没后洞一带骚扰、抢劫,使后洞地方的革命力量受到很大的损失;

  1936年3月,为了粉碎国民党对我根据地的第二期“清剿”,巩固党和红军的立足之地,闽粤边特委决定恢复后洞地区革命根据地,派吴运琳到第二区任区委书记,主要任务是消灭汉奸土匪张保祥部和地主豪绅反动武装,解决经济困难问题。吴运琳率领工作人员陈亚才、张总和义勇军第三大队(队长卢尤、副队长王德海)到达长桥溪内、内崛村,在当地的党支部和群众支持下,分二路开展工作。其中,第二路由张总、卢尤带领二个排部队挺进白石、卢厝山中住下,侦察匪敌活动情况,吴运琳则负责全面工作,进驻卢厝等村。最初,区委发动、领导卢厝及周边村的群众,开展抗捐抗税和减租减息斗争,发动卢厝群众向政府诉说捐税太重、摊派不合理,只能交纳部分捐税,或采取拖欠的办法。田租方面,则按照党的政策实行三七减租,但对地主公开的说法是收成不好,无法全交。由于农民统一口径,统一拒交,又有红三团、义勇军作后盾,税务员不敢到游击区收税,联保主任不敢派兵强行收捐税,地主更不敢逼交田租。卢厝村的封建势力非常强大,有两户大地主,其中大地主卢满同,拥有自己的武装,长期勾结国民党官兵,与共产党为敌,对村民进行残酷的剥削与压迫,但面对组织起来的群众和背后的红军,也只好作罢。

  卢厝群众为了革命,做出重大的贡献。抗捐抗租和减税减息斗争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使后洞一带农民的斗争热情高涨起来,党组织及时把立场坚定、工作积极、大公无私、符合党员条件的农会会员吸收入党,壮大了党组织的力量。全区建立了洋尾溪、枋坑、石门、官园、浮山、东头、山边、坑仔、塘仔、割后、石坑、后洞、水磨、卢厝、柴桥坑、荔枝林等16个党支部,共有党员55名,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各村都成立赤卫队的武装,各队人数不一,大约5名至10名左右,全区赤卫队武装共有90多人。其中,卢厝村党支部有4名党员,分别是:卢麦劳、卢双溪、卢金、卢永茂,支部书记是卢麦劳,卢厝村里的祖祠,成为二区党组织、红军的落脚点及卢厝村党支部、赤卫队的平时办公地点。还成立卢厝村农会,农会主席卢大婴。卢厝先后有10多人参加赤卫队,目前能够记得住他们的名字的有:卢大婴、卢水、卢成质、卢成花、卢春木、卢加兴、卢水联、卢石码、卢乾坤、卢水音。赤卫队武装的武器少数是单镗枪,大多数是鸟枪。赤卫队员没有脱产,他们白天在地里劳动,夜间则配合红军游击队和区工作人员开展工作,如剪断敌人的电话线、炸毁敌人的交通道路桥梁、散发传单、配合红三团或义勇军抓土豪和袭击敌人等。如,与游击根据地其它村的赤卫队员一起,配合、支持红三团和义勇军,进攻国民党官浔区署,毙敌11 名,俘敌20多名,缴获枪支20多支;又如,配合、支持红三团与义勇军,与当地群众一起,攻占湖西小屿村,抓获大地主蓝秋金,缴获长短枪10多支,子弹800多发,银洋500余元,鸦片50多斤,并没收其财产分给贫苦群众,消灭、肃清企图前来劫回蓝秋金的张保祥团匪;又如,配合义勇军到罗山村抓土豪,没收其部分财产分给农民等。

  靖和浦中心县委和二区党委,在建立后洞地区革命根据地,反对敌人第二次“清剿”中,制定正确领导策略,红三团和义勇军进行英勇的战斗。整个过程,卢厝村党支部、赤卫队,发动村里的群众热情支持革命工作。卢厝村党员、群众经常不顾个人安危,在家庭生活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勒紧裤带,把粮食和日用品送给红军和二区工作人员,还经常到白石山、石鼓山上与战士们过夜,密切注意敌情变化,以保护红军战士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党和红军正是依靠包括卢厝村及周边村的这些党组织和革命的基本群众的强有力的支持及直接参与,才使得后洞游击根据地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

  卢厝人民,为了支持党和红军、义勇军,在同反动势力的斗争中,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国民党反动派和反动武装,在对游击根据地的“清剿”及后来的倒算中,多次进入卢厝村,肆意地烧、抢、杀、抓。除了两户大地主的家,其它村民的家园都被烧过,村里的卢氏祖祠,共有三进(三座),建筑面积近500多平方米,是红军游击队及村支部的主要居住、办公场所,也被烧个精光;这一个不足300人的小自然村,被以“通共”、“共匪”名义杀害、抓走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超过50名,还有大量的赤卫队员、革命群众被迫远走他乡,改名换姓。村党支部书记卢麦劳,共产党员卢双溪、卢金、卢永茂等四位同志,因卢水联叛变出卖,被国民党反动官兵抓住,卢双溪、卢金、卢永茂虽受尽酷刑,决不向反动派透露二区工作人员、红军游击队的半点消息,在县城被杀害;卢麦劳于1936年4月,在卢厝村口英勇就义。新中国成立后,民政部授予这四位同志“革命烈士”光荣称号。卢永茂烈士牺牲后,其家属被迫迁往白石村藏身;赤卫队员卢水,被迫逃难到白石村隐居,当该村陈姓村民的干儿子,改姓陈,后来其儿子则改姓张;赤卫队员卢水音一家,则逃到旧镇镇林美村,解放后才回来;更悲惨的是卢金烈士,从小失去双亲,大哥也早逝,是大嫂一手带大,因家庭贫困担心娶不了媳妇而“无后”,抱养一个小女孩,取名告仔,卢金牺牲后,其家属受到迫害,生活无着,大嫂被迫带着养女告仔当乞丐,到处流浪,直到解放后才回卢厝村,卢金养女告仔现尚健在。

  笔者来到卢麦劳烈士的遗孤卢号在家,卢号在当时还不满7周岁,亲眼目睹他父亲就义的全过程,至今记忆犹新。他从墙上取下一块木质的牌匾,牌匾中间写有繁体的“烈属光荣府”五个红色大字,左右两边分别写有“一九五六年元旦”,“漳浦县人民委员会赠”字 。卢号在含着泪水告诉笔者:卢水联叛变,向县保安团供出村里的四个党员,带着保安团进卢厝村抓人,当时,村民都在地里干农活,是保长到村口四处吹哨子,以通知开会名义,骗他们回来的。卢双溪、卢金、卢永茂当场被抓,押往县城。我父亲卢麦劳脱逃,但第二天还是被抓走,敌人拼命打他,要他说出其他党员的名字、区委领导的藏身处,但一无所获,最后敌人把他押到村口公开杀害。

  参考资料:1、《漳浦人民革命史》 厦门大学出版社;2、《福建中央苏区纵横(漳浦卷)》中共党史出版社;3、《闽南红三团》东方出版社;4、《回顾闽南革命根据地》柯永麟著 中共漳浦县委党史研究室编;4、《战旗永飘扬—-闽南红三团征战纪实》 吴海盐著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上图:卢厝村及所在的仙峰岩、白石山,当年靖和浦二区区委及红军、义勇军主要活动处。

  下图:卢厝村口,1936年,卢厝村支部书记卢麦劳就义处

  

  上图:卢氏祖祠,原为规模宏大的三进祖祠,是当年二区工作人员、红军、义勇队、卢厝村支部和赤卫队居住办公场所,被国民党兵烧毁后,当时的村民重盖时只恢复了一进。

  靖和浦二区卢厝村党支部书记、革命烈士卢麦劳的遗孤卢号在(90岁),在家中向笔者讲述他亲眼目睹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革命烈士的情景。

  1956年元旦,漳浦县人民委员会赠予卢麦劳烈士家属的“烈属光荣府”牌匾

  (漳浦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陈光辉 黄翰清)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