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陈贵芳之军民鱼水情故事

2020/04/27  浏览量:     

  在革命战争年代,陈贵芳,是闽浙赣边区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著名游击队领导人。他不仅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而且善于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在国民党顽固派三次向闽北革命根据地发动军事大围攻的艰难岁月里(1941年至1944年),陈贵芳特别要求部队要整顿好纪律,更加密切联系群众。在建(瓯)松(溪)政(和)地区,游击队每到一处驻扎地,尽可能召集群众会议,上门找群众谈话,十里八方的群众被游击队感染,于是口口相传,鱼水之情分外融洽。由此百姓支持,军民融洽,成为建松政革命斗争的一个鲜明特色。

  半个南瓜

  1943年秋,国民党反动派向闽北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三次围剿,中共建松政特委书记陈贵芳同志带领游击队返回政和,慰问苏区群众,领导根据地群众粉碎敌军进攻。

  一天夜里,陈贵芳带领游击队开进东平镇大洋村,打算先休整一下,再决定下一步的行动。大家走了好久,发现原来的村庄已成一片废墟,不见一个活人。陈贵芳决定同志们暂时离开大洋村,转移到其他地方看看。

  走了一会儿,忽然听到路旁有说话的声音。搜索发现,在一个破烂的茅厕断壁边,有人搭了个木架子,木架上横排着几块破烂的木板,上面铺着一层稻草,稻草上坐着一男一女,女的怀中还抱着个孩子,两人蓬头垢面,身上皮包骨头,衣不遮体。借着月光,大家相互辨认,原来是大洋村农民张耿佬和他的妻儿。

  张耿佬夫妇和大伙讲述了大洋村被毁的经过:端午节过了不久,国民党顽固派把大洋村包围了起来,烧光抢光,枪杀了十几人,全村壮丁都被抓走,剩下老弱妇孺,有的逃走,有的饿死,有的病死。张耿佬自己当时也被绑走了,双脚被打伤后,敌军把他放出来,他几经辗转找到妻儿,又回到了大洋村暂住下来。可是,亲戚给的薯米很快吃光了,张耿佬的双脚也已经溃烂,于是痛下决心,和妻子商量,让她另寻个人家,把孩子也带过去,保住两条命。妻子死活不肯,最后万般无奈之下,也只好找到了一个人。那人心肠很好,给张耿佬妻子带回几个南瓜、几斤芋头和一点米,让他们一家人团聚几天,然后再过门。夫妇俩与游击队相遇时,他们的米已经吃完了,芋头也剩下不多,南瓜只剩下半个,一家三口马上就要分别。刚才是他们夫妻在哭哭啼啼地道别,才被游击队发现的。

  听完张耿佬的讲述,游击队员个个都掉了眼泪,安慰他们。天亮了,部队又要继续前进。部队刚要走,突然,张耿佬一把拉住陈贵芳。陈贵芳知道张耿佬是舍不得离开游击队,想再劝他几句。却见他从稻草上抱起半个南瓜说:“带走!你们把它带走!”这是用他老婆换来的啊。无论说什么,是绝不能带走这半个南瓜的。大家再三谢绝。扯来扯去,张耿佬恼火了。他说:“你们为什么不要我的南瓜?我落到这种地步,难道用半个南瓜支持一下革命,你们都不能接受么?我就要死了,我两条腿也会烂死,死我一个人不要紧,只要你们能坚持下来,穷人就有出头的日子,你们不要忘记自己的责任啊!拿去吧!你们什么时候能弄到粮食还说不准,有了这半个南瓜,也可以充一下饥好打仗啊。”他妻子也在旁边劝说道:“你们带走吧,耿佬我还能照顾他!”

  两位普普通通农民的一席话给大家上了一堂课,说得陈贵芳也无言可答。这南瓜不能不拿,不拿,就对不起他们那片赤诚的心,无奈,轻易不掉泪的陈贵芳含着热泪抱起这半个南瓜,领着队伍和他们告辞了。多年后,陈贵芳还忘不了张耿佬,忘不了他那颗红心和那半个南瓜。

  野生梨

  1943年夏,国民党顽固派对闽北游击区发动第三次军事围攻。中共建松政特委在书记陈贵芳的带领下,遵循“隐蔽精干”的方针,游击队兵分三路,一路在政和、松溪、庆元边境活动;一路在松溪、浦城、水吉边境隐蔽;陈贵芳带领特委机关40多人往建瓯、水吉一带隐蔽。7月,陈贵芳率领游击队移至松溪县的天堂和铁栏村之间的山上安营扎寨。在渭田铁栏村里,群众见到游击队如亲人,非常高兴。妇女去送饭,小孩子打扫房子,男人拿土枪到村外站岗放哨。当地群众不但给游击队吃饱饭,还要游击队好好休息。

  有一天,游击队员张国荣在擦枪,心里想,铁栏群众有米吃,生活不错。抬头见一个七八岁的小孩走来,拿着一个墨黑的东西,咬了一口咽了老半天,看样子很难下咽。张国荣问:“孩子,你吃什么东西?”小孩答:“野生梨。”张国荣又问:“你家有米吗?”小孩答:“爸爸说,米要给游击队叔叔吃。”听了小孩的回答,张国荣心里非常难过,把小孩紧紧抱在怀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时,小孩凑近张国荣耳边说:“野生梨的事,你别说出去,不然父亲会责怪我的。”这就是老区群众对党对游击队的感情。

  事后,张国荣同志把这件事报告建松政特委书记陈贵芳,陈贵芳又转告了全体游击队队员,游击队员们感动极了。

  陈贵芳建议把已煮好的午饭送给群众吃,游击队员另找午餐。可是,把饭送还给群众,群众却不依。老农练火生找到陈贵芳,生气地说:“陈牯佬(陈贵芳别名),你把我们铁栏人当外人啦!”陈贵芳解释说:“群众吃什么,我们也应吃什么,要同甘共苦嘛!”练火生动情地说:“有共产党的领导,我们吃野生梨也是甜的。”

  一小杯乳汁

  二十世纪80年代初,政和县委党史办副主任范强(退休前曾任政和县政协副主席),在给陈贵芳同志整理革命战争年代回忆录时,曾开玩笑地说:“陈老,你身经百战,没有受过一次伤,没有一次被捕,安然无恙,真是程咬金式的人物,是一员福将呀!”他笑了,说:“我的福气是老区人民给的,没有人民群众的保护,就是十个陈牯老也早死了,老区人民才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呀!”

  范强告诉笔者,陈贵芳同志生前曾多次对人说到一位当年救他命的苏区大嫂。1943年秋,陈贵芳带领的队伍被围困在建阳的金竹坑山上3个月之久,粮尽弹绝,自己又犯虐疾,一度高烧昏迷。是附近山厂里的一位大嫂,不顾自己幼儿饥肠哇哇,每天挤出一小杯乳汁来喂他,维持着陈贵芳的生命。金竹坑突围后的第二年,陈贵芳再上金竹坑山厂去找这位大嫂,知情者对他说,这位大嫂和孩子已经饿死了。陈贵芳听了捶胸顿足,流泪喊道:“我连报答她的机会都没有了,我一辈子都欠了她的恩情呀!”

  在建松政特委与省委中断联系的近三年里,游击队被敌围困的时候,许多老区百姓把自己仅有的几斤米、几两盐集中起来,冒着生命危险,千方百计送上山来。当时,即使是一蓝青菜、一袋山芋、几个南瓜,也能救活游击队。还有七八岁的小孩子,穿着浸有盐水的衣服,溜上山来,让游击队把衣服上的盐水洗下来喝。这就是人民群众与共产党和游击队的鱼水之情。

  在革命战争年代,正因为给红军游击队送粮盐,苏区老区群众遭受了巨大的牺牲。如不满百人的东平镇大洋村,就有30多人被国民党顽固派杀害;西表村的车盘、山头仔、矮厂、五车路等7个自然村被国民党军烧毁,变成“无人村”。当时游击队编有一首歌谣:“松溪河水滚滚流,流不尽眼泪满肚子的仇,房屋被那国军来烧掉,人被活活抓去砍了头。我们吃尽苦中苦啊,此仇不报誓不休。”尽管国民党当局凶狠摧残,还是阻断不了老百姓与红军游击队的联系。因而,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国民党顽固派三次军事大围剿,陈贵芳的游击队还是准确地了解敌军出发的时间、人数、路线等确切情报,处处都能逢凶化吉,柳暗花明,不时地打击敌人,壮大队伍,最后取得了辉煌的胜利。(附陈贵芳图一幅)

  (作者范永光系福建省政和县老区促进会副会长、政和县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