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1 浏览量:
河南省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件用毛笔签名的锦帐。这面锦帐是1941年山东济宁市民为纪念“七一”献给中共济宁市委的。
锦帐用缝纫机缝制,长4米,宽1.5米。锦幛布面为红色,幛面上部自右至左缝着用黄布剪成的标语:“永远跟着共产党走”八个大字。最右侧为抬头,缝有“纪念七一、七七献给中共济宁市党委会”16字。最左侧为落款,缝有“济宁市第三区全体市民鞠躬”12字,字体均为隶书。锦帐上面,有3357名济宁市民的名字。
永远跟党走锦帐
上世纪40年代初的山东济宁一带,国民党政权、日伪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政权并立,其辖区犬牙交错。
面对国民党政权消极抵抗、汪伪政权出卖国家的丑恶行径,济宁人民坚决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941年,济宁人民为纪念建党20周年和七七事变4周年,由几位有影响的市民牵头,制作了这面锦帐,3357位市民联名在锦帐上签名。
后来,斗争形势变得严峻起来。为确保锦帐安全,党组织安排经扶县(今新县)籍八路军干部张世全将锦帐送回他的家乡秘密保存。张世全的父亲张继安是红军,1932年在战斗中牺牲。张世全在随红四方面军长征后,也没有回过家乡。
1941年9月的一天夜晚,张世全带领其他两名战士秘密回到家乡。他与多年未曾谋面的弟弟张世亮顾不得寒暄,直接说道:“老二,有一样重要的东西交给你保管。”说着他从包里拿出锦帐递给弟弟:“这件东西很重要,千万不能丢。丢了它,不光是你和我们生命有危险,这旗帜上还有三千多人的名字,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要遭到杀害。革命胜利了我再来取。现在我把旗上的五角星摘下来带走,将来无论谁来取锦幛,都要拿着这颗五角星来,只有看见这颗五角星,你才可以把旗帜交给他。否则,任何人来问此事,你都不能泄露。”张世全说完便匆匆离开。没想到,这一别成为兄弟俩的永别。
张世亮在他家灶门口挖了一个深坑,坑内垫上干石灰,将这面锦帐严严实实包起来放了进去。就这样一直保存了几十年。1984年,张世亮病重,他才把这件事告诉儿子,并把锦幛捐赠给新县政府。
(马媛媛)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