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郭村保卫战

2020/05/07  浏览量:     

  今年是郭村保卫战胜利80周年。光阴似箭,80年前的1940年6月28日至7月4日,在苏中江都境内爆发了郭村保卫战,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指挥部总指挥李明扬、副总指挥李长江(简称“二李”),在国民党顽固派鲁苏战区副总司令、江苏省主席韩德勤的挑唆下,纠集4个纵队,13个团一万余人,重重包围郭村,企图消灭新四军挺进纵队。新四军在郭村只有2000余兵力,在副司令员兼政委叶飞的正确指挥下,经过7天浴血奋战,共歼灭李部三个整团,其余十个团均被击退,取得了军事和政治的双重胜利。

 

一、新四军挺进纵队驻进郭村

  1940年3月4日,国民党安徽省主席兼21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调集5000余兵力,向驻守在津浦路西的皖东半塔集地区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发起进攻,国民党江苏省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急调 万余兵力,疯狂扑向半塔集新四军江北指挥部。3月23日,新四军挺进纵队副司令员叶飞奉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指挥陈毅电令,率挺纵一团和四团各两个营从江都吴家桥出发,夜渡邵伯湖,横跨天(长)扬(州)公路,日夜兼程,前往半塔集增援。在新四军驻守部队和增援部队的奋力合击下,29日,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全线溃退。

  半塔集保卫战胜利后,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在半塔集驻地约见了叶飞,刘少奇向叶飞介绍了全国抗战形势,以及发展华中,开辟苏北的战略任务和重大意义。叶飞领会了刘少奇的战略意图与任务,深为即将到来的苏中抗日斗争大好形势所鼓舞。

  5月中旬,叶飞率挺纵部队从半塔集回到江都吴家桥。14日,粉碎了日伪军扫荡。17日,日伪军千余人再次扫荡吴家桥。挺纵部队未能休整又投入反扫荡战斗。战斗进行了一天一夜,日伪军死伤惨重,挺纵缴获甚多,但也有伤亡。为防止日伪军的报复性扫荡,挺纵连夜转移,跳至外线,先暂驻杨家桥,后向北移驻郭村。

  郭村是“二李”地盘,新四军挺纵进入郭村后,曾致函“二李”,说明新四军进驻郭村作暂时休整。但“二李”在韩德勤的挑唆下,认为新四军不过二三千人,完全可以一举歼灭,便决定围歼驻郭村的新四军。接着,“二李”对郭村新四军下了最后通牒,限新四军三天内退出郭村。

  挺纵进驻郭村,面对国民党军剑拔弩张的形势,迅速电告中原局和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中原局刘少奇来电,要挺纵固守待援,争取政治优势,坚决粉碎来自顽固派的进攻。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陈毅先后三次回电,提出上、中、下三策。上策是尽量避免与“二李”冲突,不能避免也要尽量拖延,以待江南主力打退国民党冷欣部队进攻后北渡长江,抑制战端;中策是如果冲突难免或拖延不了,要打也要退到吴家桥打,那里紧靠长江,可以机动;下策是在郭村打,易受四面包围,态势不利。并指示派出代表到泰州谈判,以争取时间。

  挺纵研究了陈毅的回电,派政治部副主任陈同生、调查科科长周山去泰州,说明挺纵仅是暂驻郭村,一旦形势好转就返回吴家桥。但李长江对新四军派出的谈判代表置之不理,反将陈同生、周山扣留起来。李长江进攻郭村的主意已定,新四军不得不作好反击准备。叶飞复电陈毅,说明情况,表示坚决固守郭村,并告之郭村群众已经发动,建立了民主政权,撤出反而会受到损失。

  一连接到陈毅三次急电,挺纵连夜召开挺纵团以上干部和中共苏北特委负责同志联席会议,慎重地研究对策。最后,大家都同意保卫郭村。

  可是陈毅司令员三次来电皆不同意固守郭村,怎么向他交代呢?叶飞沉思很久,最后下决心说:“既然大家都认为在这里打有把握,那好,就下决心在这里打。对陈司令员,我负责好了。陈司令员说过:‘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们前线指挥员了解情况,要敢于实事求是,独立负责,这才是真正的向陈司令员负责!向党负责!”

  叶飞又复电陈毅:坚决保卫郭村。同时,致电刘少奇,请求援军早日到来。陈毅接电后十分焦急,一面致电苏皖支队火速驰援,一面将江南部队交给粟裕,自己换上便衣,想在战斗打响前赶到郭村,亲临决策。

 

二、新四军挺进纵队鏖战郭村

  1940年6月27日,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下达了消灭新四军的作战命令。在“二李”部队第二纵队担任政训员的中共地下党员郑少仪(时名李欣),由泰州城获悉围攻郭村的情报。与政训班的同事叶德明,二人结伴连夜送情报到郭村。他们避开李长江部队驻扎的村庄,在田埂上东弯西转,过了七八条河汊,10多里路竟然转了半夜,终于来到郭村,向苏北特委书记韦一平、挺纵副司令员叶飞、参谋长张藩报告了敌情,为郭村军民争取了极其宝贵的几个小时准备时间。

  6月28日拂晓,李长江纠集13个团的兵力,重重包围郭村,新四军挺进纵队坚守阵地,经多次冲击与反冲击,激战至黄昏,李长江部始终未曾突破阵地。火速驰援郭村的苏皖支队在陶勇、卢胜率领下由淮南津浦路东地区星夜兼程200余里,夜渡邵伯湖,跨过日伪军设置的几道封锁线,赶到郭村地区,不顾长途跋涉的疲劳,当即投入战斗。

  6月29日,李长江给第四纵队司令陈中柱下了死命令,命令他坚决拿下郭村。拂晓李部发动总攻。新四军挺纵调整兵力,苏皖支队接替郭村北面的防御,集主要兵力于郭村南面顽军的主攻方向,反击陈中柱顽军。挺纵教导队队长蒋鹤林端起机枪跳出工事,向突破了前沿阵地的顽军猛烈扫射,他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最后壮烈牺牲。指战员们怒不可遏,侦察连长吴立批带着一个排,冲出阵地,占领土坡,用火力将顽军的攻势压下去。一团参谋长廖政国患疟疾,不顾身体发烧,率一个营向顽军猛打,把顽军逐出数里之外。坚守郭村北面一线阵地的苏皖支队,也击退李部的多次轮番进攻。

  6月30日,李长江再次组织顽军以密集的炮火猛击郭村。当顽军进入挺纵埋设的“竹签阵”时,挺纵一团团长乔信明指挥部队齐向顽军开火,顽军遭到突然袭击,就地卧倒,胸口、肚皮、大腿等处被竹签戳伤,疼痛难忍,败下阵去。为打破被包围局面,一团团长乔信明、政委刘先胜率两个营连夜出发,打入顽军后方,以坚决勇猛的动作一举攻下郭村西南面的顽军重要据点宜陵,撕开了李长江包围郭村的缺口。

  7月1日,在“二李”部队第三纵队第八支队任支队长的共产党员陈玉生,根据挺纵和苏北特委的决定,率部起义,在挺纵四团接应下,到达长江之滨的大桥地区,在吴家桥击溃了进攻郭村的李部,控制了江南至江北的交通要道;在“二李”部队第二纵队第五支队第四大队担任大队长的共产党员王澄、连长姚力等在泰州北面的港口镇率四大队及一个机枪连暴动,进入郭村,参加新四军保卫郭村反击李部的战斗。战局急转直下,挺纵转守为攻。

  李长江本以为倚仗万余之众,一举歼灭新四军轻而易举,未料碰得头破血流,但又不愿善罢甘休。7月2日,李长江亲临郭村外围指挥,再次向郭村发起总攻,挺纵、苏皖支队和刚起义的王澄部合力反击,转守为攻,顽军全线溃逃,李长江的总攻又告失败。至此,新四军歼灭李军3个团,击溃10个团,李部对郭村的包围被彻底粉碎。

  7月3日,陈毅来到郭村,给部队以热情的慰问和鼓励,同时指出:战役和战术上的胜利不等于战略上的胜利。要打败韩德勤,就必须争取“二李”中立,不要逼他们过甚,使他们投奔韩德勤。

  7月4日,挺纵遵照陈毅之命令全线出击,攻下塘头,控制交通要道,先头部队占领了位于泰州城外九里沟的面粉厂。在泰州城唾手可得的情况下,陈毅下达不准攻城的命令。派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团长朱克靖进泰州城和“二李”谈判。朱克靖向李明扬表明:新四军不打泰州,是对友军和老前辈的尊重,希望能以“互助互让,共同发展”来推动抗战。同时,陈毅亲自与李明扬通电话,再次表明新四军为了团结抗战,愿意与他重修旧好,并全部释放被俘人员,发还大部分被缴的枪支,归还郭村、塘头等地;要李明扬团结抗日,协助新四军东进。

  李明扬在郭村之战爆发前,借故去了兴化。李长江率部进攻郭村战败后,他匆匆回到泰州,见李长江被杀得丢盔弃甲,新四军直逼泰州城。正苦于无法收拾残局时,却接到陈毅电话,他喜出望外,对陈毅的要求一一答应,连忙放出挺纵谈判代表陈同生、周山一行,赔礼道歉,派出专使送他们回郭村,并表示让新四军秘密东进,韩德勤一旦挑起磨擦一定严守中立。

  郭村保卫战中新四军对“二李”挑起磨擦事件的处理,充分体现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和“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同时也突出地显示了陈毅在争取苏北中间势力、孤立顽固派韩德勤问题上的高超策略思想和斗争艺术。对“二李”因受韩德勤的挑拨而挑起的磨擦,给予反击是必要的,也是迫不得已的。在“二李”兵败城危之际,陈毅从苏北的战略全局出发,伸出友谊之手,与 “二李”重修旧好,为以后黄桥决战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郭村战斗是新四军渡江北上的前哨战,是黄桥决战的前奏,取得了政治、军事双重胜利,“创造了抗战的光明”,为新四军东进奏响了一首高昂的序曲。

 

三、人民群众支前参战

  1940年5月中旬,挺进纵队在吴家桥一带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胜利的消息传来,郭村党支部立即组织党员在镇上募捐,购买慰问品,并以青抗团名义组织20多人步行到杨家桥慰问挺纵司令部、政治部、苏北特委机关。

  郭村保卫战前夕,郭村人民积极配合挺纵部队作好应战准备。开明士绅何戟门带头为新四军筹集粮草,泰东盐业社沙铸主动向挺纵捐献大洋600元,商抗会会长魏子仲捐献大米100余石,妇抗会主任何四奶奶组织妇女赶制军鞋,儿童团员在村头巷尾站岗放哨,广大群众跟部队一道抢挖战壕,修筑防御工事。缺少材料,人民群众无私奉献,有的青年送来准备结婚打家具的木料,有的老人送来准备日后做寿材的木料,有的农民砍伐自家的树木。军民合力在郭村四周筑起了坚固的防御阵地和各种掩体。

  郭村保卫战打响后,郭村区委全面动员人民群众参战支前。6月28日,郭村工抗会主任蔡国发组织担架队,冒着枪林弹雨上前线救护伤员;老人和青年妇女组成送饭送水队,挑着喷香的荞面饼、热气腾腾的饭菜和开水,络绎不绝地送到战壕。当郭村群众得知部队急需10000支竹签布“竹签阵”以后,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齐动手,一夜之间就做了30000支竹签。抗日自卫大队60余人,在大队长汤池率领下,全部拉上前线,担负500米防线的防御任务,一直坚持到战斗胜利。郭村区委还密切配合部队肃敌特、惩首恶,确保后方安全。7月3日夜,新四军兵分10路主动出击,青年们积极争当向导,为新四军带路。向导严宝根带路时不幸中弹,为夺取郭村保卫战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陈毅写的《保卫郭村》的歌词对郭村人民的支援高度赞扬:“顽固派三次总进攻,冲不破军民合作的血肉长城”;“军民团结、友军起义是胜利的保证”。

 

四、建立苏北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

  郭村保卫战胜利后,为了巩固新四军在苏中抗战的前沿阵地,挺纵和苏北特委于7月7日,在塘头(今郭村镇)成立了苏北地区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江都县政府,惠浴宇任县长,下设秘书处和总务、民政、军事、司法、财政、教育、审计等7个科。同时成立5个区公所。

  江都县政府成立后,张贴布告,宣传中国共产党减租减息政策及团结各阶层人士共同抗日的主张;大力扩建地方武装,动员爱国青年参军参战,出现了“母亲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动人场面。

 

五、成立新四军苏北指挥部

  1940年7月8日,粟裕率领江南指挥部及老二团、新六团,抵达江都塘头,与新四军挺进纵队、苏皖支队会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将江南指挥部改为苏北指挥部,指挥部设在江都塘头乡(今郭村镇),陈毅任指挥兼政委,粟裕任副指挥,刘炎、钟期光分任政治部正、副主任。随后对苏南、苏北新四军进行整编。整编为3个纵队9个团,总兵力7000余人,由叶飞、王必成、陶勇分任第一、二、三纵队司令。通过整编,苏北新四军统一了建制,统一了指挥,部队军事、政治素质得到提高,面貌焕然一新。

  7月25日至8月27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率所属3个纵队,分3路先后从江都出发,东进黄桥。江都县抗日民主政府、县民众抗日自卫总团以及5个区的区公所干部和武装人员1000余人,在苏北特委副书记兼江都县县长惠浴宁率领下随军东进。在经过“二李”防区时,李军如约让路,浩浩荡荡的队伍经过泰州城郊,越过寺巷口和缪湾,顺利进入黄桥附近地区。在东进的同时,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也如约将郭村、吴家桥交还“二李”。

  在刘少奇、陈毅、粟裕、叶飞等共同努力下,党中央构想已久的自苏南向苏北,自长江沿岸至黄海之滨的东进战略,在郭村保卫战胜利后终于付诸实施。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老促会 丁瑞成)

 

编辑:徐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