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绝密的汕头交通站

2020/05/07  浏览量:     

 

  1930年10月,蒋介石调集重兵,向红军发动大规模的“围剿”。为了打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反革命“围剿”和严密封锁,巩固、发展和扩大苏区与红军力量,中央决定抽调一批在白区工作的干部到苏区去。同时,中央成立交通局,建立了一条由上海经香港转汕头过大埔到永定长达数千里的水陆秘密交通线,被称为中央红色交通线。

  汕头因交通方便、商贸发达、革命基础较好等诸多有利条件,被时任中央交通委负责人周恩来亲自选定为中央红色交通线上的枢纽中转站。汕头交通站在护送干部、输送物资、传送资金等方面圆满完成党中央交给的光荣任务,为保持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安全畅通乃至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直属中央的绝密交通站

  交通站的设立需要一个身份用以掩护,开商铺是较好的选择。1930年底,中央交通局副局长陈刚通过在中央秘书处工作的黄玠然在上海中法西药房的亲戚,到汕头建立中法西药房分号,作为中央交通局直属交通站。中法西药房分号设在镇邦街97号的一座3层小楼,这里离港口很近,后面是居民区,再后面是山,利于隐蔽、疏散。

  汕头交通站既是承上接下的中转站,又是内地交通始发站,许多物资要在这里转运,许多人员要从这里经过。所以,汕头交通站作为直属中央交通局的绝密站,与同一交通线上的香港大站、大埔中站、闽西大站等彼此任务不同,互相没有联系;中央交通局直接到大埔青溪的许多交通员都不知道汕头有交通站。中央对汕头交通站的工作要求很严格,并且有特殊的规定:第一,汕头交通站只能同所在地的党委东江特委书记一人联系,不能和其他负责人发生关系;交通员只是单线联系,没有发生任何横向联系,这样,即使在某个细节出问题,也不致影响全局。第二,不准外人住站,经过的干部也不带到交通站交接,由交通站派人到约定地点会见。

 

建立绝密备用站

  为预防万一,做好两手准备,中央决定在汕头再建一个绝密备用站。为此,1931年初,中共中央委派陈彭年、顾玉良、罗贵昆以上海客商的身份到汕头,要求他们选择便于替苏区筹措电器材料的公开职业为掩护筹建备用交通站。为此,3人在南京旅社附近的海平路98号租用了一座面临马路但没有铺面的3层楼房,建立了一家专营批发代销、不做零售的电料行,当时称华富电料行。

  正是这一个绝密备用站拯救了整条地下交通线。1931年,中共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被捕叛变,由于其掌握大量党的核心机密,致使中共地下组织遭受巨大破坏。陷入危险之中的也包括这家在汕头的中法西药房分号。周恩来当机立断,对中央红色交通线进行调整,撤销顾顺章所了解的交通站。汕头中法西药房分号因此停止活动,正式启用华富电料行作为交通站。

  华富电料行交通站建立并在汕头站稳后,中央指示东江特委帮助交通站的工作。东江特委帮助交通站把从上海到汕头来的人员和物资转送到苏区,同时还约定了往后联系的地点、暗号和交通员。由此,一条通往苏区的交通线便在地下悄然启动。

 

传递重要文件情报

  红色交通线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沟通上海党中央和中央苏区的联系。汕头绝密交通站作为红色交通线上的交通中站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1931年初到1933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迁往中央苏区之前,党中央的重要文件、指示,苏区的请示报告,以及重要情报,都经过这条交通线传递。传送的文件经常用极细小的笔尖书写在极薄的纸上,或写在散装书上,如《唐诗》《红楼梦》背面,由专职的政治交通员携带,使中央苏区与党中央能及时取得联系,沟通信息。象国民党一、二、三次“围剿”苏区等重要的情报,就由专职的交通员经过这条交通线携带传递。

 

安全输送大批干部

  在经过汕头交通站护送进入苏区的名单中,包括了大批中共的中坚骨干。在前后3年多的时间里,共有3批较大规模干部由此到达苏区。

  第一次是1930冬到1931年春夏间。除抽调在白区工作的一批干部到中央苏区外,还抽调了之前被派到苏联学习和旅欧而当时已陆续回国的学生。这期间经汕头前往苏区的有叶剑英、任弼时、刘伯承、项英、左权、徐特立、邓发等100多人。

  第二次是1931年4月顾顺章叛变后至1932年。在周恩来果断指挥下,党中央及时转移疏散干部,有的被撤到中央苏区。这期间经汕头进入中央苏区的有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李富春、邓颖超、董必武、李克农、钱壮飞等。

  第三次是1933年1月前后。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临时中央机关在上海难以立足,被迫迁入中央苏区。为此,大批干部需转移到中央革命根据地,经汕头进入苏区的有博古、刘少奇、陈云、李维汉、林伯渠、谢觉哉、瞿秋白和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李德(即奥托·布劳恩)等人。

  汕头交通站还担负经常性的护送任务,据不完全统计,从1930年到红军长征前,由这条交通线经汕头进入苏区的中央领导同志和其他干部有200多人。

 

为苏区输送大量财物

  当时,国民党当局在对苏区进行疯狂军事“围剿”的同时,还对苏区实行严密封锁。苏区人民所需的食盐、布匹和药品尤其缺乏,五金电器及无线电器材更是找不到。根据中央的指示,汕头交通站充分利用汕头是港口城市、商贸发达的有利条件,积极采购苏区急需物品送往苏区。

  作为枢纽中转站,从上海、香港等地采购的物资也通过商业活动或社会关系等形式托运到汕头,由交通站设法运往潮州、大埔、闽西,送入中央苏区。苏区急需的无线电通信器材,则由交通员携带专程护送。据不完全统计,在此期间通过中央红色交通线运往苏区的物资超过300吨。中央苏区成立印刷厂和银行,发行独立货币,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大部分是汕头交通站采购和运送的。

 

为党组织传送资金

  汕头交通站和交通线上的交通员还经常把中央苏区在斗争中缴获的黄金、白银、外币等带给上海党中央。这些同志凭着勇敢机智,跋山涉水,闯过国民党层层封锁钱,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汕头交通站站长陈彭年到苏区提款,便是身穿西装,头戴呢帽,手拿文明棍,绅士侨商打扮。他经常来往于上海、香港、汕头和中央苏区等地,出入敌人的封锁线,置生死于度外,把中央苏区在斗争中缴获的黄金、白银、外币等带给上海党中央,为党中央解决经费困难问题作出了贡献。

  (郑惠玉)

 

编辑:徐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