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他是长征途中牺牲的第一位红军高级将领

2020/05/29  浏览量:     

  伟大长征的胜利是以红军的巨大牺牲换来的。据不完全统计,一、二、四方面军从始发地到陕北,共牺牲官兵17万多人,其中有名有姓的营以上干部约为430人,师职干部80多人,而第一个牺牲的是洪超。

  洪超(1909—1934),湖北省黄梅县下新镇上湾村人,号楚杰,小名新明。穷苦人家出身的他,1926年参加革命,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团,1927年进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同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转入南昌起义部队,任朱德警卫员。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湘南起义和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1929年转入红五军系列,参加井冈山5次反围剿,作战勇敢,历任红四军班长、排长、红五军第一纵队中队长、大队长、红三军团第八军副参谋长、红三军团第六师师长、红三军团第四师师长。1934年2月荣获中央军事委员会颁发的二等“红星奖章”,同年10月率部作为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先锋师为长征开路,不幸在江西信丰新田白石村战斗中被一颗流弹击中头部牺牲,年仅25岁。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主动放弃中央苏区,实行战略大转移。中革军委将战略转移的先头部队指定为彭德怀指挥的红三军团。时任红三军团四师师长洪超是彭德怀手下的一名虎将,他带兵果敢,英勇善战,指挥若定,以会啃硬骨头著称,最受彭德怀信任。因此,彭德怀则把为整个中央红军开路重任交给洪超。10月20日,根据中革军委命令和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的指示,洪超率先锋部队,由江西赣县塘坑口向信丰新田百石村挺进。

  粤军总司令陈济棠在安远至信丰地段设置第一道封锁线,并吹嘘他设置的这道封锁线如“铜墙铁壁,坚不可摧”。谁知洪超所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于21日上午10时,就抢占了白石村周围的制高点,将敌死死困在白石村。洪超亲率红十团进攻百石村,政委黄克诚率十一团、十二团在侧翼打援。

  被围敌军听说与其交战的是洪超所部,已成惊弓之鸟,拼命呼叫救援。然而这一手早在洪超预料之中,驻附近金鸡圩的一个营敌军前来增援,恰被埋伏在途的红十一团、红十二团候个正着,很快将其击溃。这时,村里的敌军彻底绝望,只得收缩到村里一座“万人祠”建筑内,凭借其有利地形负隅顽抗。红十团将其包围,洪超亲到前线指挥,开展政治攻势、劝其投降无果后,洪超命令用迫击炮摧毁其工事。此时,不幸的事发生了,洪超被一颗不明来路的流弹击中头部,牺牲前只对赶来助战的政委黄克诚说了一句话:“不要管我,坚决消灭敌人……”

  洪超牺牲后,由于当时战事吃紧,战友们匆匆将他的遗体托咐给当地一位陈姓老乡草草收殓,安葬在村前的山腰上,未立墓碑。

  洪超自离开家乡参加革命,至新中国成立初一直杳无音信。1954春,他的一位同乡和战友回乡带回他已牺牲的噩耗,却不知道他牺牲的确切地点,更不知埋骨何处。家人和黄梅民政部门也曾寻找过烈士遗骸,却毫无结果。2006年6月初,在洪超牺牲近72年之后,中央电视台开辟《我的长征》节目,节目组沿着当年红军长征路线,在江西信封白石村探访红军墓,当地老乡深情讲述了他们当年安葬一位红军首长的故事。几十年来,每逢清明节,他们都要集体为这位红军首长扫墓,以淳朴的民间方式祭奠英灵。他们还出示了当年红军留下的烈士生前的一件长大衣,根据这唯一的遗物和老乡描述的线索,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确认了洪超烈士的埋骨地。一个月后,在百石村围栋山腰洪超烈士墓前,洪超后人长跪不起,其情其景感天动地。

  2005年3月,张爱萍上将(当年洪超的部下)的女儿张小艾,建议修建洪超烈士墓,得到当地政府的响应。纪念碑于2006年清明节完工,“洪超烈士之墓”碑名由原军委副主席张震上将题写。

  洪超“出师未捷身先死”,最痛心的还是洪超的直接领导彭德怀元帅。彭德怀得知洪超牺牲的消息,心中十分难过,深情地说:“洪超同志身先士卒,英勇杀敌的革命精神,值得我辈学习!”长征出发前,彭德怀曾与诸位将领有约,必须要好好活着到达目的地,而洪超、邓萍等却先后离他而去,使他痛心疾首。红军在遵义休整时,彭德怀在一次军团干部会议上,以酒祭奠并深情呼唤一路牺牲的将领的名字,第一个就是洪超。彭德怀临终前还嘱咐部下说:“不要忘记洪超,他是我们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牺牲的第一位师长。”

  当年与洪超搭档的政委黄克诚,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洪超牺牲后,继任者张宗逊,则被授予上将。如若洪超没有牺牲的话,他必在共和国将星之列。

  黄梅人民永远怀念红军英雄洪超,多次为其树碑立传,号召全县人民向他学习。

  (黄梅县老促会 石雪峰)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