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歌未竟 “拖船埠红”

2022/04/25  浏览量:     来源:中国老区网

  位于湖北省潜江市东南20多公里的拖船埠村,是同洪湖瞿家湾齐名的革命老区,于我是个魂牵梦绕的去处。其原因是它独有的“拖船埠红”。

  拖船埠,潜江境内的一个普通村落,上世纪初,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曾经发生过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件。这里,是潜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源地,一大批革命先烈,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留下了贺龙、钱瑛、胡幼松、段德昌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这里有潜江革命史上的八个“第一”。331名革命烈士和真心拥护革命的普通群众,用生命书写的血色历史,在白云蓝天下熠熠生辉。如今,成就八个“第一”(注)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和养育了拖船埠人民的运粮河水,令人心生敬仰。

  2000年夏,我俩几次慕名前往,成就了一篇短文《致敬拖船埠》,分别被“新华网”和湖北作家网转载。此文在潜江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永远的旗帜”——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主题征文活动中获奖。获奖事小,倒是拙作在潜江大地上掀起的波澜让我心生感动。更有拖船埠的巨大变化激起了我们内心的涟漪,勾起了“再走”的冲动。

  同两年前相比,眼前的拖船埠让人耳目一新。

  

  “运拖”公路边,村标巍然。一艘水乡随处可见的帆船立于波峰浪谷之上,头戴斗笠的艄公一脸肃穆,手握竹篙,眼盯前方,显出不敢懈怠模样。船帆上“红色拖船埠”五个隶体字光耀天际。船头上,从国旗上走来的红五星乘风破浪,将五星红旗的丰富内涵表达得精准而鲜活。不远处是刚修建的文化广场,一颗硕大的立体红色五角星静卧在入口处,耀眼的光芒同帆船上的红五星交相辉映,诠释出拖船埠人“践行初心使命,让革命薪火生生不息;缅怀革命先烈,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宏阔胸臆。广场北侧,由潜江市老区促进会出资40多万元支持兴建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巍峨在蓝天下,以匠心独运寓意深刻的设计,吸引了人们仰视的目光。19.24米的高度昭告世人,拖船埠的革命活动起始于1924年;烈士的英名凝固起3.31米的基座宽度,象征拖船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的331名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下方表现革命运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场面的浮雕在阳光照耀下,更显壮观生动。

  

  在色彩斑谰的世界里,红色是最壮丽的颜色,也是中华民族记忆中最鲜亮最崇敬的底色。90多年前,拖船埠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潜南大地 ,他们用牺牲用奉献为拖船埠铺就了鲜红的底色,成就了独有的“拖船埠红”。这耀眼的色彩厚重庄严,浓郁纯正,这色彩来自于上海贝勒路树德里的石库门房子,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同属一个基因。

  广场西侧的短亭内,一块不高的石碑聚集了拖船埠1928年——1932年牺牲的24名革命烈士不朽的英灵,浓缩了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被家乡红色历史感召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孙涛,动情地向我们讲述在这块红色土地上,无数共产党员为革命“砍头只当风吹帽”的英勇不屈,讲述拖船埠人民冒死收殓烈士遗骸的勇敢和无畏。从自发建起烈士衣冠冢到立起简陋的砖碑,到如今勒石纪念,凝聚了拖船埠几代人感恩先辈传承红色文化传统的历史自觉。

  

  折腰在纪念碑前,一个声音穿越90多年的时光,顽强的在我们耳边回响,“我们代表的是世界上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只要我的血是红的,共产党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会成功!”——时任拖船埠苏维埃政府副主席的李瑞清,这位从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走来的汉子,在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被捕,三天三夜的刑讯逼供严刑拷打,十指被钉满竹签,临刑前的初心不改和大义凛然感天动地。当年用他心肝下酒的残忍的刽子手早已灰飞烟灭,李瑞清的光辉形象定格为历史的永恒。

  战争年代的拖船埠,满门忠烈的家庭不计其数,父子共产党员、兄弟农会干部、姐妹妇联成员的现象成为村庄的一道红色风景。他(她)们为革命抛家离舍,东奔西忙,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在白色恐怖下,父子同一天被杀,兄弟同一天就义,姐妹同一天血洒刑场,这在中国革命史上也不多见。潜江历史上第一批入党的共产党员、也是潜江党史上第一个党小组组长廖林基,将大儿子廖圣洁送进红军队伍,将小儿子廖圣烈交给赤卫队。不久,大儿子在京山一次战斗中牺牲,小儿子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软硬兼施不为所动,被白匪砍了十八刀后就义。失去亲人后,老人始终没有停下革命的脚步,一直奋斗到解放后,直到1969年去世。真可谓是为革命“献了初心献子孙,献了子孙献终身”。

  近百年来,拖船埠一直被一片鲜红的颜色包围浸染。走进拖船埠,浓浓的红色气浪扑面而来。这种红,它氤氲于无形,却飘于四野,荡于内心,让人虚静澄明,生发无尽的想象和感动。红军造船厂、红军油厂、红军袜厂、红军被服厂、红军医院、中共潜江县委诞生地(红五军成立旧址)、沔西苏维埃政府办公旧址、列宁小学,贺龙、钱瑛、段德昌、王炳南居住旧址。。。。。。红色遗址遗迹经过保护修缮,以原来面目静静地立在时光里,无声地向人们讲述那段远去的岁月,讲述革命的艰辛和胜利的不易,给人以不尽的回味。清澈的运粮河水映照出一个特殊而坚实的身影,那台为红军加工谷物的石碾留住了人们的目光。在红5军成立的遗址前,它执着地向人们诉说着出自它怀抱的包谷、小米、高梁米,和菱角莲藕荷叶一起滋养了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滋养了中国革命的过往。

  

  1932年,革命处于低潮。农协会会长孙光早等6人为躲避敌人的搜捕藏匿在一个小岛上,以芡实梗藕梢充饥。时任潜江县委书记的钱瑛带领革命群众,用不多的小米高梁米玉米面拌野菜荷叶做成饼或熬成粥,差年轻的女警卫员冒险送饭。十多天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孙光早等被敌人偷袭,不幸牺牲在敌人的乱(鱼)叉之下。不平凡的岁月赋予了水乡普通食物鲜红的意义,“钱瑛饼”“钱瑛粥”成为拖船埠感恩共产党的诚挚表达,也成为对钱瑛——这位诞生于潜江周矶的女革命家的深切怀念。

  拖船埠的陈砖旧瓦、低槛昏窗都辉映着鲜艳明亮的红,这种鲜艳在天地之间,跃动得格外耀眼。远处浮动着半透明的薄雾,为鲜红铺展开苍茫的背景。有一位作家写洪湖瞿家湾也似乎有意礼赞拖船埠,“只要伸出手,轻轻地触摸一下,仿佛还能感到,这里每一堵斑驳的墙,都还是滚烫的,像火一样滚烫;静下心侧耳聆听一番,仿佛还能听见年轻的红军战士和骁勇无畏的赤卫队员们的战斗呐喊和胜利的歌声。”

  

  七里三分长的青石板古街静立在阳光下,两旁的杂货铺、绸缎铺、粮行、豆腐坊一类的老店铺重新依次排开,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凡到过拖船的人都喜欢在这里行走。老人走,年轻人走,红领巾走;共产党员走,普通群众走,走着走着,走出了对一道慷慨就义歌的用心解读,走出了对中国共产党的由衷感佩,走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信心和力量!

  天上雷打雷,地上贼捉“贼”。

  20年后再相会,究竟谁胜谁?

  今日鲜血洒荒野,明日革命尽朝晖!

  诵歌人叫周忠健,时任拖船埠乡经济委员兼秘书。他被叛徒出卖,同时任乡农协委员的弟弟周忠汉一同被捕。敌人残忍地割下兄弟俩的头颅,用钎担一头戳着一个游街示众。兄弟俩的鲜血滴滴嗒嗒往下流,鲜血染红了长街上的青石板,也染红了残阳一片。从烈士就义到全国解放刚好20年!共产党人不仅是坚定的革命者,而且是历史潮流的预言家!

  当年的青石板路上,叠印过大刀、鱼叉和梭标的浩荡,大大小小脚印,无数双草鞋、布鞋和赤脚留下的声响,将旧时代搅得风起云涌尘埃阵阵。那些草鞋布鞋和赤脚从这里出发,走过二万五千里的万水千山,随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胜利到达陕北,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走向西柏坡,走进了北京城。人民英雄纪念碑有他们的身影,开国大典的广场上,有他们的欢呼和歌唱。这是拖船埠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也是拖船埠的骄傲!

  

  河畔青芜堤上柳。这里,张张笑脸映满翠竹青青桃花灼灼。村第一书记徐碧荣自信地向我介绍了红色传承、乡村振兴、农旅融合的中长远规划,并欣喜地告诉我们,拖船埠即将成为国家级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拖船埠的美好前景让我们热血沸腾。眼前,新建的运粮河索桥悠悠出人民的安宁幸福,永安石桥的倒影连接起沿河的木质廊桥,也对接起历史和现实。站在这里遥望沉思,来路迢迢,思绪长长!

  站在数米高的观光台上俯瞰,一个巨大的党徽荡漾在一望无际的稻田中央,随风起伏,凸显无限生机和活力。在这里,人们似乎聆听到红色基因蘗变的声音,这声音催人奋进,给人启迪。眼前的大地呈现丰收的喧嚣,百年的鎌刀锤头正收获历史的丰硕。这是红色基因别样的呈现!

  党员孙传茂地里的烈士衣冠冢,几十年了,每当耕地,他都特意绕开那几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土堆,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烈士英灵。在拖船埠,因为有孙传茂们对红色文化的精心守护,才有了拖船埠厚重的红色文化,才有了红色文化的代代相传。在这位年逾花甲有着40多年党龄的普通党员庭院里,当年那棵在24烈士就义地幸存的榆树苗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已长成一人合抱不拢的百年老树,参天的树杆繁茂的枝叶隐喻出历史的规律和时代的必然!

  

  拖船埠,这块经烈士鲜血浇灌的土地,必定会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红色拖船埠,声声赞歌唱不尽!

  (湖北省潜江市老促会 鲍邦协 黄国昌)

  注:潜江革命史上的八个第一。第一批党员。1924年4月,共产党娄敏修、邓赤中等奉董必武的指示,回沔西开展农民运动。1924年7月,胡幼松、廖林基等5人在东岳庙加入中国共产党,点燃了共产党在潜沔地区的星星之火。第一个党小组。1924年冬,在拖船埠一个小岛上,廖林基等5人举手宣誓,宣布中共拖船埠小组成立;第一个农民协会。1925年冬,在廖林基、周忠健、周忠汉等积极分子的支持下,农民协会正式成立;第一支正规军。1927年大革命失败中,时任鄂中南部特委书记萧仁鹄带着工农武装力量向拖船埠转移。1928 元旦,萧在拖船埠,将监利、潜江、沔阳三县的工农武装整编为工农革命第五军 ;第一个湘鄂西边区红色政权。1928年初,洪湖苏区第一个红色权——沔西区苏维埃政府成立 ;第一个中共潜江县委员会。1929年11月,在鄂西特委的指示下,中共潜江县委在拖船埠成立。胡幼松任书记,张光福任副书记;第一个潜江县苏维埃政府。1930年2月成立;第一所列宁小学。1930年春,潜江县苏维埃政府在拖船埠开办列宁小学。学校吸收6岁以上的贫苦子弟免费入学。教授《共产党宣言》等,贺龙两次曾两次到校视察。县委书记钱瑛曾到校授课。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