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红军妈妈——周平安

2022/05/14  浏览量:   作者:旺苍县老促会 李力  来源:中国老区网

  1893年一个夏天,周平安庄旺苍会尖场子一个贫穷的农民家里出身,10多岁便到一个能勉强糊口的农民家里当了童养媳。

  1933年红四方面军来旺苍,周平安和丈夫参加了苏维埃政府,为红军运输粮食,为伤员抬担架,带领赤卫队打土豪分田地。儿子女儿都报名参加童子团,为村苏维埃站岗放哨。木门会议后,红四方面军站稳脚跟,在全县范围内扩充兵源,周平安也把自己的二个儿子,二个女儿,全部送到旺苍坝红三十一军驻地报名入伍,参加红军。一个登记新兵的连长说,你把家里的四个儿女全都送到红军队伍,你是我们红军战士的好妈妈。从此周围的人都叫她红军妈妈。

  

  1935年3月为迎接中央红军北上抗日,红四方面军离开川陕革命根据地,离开旺苍。周平安的四个儿女都跟部队离开家乡,走上漫漫征途。

  解放后,周平安的"红军妈妈"的称呼,在当地叫出了名。她也积极投身减租退押、清匪反霸、土地改革、互助合作等运动。1953年粮食统购统销,开始群众顾虑多,阻力大,周平安积极带头,将历年省吃俭用的1200余斤粮食,卖给国家,并动员亲友和群众卖余粮,支援国家建设。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带手办托儿所、敬老院等,被评为乡上的先进个人。

  

  这时,二女儿从部队来信,才知道其他的三个儿女在长征路上,北上抗日的战场上都已牺牲。周平安强忍悲痛,抹干眼泪仍然一如既往地投入到工作中。

  1955年,二女回家看望她,母女重逢,悲喜交集。见到母亲瘦弱的身躯,满脸的皱纹,一再恳求妈妈。随女儿一起到部队,享受天伦之乐。周平安没有答应,送女儿回部队后,给女儿去信说:“妈没有老,妈在为党工作,还要用双手建设家乡"。

  

  1958年大炼钢铁,从绵阳、三台、遂宁、南部、江油等地的大量民工潮水般的来到旺苍。政府要求各区要保证有吃的、有住的。号召群众连夜上山突击搭工棚。周平安首先带头报名,有人劝她“年纪大、山上苦,不要去”。她说:“建设社会主义人人有份,年纪大,就更应该为国家多出点力嘛!”她仍然带领几十名妇女,到山上去,不料在过一处悬崖时,脚一滑,身子一偏,一头栽倒岩石面。大家七手八脚的撵到下面,扶起她要把她送回去。她却说,轻伤不下火线,仍然坚持上山,完成任务。

  

  这个时期,男劳力都上钢铁前线,秋收、秋耕、秋种任务落到妇女肩上,她破除妇女不能耕田的迷信,带头耕田耙地。于是在她的领导下,妇女们纷纷下田割麦、栽秧。”三秋”生产热火朝天。

  生活困难时期,周平安响应县委的号召,生产自救。带领妇女以瓜菜代粮食,办咸菜厂。只有50元开办费,设备不足,便将自己家里的十多个坛子背到厂里,另外又动员大家把自己家里泡菜坛子也送孙咸菜厂来。这样三天时间咸菜厂就有了100多个坛子,解决了困难。30亩蔬菜基地,不足生产需用,又带领大家开荒,种上蔬菜。

  

  每年的3、4月是蔬菜淡季,蔬菜供应不足,便带领妇女一道上山采椿芽、竹笋、薇菜、薅蒜子、山韭菜等,加工咸菜1000余斤。全厂有23人,11个月生产总值8000余元,除开支外,积累资金数干余元。咸菜除供应公共食堂外,每月还供应市场数千斤。钢铁民工在市场买到咸菜,称赞说:“品种多味道好,大家吃了干劲高。”解放军战士乔某和中国科学院干部陈某回家,吃了咸菜,觉得很有味道,走时各买一份,送人品尝。

  1959年,周平安不顾年迈体弱,主动参加集体劳动,为社员烧开水,同专业队长一道管桑园,同社员打麦、翻草、晒麦、整场,样样都干。并教育大家“一粒粮食一滴汗”,要爱惜粮食,做到晒场无鸡吃,打场减少浪费,散落场周的麦粒,尽量收拾干净,颗粒归仓。

  在当村干部时,常到敬老院,对孤寡老人问寒问暖,发现老人缺粮、柴、水,就找队干部,发动群众给老人送粮、送柴、送水。

  1959年67岁的周平安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大队党支部书记、乡人民政府委员、武装委员、调解委员、妇女主任。多次当选白水乡、旺苍县、四川省人民代表,多次被评为县、乡劳动模范和模范军属。先后出席四川省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和模范军属代表大会,荣获省、地、县、乡奖10多次。先进事迹被载入1960年四川省妇联载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专辑。这位红军妈妈直到1966去世前,还在关心乡上的工作。

编辑:刘浩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