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刘邓大军在尤店的故事

2022/05/23  浏览量:   作者:罗山县老促会  来源:中国老区网

在河南罗山县特别是尤店乡,广泛流传着刘邓大军渡淮河的故事。1947年8月27日,刘邓大军在尤店渡过淮河、就地休整。

挖掘整理刘邓大军在罗山的战斗故事是罗山县老促会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4月下旬至5月上旬,罗山县老促会会长李继林带队,到尤店实地调研座谈,调查走访东湾渡口当年亲历者李世顺(97岁,双楼村人)、吕大庆(双楼村党支部书记)、邓化桥(尤店乡干部、乡志执笔人),还调查走访了田塘渡口、李湾渡口等其他当地居民和干部。

尤店乡有田塘、李湾、双楼等几个村紧靠淮河,有古渡口四处。据李世顺介绍,1947年8月中旬,一个叫刘大个子的货郎和叫小李子的年轻货郎到东湾卖货,向老人询问双楼村的民俗民情。说是生意人,走百家门,吃百家饭。他们在东湾曾住了一夜,又挑着货担到其他村转悠。

不久后的一天早晨,李世顺和父亲李万吉起床一开门,发现门口高粱杆上睡满了人。正当疑惑之际,货郎刘大个子和小李子从人群中站起来,李世顺父子顿时放宽了心。通过交谈,才知道躺在高粱杆上睡觉的是刘邓大军一纵二十旅昨夜过淮河的先头部队。刘大个子和小李子是这个旅的侦察员,通过他们的侦查,发现是雨季涨潮的季节,而当时尤店三个村临靠淮河水位最深的地方也只有一米五,人是可以趟水过河的。他们已派人通知后续主力部队,抓紧时间赶到,趁早渡河。据当地老人讲,再晚了河水还会涨。

果然如刘大个子和小李子所述,8月27日晚,刘邓大军一纵二十旅主力部队全部渡过淮河。他们依然睡在晾在村头地边的高粱杆上。哪来的高粱杆子呢?原来尤店一带的临河沙滩地和临岗的坡地,全部种的是高粱。因此,高粱穗收获后,高粱杆子全部晾晒在村头和高粱地边。

部队主力过河前,先头部队为配合后续部队提前做好了三件事:一是与当地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发动群众,宣传群众,主动为主力部队做好渡河准备。二是组织当地群众砍树架桥和找来船只引渡部队重要武器和军需物资。尤店乡三个临淮河的村,虽然说有四个渡口,但每个渡口只有几条小船,是两岸村民往来的交通工具。当地群众听说刘邓大军要渡淮河,都主动砍掉房前屋后的大树,并联户运到河边,以利部队过河架桥使用。三是配合部队打掉了河北江湾村大土豪劣绅王义吾和孙德昌,将他们仓库储存的大米白面提前运送到双楼村一带,以备主力过河后食用。

主力部队8月27日过河后,在双楼村一带就地休整两天。在休整期间,他们的军医无偿为当地有病的群众医病送药,深受群众爱戴。同时,部队纪律严明,有一名战士在借用李世顺家的碗期间,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碗,部队立即盛了一碗米送到李世顺家作为赔偿。

说来也怪,刘邓大军8月27日晚过淮河后,第三天国民党部队就追到淮河边,淮河真的涨了水。吴绍周带领国民党八十五师赶到河边,吴绍周命令部队立即徒步过河。不料人马一下水,还没到河心,就被河水卷走了。吴绍周只好让部队停止过河,他望着滔滔淮河水,不禁仰天长叹:共产党啊共产党,你们是真有命,刚刚过去,水就涨了!

刘邓大军在尤店的村村寨寨,都受到了群众的欢迎,老百姓拉着战士的手嘘寒问暖,为他们腾房间、支门板、铺稻草、烧热水。
 

时隔75年,当年刘邓大军一纵二十旅渡过淮河后住过的尤店乡,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的东湾、江湾渡口,早已修了大桥,是连接罗山与正阳县的重要大桥之一,其桥也正是开(封)武(汉)公路的重要桥梁之一。当年的皮店、田塘渡口也修了公路、建了大桥,是连接尤店、皮店之间的重要桥梁,两岸群众再也不用摆渡过河,担惊受怕了。当年临淮河的三个村田塘、李湾、双楼,已成为罗山主要蔬菜种植基地,群众收入逐步提高。当年刘邓大军先头部队住过的鱼台、管塘、沈湾三个村,已成为罗山县城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旅游区,其龟山湖渡假区聚人文、休闲、旅游为一体,大大带动了周边乡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振兴。有不少游客说,美丽的龟山湖让人留恋往返,相信她的明天会更好。

编辑:胡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