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甘洒热血写春秋

——寻访原红34师101团团长陈锦仁烈士的人生足迹

2022/06/28  浏览量:   作者:王坚  来源:中国老区网

一湾碧水穿村而过,一座古桥凌空高挂,一条古道苍茫无语。地处长汀县宣成、涂坊、濯田三镇交界处的宣成乡长桥村,在时光无声的擦拭中,欣然焕发出日新月异的容颜。这个普通的客家山村,因为张赤男在此成功领导高坪(今长桥行政村所在地)暴动、周恩来于此蹲点指导苏区工作而名闻远近。鲜为人知的是,长桥村是原中央苏区红12军34师101团团长陈锦仁烈士的故乡。

对于古稀之年的村民陈子顺、范佛金夫妇而言,担任红军团长的堂伯父陈锦仁不幸牺牲,既是家族莫大的光荣骄傲,也是他们心底永难抹去的悲痛。

冷水坑歃血暴动

张赤男组织暴动队员歃血盟誓的冷水坑

75岁的范佛金是陈锦仁烈士母亲涂九莲抱养的孙女,养祖母涂九莲生前讲述的血泪家史,深刻烙印在她的脑海:

“陈锦仁的父亲陈先盛、母亲涂九莲都是贫苦农民出身,以务农和替人造纸为生。因为长期劳累过度,陈先盛身体佝偻直不起腰,后来得了重度风湿病,活活累死了。1928年间,张赤男在长桥一带发动革命,陈先盛夫妻已经五六十岁,他们接受了共产党的主张,积极支持两个儿子陈怀仁和陈锦仁参加革命活动。陈怀仁1903年出生,陈先盛深知没有文化、受人欺凌的苦处,省吃俭用、四处借贷,让长子陈怀仁读完了中学。奶奶说,陈怀仁读书出了头,是个穿‘长绑身’的先生。他很有文才,一手毛笔字写得很漂亮,和张赤男关系很要好。成立宣成区(苏维埃)政府后,陈怀仁在区政府当文书。锦仁比怀仁小6岁,平时也跟着当‘先生’的哥哥学认字,因为张赤男经常在家里出入,锦仁在他的带动下也参加了革命。听奶奶说,当年张赤男带领一帮穷苦百姓在冷水坑纸槽里喝血酒,发誓为革命同生共死,怀仁、锦仁和14岁的杨成武,当时都在场。”


陈怀仁、陈锦仁烈士故居

村支书廖现达等带我们来到西南一角的冷水坑,这里原是一处古木参天、浓荫如盖的山间峡谷,一条清澈的溪流长年在山谷流淌。水温清凉,跨过溪涧,拨开蒿草荆棘,可以清楚地看见纸槽的墙基和沤竹麻的水塘等残址。当年,张赤男领导的高坪暴动队员,就是在这里歃血盟誓,举起了武装反抗黑暗统治的红旗。空山寂静,历史留痕。据1970年《濯田人民革命大事记》记载:“1927年冬,参加广州起义负伤的张赤男回到汀南家乡开展革命运动。1928年6月21日,成功领导高坪(今长桥行政村所在地)暴动。7月1日,领导长丰暴动,活捉长桥团防局长刘瑞书,缴枪8支。7月3日,汀东马鸿兴匪帮100多人包围长丰,暴动队受挫退守高山。9月22日,张赤男领导梅迳暴动,12月梅迳开始分田。”这些确凿的史料记载,首次披露了张赤男在家乡汀南一带组织领导的一系列工农暴动。

1967年,上杭南阳(原属长汀县)老红军陈开榕、黄应祥等人在党史采访中证实:1928年12月,南阳、宣成的党组织为了更好地领导群众起来斗争,相互配合支援,互通情报,在南阳设立了两个秘密交通站。为防止泄密,规定传送情报用稀饭汤当墨水,用碘酒当显字药水。同时,统一组织秘密武装游击队,宣成为第一大队,张赤男任大队长;南阳为第二大队,罗化成任大队长。各个大队30余人,成员都是农会中坚决勇敢的分子,武器除少量单响枪外,多是自制的土铳、长龙、梭标、大刀等。

村干部介绍,张赤男烈士家乡长丰村(又称长崆下),原属宣成区管辖,现归属濯田镇。距离高坪仅十来华里,因涂坊河水流经高坪、车子角、长崆下、蓝屋地、上塘、羊角溪汇入汀江,两地货物运输、商贸交流、民间联姻等联系密切。土地革命前期的长桥行政区域包括高坪和长丰、梅迳(此两村今归濯田)等地。根据以上史实记载,张赤男早在红四军入闽前一年,就已经在家乡一带成功发起了多次暴动,组建了工农武装队伍,实施了分田运动。同在1928年,高坪暴动的时间(6月21日)晚于龙岩后田暴动(3月4日)和平和长乐暴动(3月8日),早于上杭蛟洋暴动(6月25日)、永定溪南暴动(6月29日)。由此推断,陈怀仁、陈锦仁兄弟参与的高坪暴动,应为长汀工农暴动的“第一枪”。

东山下长兄就义

80岁的陈子顺老人因中风后遗症说话困难,口中仍断断续续地说:“高坪暴动就是在冷水坑纸槽聚会起事的,赤男是陈怀仁、陈锦仁共同的革命领路人,他们都为革命牺牲了……赤男牺牲后,他的父亲张怀连在长桥避难住了很长时间……我两个堂大伯都没有后人,民国32年(1943年),经过宗亲长老见证,我父亲陈上仁把我过继到锦仁名下承继香火……”

交谈中得知,陈怀仁虽然年长张赤男3岁,但对革命经历丰富的张赤男深感敬佩。张赤男授意陈怀仁在高坪的“老屋厅下”(即陈氏祠堂,因修公路已毁)教书,以此为掩护,秘密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启迪农民斗争觉悟,创建农民协会、铁血会。同时,也以学堂为秘密联络交通站,与周边乡村的革命同志保持密切联系。1929年5月中旬,朱毛红军在濯田水口渡过汀江,张赤男曾带领长桥地区的工农暴动队,暗中前往策应。长桥村红军交通员肖新瑞在1969年的采访记录中谈到,红四军渡江后,当晚在汀江东岸的刘坊村驻扎。张赤男曾经在刘坊村的范氏继节公祠,向毛泽东、朱德报告工作、受领任务,红四军还拨给张赤男部分枪支充实部队装备。红四军路经林坑(今属长桥行政村)时,因头天下雨,山路泥泞,陈怀仁、陈锦仁带领群众挑谷壳铺路,便于部队行进。沿途还设立了茶水站,为红军提供簸箕粄、灯盏糕、米粿等点心。

1929年6月下旬,红四军三克龙岩后,汀南党组织在南阳牛首坑召开党代会。张赤男、罗化成总结了前一阶段抗租抗税斗争的情况,布置了今后的工作。会议推举罗化成、张赤男出席在上杭蛟洋文昌阁召开的闽西第一次党代会。会后,张赤男的斗争思路更加明确,陈怀仁、陈锦仁兄弟跟随张赤男一路征战,先后参加了策应支援长汀塘背、濯田、四都、池溪(今属连城县等地的工农暴动。经过历次战斗的考验,陈家兄弟成为张赤男的得力助手。

1930年春,宣成区苏维埃政府在水口(今属濯田镇)河东范氏宗祠成立,作为乡村高级知识分子的陈怀仁由于工作需要,担任宣成区苏维埃政府文书。他发挥所长,在区苏政府的墙上书写大量红军标语,现区苏旧址和标语尚保存完整1931春,闽西苏区开展错误的“肃社党”运动,陈怀仁被诬为“社会民主党”分子,受到无端羁押。陈怀仁胸襟坦荡、据理力争,不久,在宣成畲心的东山下罹难。


陈怀仁烈士工作过的宣成区苏维埃政府旧址(濯田河东村范氏宗祠)

范佛金回忆:“听奶奶说,当时大家对‘杀社党’都不理解。怀仁遇难时,爷爷也已经去世了,孤苦零丁的奶奶只能偷偷躲进房间哭。白发人送黑发人,怀仁的死对她打击太大了,有苦有冤也没处诉。锦仁又跟赤男参加红军正规部队去了,多亏家里的亲戚连夜去刑场收尸,埋葬在长桥与畲心交界的一处山坡上。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为陈怀仁颁发了烈士证。晚年丧子的奶奶性格坚强,她曾经抱养了一个弃婴,因为家里太穷,孩子夭折了。后来才抱养了我,吃尽千辛万苦把我养大。奶奶一生见过了太多的生死磨难,晚年和蔼慈祥受人尊敬,大家都叫她‘九莲婆’。奶奶两个亲生儿子都是在册烈士,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每年都来慰问她。1958年奶奶去世,享年89岁。”

苦竹山壮烈牺牲

根据民政部门的烈士档案记载,陈怀仁、陈锦仁烈士的生卒时间、牺牲遇难地点、证明人等要素明晰。陈家风华正茂的两个儿子,就这样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陈锦仁的牺牲地苦竹山,位于长汀与武平两县交界的深山腹地,是一个地势陡峭的高山盆地,盆地里住着百十来户人家。1929年红四军攻占长汀后,各乡镇的反动土豪劣绅和土匪武装,凭借这里的险要地形和武平钟绍葵匪部的武器弹药支持,构筑了多道防线,建立反动据点,长期负隅顽抗。中央苏区的红12军、中央政治保卫大队和闽西地方武装赤卫团(队),从1930年春至1934年上半年,先后数次组织攻打苦竹山,出现红白武装反复拉锯的斗争局面。

据连城籍老红军、安徽省军区原副司令员俞炳辉回忆,“1931年4、5月间,汀连县组织各区武装1000余人去围剿,未能取胜。部队伤亡不小,仅连城县赤卫队就损失近百人。”同年9月,俞炳辉所在的闽西赤卫三团再次攻打苦竹山。“由于我方兵力不足,后方补给线受到武装土匪小分队的伏击,损失很大。上级指示把安排休整的长汀赤卫队又再调回苦竹山。”战斗一直持续到12月初,直到红12军36师张宗逊师长率一部参战,使用了迫击炮、重机枪等重型武器,战斗才取得了胜利。

据《闽西地方武装概略》一书记载:“1931年9月,红一军团的老12军也进入汀州和新12军会合,两军在长汀县境内一面休整,一面帮助根据地的恢复和发展。同时,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对主力红军和地方红军的编制进行了局部的调整,将老12军的主力第34师和35师调回江西编入红一军团的红4军,其调出部分由新12军全军补充编入。”陈锦仁任团长的101团归属红34师,战争年代各级指挥员根据战斗任务需要,随时有调整的可能。但陈锦仁是否就在此时参加苦竹山战斗中牺牲,因目前尚未发现其他明确的历史依据,当以民政部门的烈士档案记载为准。

烈士遗物今安在

村民陈启仁生前讲述的少年陈锦仁形象,至今为长桥村民津津乐道:“锦仁小时候就很聪明调皮,性子野,不愿坐下来好好读书,却喜欢舞刀弄枪练武术。山区村落都有请武打师傅教拳的风俗,锦仁学得特别用心卖力,练出一身的腱子肉。他从少年时开始随父亲学造纸,每逢纸槽出了新纸,他挑到水口圩场卖,口袋有钱可以孝敬父母亲了,他就特别开心。回家路上,经过内小迳的凉伞桥,他会扔开手里的扁担,开心地在廊桥的木板桥面一个劲的翻筋斗,轻松自如表演前空翻、后空翻、侧空翻、鲤鱼打挺。”


范佛金展示陈锦仁烈士遗物半斩刀

陈子顺父亲陈上仁生前曾讲述:“高坪暴动后,赤男带领暴动队开到罗坑,把罗坑大地主的肥猪杀了,猪肉和谷子、衣物等都分发给附近各村的群众,受到穷苦百姓热烈欢迎,参加暴动队的人员起来越多。暴动队改作赤卫队,锦仁阿哥先后担任赤卫队长、赤卫团连长等职。锦仁打仗有一套,敢打敢拼又善于动脑筋,大家都很佩服他。赤男用心培养他带兵打仗的能力,经常辅导他政治和军事知识。1930年2月,长汀赤卫团参加攻打三面临水的上杭县城。部队攻进城街中心向前发展时,遭到敌人猛烈火力反扑。战况危急,为使大部队安全渡江撤退,锦仁临危不惧,沉着指挥小分队拼死断后,打退了敌人多次反扑,直至大部队安全转移才离开阵地。不久升任县赤卫团团长。同年4月,率赤卫团编入红12军,担任红34师101团团长。

“1931年2月间,101团从涂坊开到梅迳,当晚在梅子坝开会,决定先攻打三洲俞志团匪,而后进攻驻扎濯田的敌易启文旅。2月17日(大年初一),濯田、水口的赤卫队虚张声势引诱易启文大部队出动。101团乘敌人过年放松防备,快速出击三洲,消灭俞志团匪。而后回师水口截击易启文部,一直把敌人追赶到连湖。19日,101团又前往增援被敌人包围的濯田赤卫队,经过激烈战斗,打退了敌人,缴获两挺水机关,活捉了一个敌营长。这一年正月,101团打出了威风。后来,锦仁带着部队南征北战,在江西、湖南、广东、闽北、闽西等地打过很多大仗。

“锦仁当了红军团长,名气越来越响,反动派对他恨之入骨。由于他长年在外打仗,家里经常遭到各地反动土匪的摧残勒索,家里的铁锅、棉被、簔衣都被土匪抢光了。有一次,家里好不容易借钱买了一头小猪崽,也被畲心的反动民团抓走。九莲伯娓平时都不敢住在家里,经常躲在深山里或偏僻的茶亭过夜。没有吃的就只能去人家乞讨,吃尽了苦头。101团有一次行军路经高坪,锦仁骑着战马、带着警卫员匆匆忙忙回家探亲,亲手交给母亲几块银元。从此再也没有回家,后来才知道,锦仁在攻打苦竹山反动堡垒时,带头冲锋,牺牲在战场上。这一年,锦仁才22岁,推算应该是在1931年牺牲的。母子连心,九莲伯娓好像有预感,这次见面是母子最后的诀别。她一直舍不得动用儿子交给她的银元,把钱罐埋在房间的床底下。老人去世后,家里的看门狗一直用爪子刨床底的土,家里人才知道她埋下了东西。”

陈锦仁的牺牲后,战友们把他的遗物带回家中,这些遗物包括一本笔记本、一支钢笔、一件长棉袄。因为家庭贫困,陈上仁一直穿着堂哥的长棉袄。有一年冬天,反动民团突然袭击高坪村,陈上仁和村民们躲上深山。途中,穿着的长袄被民团的子弹击穿,背部掉了一大截,以后就废弃了。1953年,长桥地区山洪暴发,这件残破的长袄和笔记本、钢笔,都被大水冲走了。范佛金从家中找出了一把锈蚀的半斩,这是陈锦仁烈士在暴动初期使用的兵器,也是他留给亲人的家乡的惟一遗物。由于陈怀仁烈士的坟墓在开通乡村公路时损毁,陈锦仁烈士遗骨又不知下落。陈子顺、范佛金夫妻履行烈士继承人的义务,分别为陈华仁、陈锦仁在雷坵坪和陈地立了衣冠冢。以供后人每年清明扫墓祭拜,寄托哀思。


长桥村一角

近年来,长桥村所在的宣成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文化建设,在杨成武将军故居周边创建红色文化长廊,集中展示宣成乡的丰厚红色文化积淀。高坪暴动作为“长汀工农暴动第一枪”发生地、长桥村作为红军团长陈锦仁烈士故里的历史真实将进一步得到考证和认可。“出师未捷身生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如今,长桥村两委继承先烈遗志,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着力打造新时代老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示范村,兴建了“长春桥”古廊桥、农民文化公园、乡村游击池、农家乐等设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烈士九泉之下,当含笑安息。

 

编辑:白雨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