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王若飞在内蒙古的革命活动

2022/08/04  浏览量:   作者:贺雪枫  来源:中国老区网

1931年7月底,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派王若飞、吉合、潘恩普从莫斯科回国。 8月初,王若飞等人在乌兰巴托拜见了共产国际驻外蒙古代表切尔诺莫切克,研究了中国国内形势和回国后的工作任务、工作方式,组成了中共西北特委。王若飞任特派员 ,吉合任军事部长,潘恩普为委员。9月间,他们分两路回国。王若飞、吉合为一路,由在外蒙古学习的中共党员朱实夫担任交通员,准备经内蒙古的归绥市、包头县到宁夏;另一路为共产国际驻内蒙古代表奥其洛夫、潘恩普和担任交通员的巴达玛,准备由外蒙古科布多入境,经阿拉善旗定远营到宁夏。10月,王若飞等人回到国内,来到包头。王若飞化名黄敬斋,以旅蒙商人的身份住在包头泰安客栈,见到了西蒙工委的乌兰夫等人。1931年11月21日晚,王若飞准备启程前往宁夏会合其他特委人员,不幸被国民党包头当局逮捕,12月被转押归绥 “绥远第一模范监狱”;1936年7月转押太原陆军监狱,1937年5月被党组织营救获释。从1931年10月到1936年7月近五年间,王若飞在内蒙古领导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

一、从1931年10月到11月,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王若飞以包头为中心,做了大量的工作。

指出内蒙古革命运动的重点和发展方向,具体指导了内蒙古西部地区的革命运动。中共西北特委一行人归国后,取道包头的王若飞等人和中共西蒙工委取得联系。王若飞传达了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关于注意抓武装斗争、注意吸收和培养知识分子参加革命工作的指示,要求乌兰夫做好各民族工作,开展群众运动,抓好军运,发动武装斗争。乌兰夫向王若飞汇报了中共西蒙工委开展工作的情况。按照王若飞的指示,乌兰夫着手开辟经由百灵庙前往乌兰巴托的秘密国际交通线,担负国内同外蒙古和苏联之间的联络任务。

研究发动蒙古民族解放运动,部署内蒙古的革命斗争。一是抓武装建设。王若飞对长期以来掩护革命者的土默特旗蒙古族地方武装“老一团”表示了极大的关注,表达了以“老一团”为基础组建蒙古族革命武装的意向。此后,乌兰夫对军运工作高度重视,派多名共产党员加入蒙政会保安队,几次前往百灵庙,为抗日武装暴动做了准备工作。二是考察了解民情政向。乌兰夫派云得胜护送王若飞到后套五原一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社会调查。三是组织发动群众斗争。在乌兰夫的安排下,王若飞在包头绥西宾馆以请客为名,与在包头周边从事地下工作的党员骨干二十余人见了面,调查了解各地工作进展情况,发动抗捐税反“锅厘税”的斗争。四是组建内蒙古平民革命党。为了进一步推动绥远地区的斗争,王若飞提出组建党的外围组织“平民革命党”,亲自起草了《内蒙古平民革命党宣言》,准备由中共地下党员和农会会员在包头街头和广大农村中秘密散发。中共西蒙工委指示赵诚、云得胜、奇新民等积极开展工作,在归绥到包头之间的察素齐、萨拉齐农村和五原县、伊克昭盟准格尔旗以及“老一团”等地方军队中,建立了内蒙古平民革命党支部。

积极筹划推进内蒙古在内的西北地区革命工作。迅速恢复和扩大党的组织,将绥远地区的农民运动和民族工作开展起来,并将晋、绥、宁、甘、陕一带的革命力量连成一片,开展土地革命,是党当时确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对于西北特委“以发展并组织西北的革命运动,尤其以民族运动为中心”的指示要求,王若飞、吉合等中共西北特委同志在包头期间,立足内蒙古,放眼西北,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初步的进展。他们根据中央的指示和西北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反帝反军阀的总方针下,依照党的民族政策相关原则,发动民族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组织西北地区的各级党组织,领导农民进行反帝反国民党军阀和地主的压迫剥削,逐步实行土地革命;以宁夏为中心,组织革命武装,逐步建立红军,开展武装斗争,并建立与国际联系的路线。按照原定计划,在对西蒙工委和相关工作作出安排布置后,王若飞准备动身前往宁夏,买好了马和路上用的物品。

中共西北特委两路人马会合宁夏的计划后来虽然未能实现,但特委筹划的革命工作并未止步。1933年5月,冯玉祥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时,中共西蒙工委乌兰夫、朱实夫等人赴张家口与中共河北前委联络,相机开展军运和发展武装。当德穆楚克栋鲁普(德王)在日军扶植下于百灵庙鼓噪发动“蒙古自治”运动时,西蒙工委又将工作重点转向开展蒙古民族团结抗日上。

二、从1931年被捕到1936年转押山西,王若飞人身自由虽然被限制,但他以监狱为战场、文笔作刀枪,铁窗阻挡不住他继续宣传革命,传播进步思想。

1931年11月21日夜晚,十几个警察、宪兵闯入泰安客栈搜查王若飞。为了保护同志,在万分危急时刻,王若飞将7页写在麻纸上的文件塞进嘴中嚼咽,被宪兵卡住喉管掏出。1934年4月23日,国民党绥远省高等法院以“危害民国”罪名,判处王若飞有期徒刑十年。但监狱生活难以磨灭共产党人的革命意志。王若飞曾在写给亲人的书信中谈及心志:“一息尚存,终当努力奋斗。”在长达近5年的绥远牢狱生活中,王若飞始终坚贞不屈,坚持斗争,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

集结进步力量,领导开展狱中斗争。在狱中,当王若飞得知杨一帆、王建功、苏谦益、杨植霖等都属于“政治犯”时,便很快和他们取得了联系。从此,以王若飞为中心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在狱中与敌人展开了英勇抗争。

一是积极发动和领导难友们为改善生存条件进行斗争。“绥远第一模范监狱”实乃人间地狱,有时一月死亡上百犯人。中共党员杨一帆就是被迫害致死的。为了改善现状,争取生存权益,王若飞发动和组织难友们与监狱当局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社会舆论的压力和难友们的团结抗争下,监狱当局被迫答应改善待遇。在斗争中,王若飞提醒那些没有暴露身份的党员要注意隐蔽,尽可能避免与他直接接触,以防加重案情。他说:“你们和我不一样,我是公开的共产党员,可以公开地宣扬共产主义;而你们只是嫌疑犯,讲话、行动要慎重些”。他还经常教育那些性情急躁的难友要讲究斗争策略。

二是坚持研究思考,宣传鼓动革命。王若飞曾对苏谦益等人说过,监狱是革命者的学校。你们不妨借此机会,多读点书,多学点理论,以备将来有文可行,有武可用。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王若飞在狱中坚持写作。他把笔截成香烟的长度,在麻纸、手纸、烟盒上写作,先后完成约20多万字的文稿。其中有《评伯恩斯坦的修正主义》《什么是凯马尔主义》《中共简史》《中国民族问题和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大革命是怎样失败的》《五卅惨案的经过》《给傅作义的抗日意见书》等。另外,他还根据狱中党组织的活动和党员的要求,写了一部分短文,如《红军撤出江西苏区的战略意义》《怎样开展红色游击战争》《怎样建立支部》《什么是共产党员的正确态度》等在狱中传阅。

三是启发群众觉悟,发展壮大革命力量。他说:我们所在的监狱是整个社会这座大监狱的缩影,认识了这里的各种人,也就认识了社会的各个阶级、阶层,认识了整个社会。他认为这些难友中绝大部分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受压迫的人,只要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待他们觉醒后就是一股抗日和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力量。王若飞充分利用放风晒太阳的机会接触了解难友,耐心教育和争取他们。同室拘禁的蒙古族青年王三毛,王若飞待他如兄弟,用《三民主义》作教材,以沙土地为纸、筷子当笔进行“教学”,使他懂得了革命道理,终于由一个只懂个人恩仇的青年变成了一名共产党员。王三毛利用在狱中做杂工的机会,秘密为狱中革命者传递信息。出狱后,他参加革命武装,在与国民党军队的战斗中英勇牺牲。

心系国家安危,致书傅作义陈情抗战。激羡于王若飞的才华和胆略,傅作义曾请王若飞作过一次长谈,表示只要答应在绥远做事,就可以无条件释放他。王若飞拒绝了。他要求傅作义按照共产党的救国主张反蒋抗日,开放群众运动。王若飞为了争取傅作义同情我党主张,曾给他写了许多信。其中1933年1月30日《致绥远傅主席书》,是王若飞从难友处得悉日军进攻山海关的消息后写的。这封信对当时国内外形势,中日双方的特点,抗日战争的方针策略等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预告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在信中,王若飞希望傅作义给他以实际参加战争的机会,或赴前线作战,或赴东三省、热河组织义勇军,让他的热血能够洒在这场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中。之后不久,为了促使傅作义早日站到人民立场上,接受我党的抗日主张,王若飞又给傅作义写了封“论进步”的信,希望傅作义扩大人民民主权利,和共产党人共同奋斗。

对于王若飞在内蒙古组织领导开展革命活动的事迹,乌兰夫曾给予这样的概括评价:“若飞同志虽然在内蒙古工作的时间很短,但他对内蒙民族工作的开展,对军队工作、武装斗争和群众运动的结合,指出了方向,影响是深远的。他对绥远地区党的工作做出了贡献。”

编辑:周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