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江桥抗战和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

2022/08/15  浏览量:   作者:佟朋 郭志琦  来源:中国老区网

“九·一八”事变以后,由于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日军在短时间内迅速侵占辽宁、吉林等东北大片土地,并图谋进犯黑龙江省。当日军入侵黑龙江省之时,黑龙江爱国军民顽强抵抗,打响了中国军队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具体作战部署的武装抗日第一枪。轰轰烈烈的江桥抗战代表了中国人民坚决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意愿,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浪潮,唤起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就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升华的历史进程。这种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民族觉醒是一个民族能够在世界历史和民族国家的视野下,对自身特点的全面准备的了解,以及对自身历史使命的自觉意识。近代以来,民族危机逐步加深、民族矛盾日益激化,中华民族开始觉醒,这主要体现在认识到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认识到民族危机的紧迫性,主张共同反帝,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空前觉醒,空前团结,为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而抗争的意识空前增强,是中华民族百年觉醒的新里程碑。这个新的里程碑起点始于1931年11月的江桥抗战。从江桥抗战开始,这种空前而巨大的民族觉醒,不但是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强大精神力量,而且成为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决定因素,是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走向光明前途的不竭动力,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广阔前景。

一、江桥抗战拉开了中国军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序幕

自从中华大地上出现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以来,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开始以各种形式进行抗争。“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蒋介石严令张学良和东北军绝对不准抵抗,日本侵略军一周内相继侵占了辽、吉两省的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并图谋进犯黑龙江省。在此期间,日本侵略者狂骄跋启,气势汹汹,不可一世。由于当时黑龙江省处于日本势力范围之外,且与苏联接壤,日军不好贸然出兵。因此,日本侵略者企图首先利用叛国投敌的原洮辽镇守使张海鹏的伪军攻占黑龙江省会齐齐哈尔,继而达到不战而得黑龙江省的目的。在黑龙江省战事一触即发的危急之时,10月10日,张学良从北平来电,任命马占山代理黑龙江省政府主席,兼任东北边防军驻黑龙江军事总指挥。

嫩江桥位于黑龙江省泰来县东北部嫩江之上,齐齐哈尔洮(洮南)昂(昂昂溪)路中段,横跨嫩江两岸,乃是通向当时黑龙江省省城齐齐哈尔市区的咽喉。马占山断定日军入侵必先向嫩江桥进犯,于是下令加强江桥防御。

10月初,张海鹏军队沿洮昂铁路,向前推进,欲以武力夺取省政府。16日,在马占山尚未到职前,由谢坷指挥省卫队团在嫩江桥击溃伪军张海鹏部的进犯,烧毁嫩江大桥桥面并毁坏3个桥孔,两军遂隔江对峙。马占山就职后,在嫩江北岸至昂昂溪之间构成三道防线,准备抗击日军大举进攻。期间,日本人以修复嫩江桥为名,向马占山提出三项要求,要其撤离嫩江桥,退至齐齐哈尔,被马占山拒绝。11月3日,日军两列铁甲车开赴嫩江桥,日军飞机向中方军队投掷炸弹。11月4日,日军以飞机为掩护,派兵4000人,在铁甲车和山炮配合下,向嫩江桥和大兴车站发起猛烈攻击,马占山即刻命令守军奋起还击。令人痛心的是,江桥抗战虽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援助,却自始至终得不到国民政府一枪一弹、一兵一卒的支援,我军官兵浴血奋战16个昼夜,在弹尽粮绝,后方无援,腹背受敌,部队仅剩不到2000人的情况下,于1931年11月19日,不得不撤出齐齐哈尔,江桥抗战结束。

江桥抗战是中国军队自“九•一八”事变日军发动侵略战争后第一次以反侵略姿态进行的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首战。江桥抗战区别于辽吉两省无组织、无领导、无计划、无部署的抗争,是一场以马占山为首的全体爱国官兵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具体作战部署的积极的自主阻击战。尽管最终因孤军奋战,弹尽粮绝而被迫撤退,但它充分展现了全体官兵奋力反击、以死相拼、寸土不让、誓死保卫国土的精神风貌。江桥抗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猖狂一时的嚣张气焰,延缓了日本侵略者北进龙江、南侵锦州的步伐,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特别是东北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拉开了中国军民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序幕。

二、江桥抗战掀起了东北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救国图存热潮

中华民族在近代的衰败和被侵略、被奴役,固然有经济和军事实力落后的原因,但更为根本的原因是国家的分裂、政府的软弱和民众的涣散,整个中国如一盘散沙,始终不能将各种政治势力凝聚成磅礴力量。一个民族在生死存亡关头,往往也是内部凝聚力空前增强的时候。日本的侵略使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誓死不当亡国奴”成为整个民族的共同呐喊,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

自甲午战争失败以来,在傲慢的日本人眼里,中华民族和中国军队如同一盘散沙,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从“九•一八”事变到江桥抗战前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中国人民经历了巨大的心灵震撼。在日本侵略者面前,具有绝对优势力量的辽吉两省的东北军官兵,在不抵抗政策下,为逃命而被动抵抗,结果一路溃败,辽吉两省的主要主政者或投降或成为汉奸,不出一月,东北三省失之有二,大量武器装备落入日本侵略者手中,国人震惊东北军的不堪一击和对降日者的愤慨,悲愤情绪笼罩国土。

但是,当关东军猖獗之日,国人近于绝望之时,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率领黑龙江爱国官兵,在嫩江江桥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一场英勇的阻击战,此举震惊国人,也激起了东北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救国图存热潮。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连续发表抗日宣言,号召全民族抗日。江桥抗战爆发之时,黑龙江爱国官兵在前线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共党组织和党员积极宣传江桥抗战壮举,组织战地慰问团、运送弹药、护理伤员。如1928年来到黑龙江的共产党员王复生,在江桥抗战期间受党组织派遣担任了与马占山部的联络工作。江桥抗战失败后,奔走于讷河、黑河等地,帮助黑龙江义勇军解决粮食和武器问题。如齐齐哈尔甲等工业学校毕业,考入北京大学,后为巴彦抗日游击队队长的张甲洲;清华大学数学系学生,后为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书记的冯仲云;上海艺术大学学生,后任黑龙江民报副刊编辑的金剑啸,都是江桥抗战时受党组织的派遣奔赴黑龙江援马抗日的热血青年。

黑龙江的广大民众被马占山将军率军浴血奋战精神所感染,积极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中。军械厂工人日夜赶制武器弹药;青年学生集会宣传或从军抗战;人民群众自发地组织起来,出民工、马匹和车辆,为前线补充武器弹药、给养和运送伤员,800多齐齐哈尔的工人、店员自动携锹、镐赶赴前线,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修筑战壕、帮助部队抢修防御工事,饭馆和市民们昼夜为将士们加工大饼、馒头、炖菜。地方商会等团体先后募集了慰问金10余万元、猪、羊200多头。

远在上海、南京等地的各界群众踊跃捐款支援抗战。江桥抗战期间,国内外捐献款项,约达二三百万元以上。上海大中学生组织万余人的督促政府出兵请愿团开赴南京请愿,暨南、光华、大夏、中大高学院、中国公学、同济、东吴、商船、美专、无锡学院、镇江中学等学生陆续抵达南京请愿。南京两万余学生举行大游行。武汉、广州、杭州、天津、太原、济南、汉口、汉阳、徐州、厦门、安庆、南昌等全国各个城市的学生纷纷组成请愿团、义勇军或进行示威游行要求政府对日作战。全国各大、中学教职员工也纷纷组织团体,进行各种抗日声援活动。全国各大报纸相继对江桥抗战进行实况报道,高度赞扬爱国官兵的抗日举措。海外华侨、港澳同胞不仅慷慨解囊还组织青年侨胞远渡重洋回国直接参战。

江桥抗战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向世界证明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勇于抗击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在民族危亡时刻,亿万中华儿女团结一心也展现了崇高的民族精神。江桥抗战不仅代表着中国军队真正开始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其背后更意味着民族尊严的维护和民族精神的重塑。江桥抗战正是在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吹响了抗日救亡的号角,从政治上击碎了隐忍苟活的投降幻想,唤醒了奋起抗争的民族血性,是中华民族集体觉醒的开端。从江桥抗战开始,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超越了常规的范畴,它使各阶级、阶层、政党、地方实力派和不同军事集团,在抗日的问题上找到了利益的契合点。自江桥抗战起,日本帝国主义面临的不再只是一个软弱的政府,一支孤立作战的军队,而是整个中华民族,是四亿五千万人民用血肉筑成的新的长城。自江桥抗战起,中国人民表现出空前的民族团结、顽强的民族抗争与决绝的民族斗志,使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最终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三、江桥抗战为无数仁人志士吹响了抗击侵略者的号角

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也是最勇于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在日本侵略者入侵中国的危机时刻,无数仁人志士,千千万万英雄儿女,抱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义无反顾地以身报国打击侵略者。

江桥抗战的主角马占山,绿林出身,后被官府收编,曾担任哨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黑龙江剿匪司令、骑兵总指挥等职。就任黑龙江省政府主席后,针对主降势力阻止他抗日的言论,马占山力排众议,主张坚决抵抗日本侵略者。他郑重地说:“我是一省长官,守土有责,决不能将黑龙江寸土尺地让与敌人。我的力量不够,他来欺负我,我已决定与日本拼命,保护我领土,保护我人民。如果我打错了,给国家惹出乱子来了,请你们把我的头割下,送到中央去领罪。”当时,日本驻齐齐哈尔领事清水八百一公然对马占山提出,奉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之命,要马占山将黑龙江省政权和平让与叛逆张海鹏,并无耻地说张海鹏愿出美金500万元,请马占山出国游历。马占山严词拒绝,他大义凛然地说:“马占山决不能出卖黑龙江,你回去告诉本庄繁,他如想得黑龙江,可拿血来换,不要看不起中国人,拿钱来诱惑我。”在江桥抗战中,马占山亲临前线指挥作战,虽然江桥抗战以失败而告终,但此一役展现了中国人的民族气节。1939年12月,在延安召开的欢迎马占山将军大会上,毛泽东致辞说:“马将军8年前在黑龙江首先抗日,那时红军在南方即致电热烈欢迎,8年之前红军已与马将军成为抗日同志。马将军年逾半百,仍在抗战的最前线与敌周旋,这种精神值得全国钦佩。”1945年,毛主席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1931年就开始了”。这是党的领袖对马占山将军和江桥抗战的充分肯定。

在“江桥抗战”影响下,东北抗日武装力量迅速崛起。部分国民党正规军队和警察大队,尽管还保持着正规军的番号,但实质上已经不再是国民党政府和东北地方当局统率之下的部队,成为了一支以原有正规军为基础,包括民间武装力量和抗日群众在内的自发的抗日武装力量;部分旧军政人员,他们多数是陆大、保定或东北讲武堂等军官学校毕业的,具有军事知识,大都在各部队中担任领导和参谋工作,他们也加入到东北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队伍中来;东北的很多土匪,他们多数是积年惯匪,在江桥抗战的影响下主动抗日;大刀会、红枪会等农民的秘密会社加入抗击侵略者的行列;部分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也拿起武器上战场。除东北各地的青年学生参加各抗日队伍之外,其他地方也都有不少青年学生出关投军,而东北大学、东北中学和救国会所办的各种训练班(如学生军)的东北籍学生也是最多的。

从江桥抗战开始,抗日烽火燃遍了东北各地,东北抗日队伍纵横驰骋,在孤悬敌后的种种困难条件下,把大量日军拖在东北战场,不仅极大地消耗了侵略者的人力物力,打乱了日军企图迅速“平定满洲”建立稳固殖民秩序的计划,限制了日军进一步扩大侵略全中国的行动时限,而且也极大地鼓舞了东北人民抗战的信心和勇气,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东北义勇军的蓬勃发展也为后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联的形成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民族没有奋发的精神和高度的觉醒,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九•一八”事变,让中国的各个阶层第一次感觉到亡国灭种的危机,以江桥抗战为起点,中国人民以实际行动主动抗击侵略者、维护国家尊严。从这时起,中华民族空前觉醒和团结,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开始扎根,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今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了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的道路上依然存在着各种风险挑战。面对各种风险挑战艰难险阻,中国共产党必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向同力、精诚团结、奋发作为,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编辑:白雨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