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老区精神为钦廉四属地方革命武装斗争注入丰富内涵、铸造至胜法宝

2022/08/15  浏览量:   作者:陈德乾  来源:中国老区网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革命老区作为一个时代的符号,谱写了历史的辉煌乐章;革命老区作为纵横历史的坐标,耸立起一座伟大的精神丰碑。在中华红色的热土上孕育了丰满而厚重,庄严而博大,生动而鲜活的老区精神。革命老区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概括起来主要是:爱党信党、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顽强斗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鱼水情深、生死相依的光荣传统。老区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就是一部浴血奋战的革命史,纵观它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七年,老区精神产生和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以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为主要代表;第二阶段是从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五年为成熟阶段,这个阶段形成了党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的完整思想和精神体系,以延安精神为主要代表;第三阶段是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九年的丰富阶段,在老区精神引领下实现新民主义革命胜利,以西柏坡精神为主要代表。这一系列的思想和精神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义革命时期的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发展了建党精神,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老区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果。它是中国新民主义时期著名的革命斗争圣地,如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地汇聚的精神宝库,同时也是全国地方亿万人民群众参加救国、救亡翻身求解放革命武装斗争实践的不竭动力。本文试图从老区精神给钦廉四属地方革命武装斗争注入了丰富的内涵特质和铸造了铁定的至胜法宝去作些探讨。

一、爱党信党、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是钦廉四属地方革命武装斗争的至胜法宝

“钦廉四属”亦称“钦廉地区”,指的是由广东划入广西前廉州府的三个州县,即清末民国时期所设钦廉道所辖的四个县:钦县、合浦县、灵山县、防城县。范围与广西北部湾沿海的三个地级市——钦州、北海、防城港大致相同。

钦廉四属是一个具有反封反帝光荣传统的地方。民族英雄刘永福在越南抗法十八年,在台湾勇击日寇反“台独”;冯子材在镇南关大败法军。刘冯保家卫国,抗法御边,名扬中外,传诵至今。孙中山先生赞誉说“余少小即钦慕我国民族英雄黑旗刘永福及南关一役”。著名诗人田汉云:“近百年来多痛史,论人应不失刘冯”。刘冯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已名垂千古,永远鼓舞钦廉四属广大人民。这种精神,在钦廉四属地方革命武装斗争中得到进一步弘扬光大。

在新民主主义时时期,钦廉四属广大人民为了救国救亡翻身求解放,跟着共产党奋斗不止,战斗不息。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蹂躏着我中华大地,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危亡、民族受辱之时,肩负中流砥柱的重托,发布了《对日战争宣言》、《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浴血的奋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钦廉四属仁人志士也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和抗日武装斗争,在波澜壮阔的伟大抗日战争中铸造了一座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1936年2月在广州中山大学读书的张进煊受中共广州市外县工委的派遣回合浦县组建党组织工作。4月,中共广东省委派周楠到北海、廉州检查工作,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的精神及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发展抗日群众运动、建立党组织等问题的意见。同月,张进煊到广州汇报工作后回合浦,传达广东省委指示,成立合浦县特别支部,由张进煊任书记。先后建立了合浦一中、廉中、北海、廉州、西场、公馆(含白沙)党支部,发展党员100多人。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沦陷,国民党军队纷纷溃退,广东省委根据形势的重大变化,决定迅速开辟南路钦廉四属抗日游击根据地,并从广州派邹贞业、张世聪、陈业昌等回合浦(今浦北县)白石水(今大成)工作。张世聪回到白石水(今大城镇)家乡后改组了钦廉四属第一农村党支部,亲自担任柑子根党支部书记,建立了钦廉四属第一个农村抗日武装斗争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汪反逆,反运米资敌(日寇)运动,举行武装起义,发展壮大抗日武装力量。尔后,浦北地区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相继成立白石水、小江区委,党组织发展到26个,党员200多人。

1939年7月,广东省委派南路特委组织部部长温焯华为巡视员,到合浦县审查县委机关被破坏事件,恢复合浦县委机关。8月,在温焯华的指导下,在今浦北县大成金街小学召开中共合浦县委扩大会议。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县委领导,恢复成立中共合浦县工作委员会,书记由张进煊担任。会议决定,把县工委机关驻地转移到农村,设在大成镇金街村,建立以白石水(今大成镇)作为山区农村的工作重点,小江作为附点的抗日游击根据地。

1940年2月,中共南路特委重建,原属广东省委领导的钦廉四属党组织改由南路特委领导。中共南路特委派黄其江到合浦工作。黄其江陪同中共南路特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温焯华到白石水地区检查抗日根据地建立工作,并在大成勾刀水村东馆小学召开中共合浦县工委扩大会议(东馆会议),部署各区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全面的反逆流斗争,决定把金街会议上产生的中共合浦县工委改为中共合浦中心县委。黄其江任书记。在会议上,温焯华还传达了中共广东省委召开的第五次和第六次执委会议精神;传达了中共中央《为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等文件,对贯彻中央“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方针进行了具体部署,提出了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采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总策略。

1940年6月初,中共合浦中心县委派罗英(罗永英)带领6名共产党员到灵山工作,建立中共灵山县特别支部,罗英任书记;随后灵山特支组建了下属3个党支部,即是附城党支部、支书黄文法;大塘党支部,支书由罗英兼任;司练党支部,支书张家保,后是莫平凡。三个党支部共有成员15名,发展了一批党员。

1939年底,钦师党员黄文楷创建了钦州师范党支部,发动学生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发展党员13人。1941年12月,中共南路特委从广东信宜县调林国兴(林芳)、梁子才(梁永曦)到钦县工作,重建钦县特别支部。林国兴任特别支部书记。1943年2月,中共合浦中心县委调邱鸿就等6人,到钦县那丽附近的土地田小学教书,负责做农村工作,成立党支部,邱鸿就为支部书记。到1943年,钦州县党员发展到25人。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钦廉四属革命斗争史首先是一部老区人民爱党信党、铁心向党、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壮丽画卷。在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钦廉四属的老百姓自从了解了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信仰主张,就认定只要跟着共产党、毛主席,就能救国救亡,翻身得解放,就有好日子过。所以他们把党看作是大救星,把共产党的队伍当作自己的子弟兵,横下一条心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打天下,义无反顾、前赴后继。老区人民信党爱党、对党忠诚的这种真挚情感融入血液、深入骨髓,成为难以磨灭的基因底色。

二、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是钦廉四属地方革命武装斗争的精锐特质

老区精神构筑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基础。老区精神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实现了党的思想和精神的历史性飞跃,它体现了共产党人在革命低潮和艰难时期对理想信念的坚守。舍生忘死、无私奉献;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精神,形成了钦廉四属地方武装斗争的特质。这种精神,在钦州大地上的伟大的共产党人,被誉为桂东南抗战先锋——张世聪身上可见一斑。

张世聪曾任中山大学青年抗日先锋队第三小队副队长,柑子根党支部书记,白石水武装大队大队长;南路抗日解放军第三支队队长兼政委、钦廉四属党组织联络员兼军事特派员。张世聪,1909年农历七月十一日出生在今浦北县大成镇勾刀水村。1935年秋,张世聪去到广州,考进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文史系。在中大求学期间,他认真学习,追求进步,关心国事,接近进步同学,积极参加“读书会”、“研究会”等进步团体的活动,受到革命思想熏陶。是年冬,北平爆发了著名的一二九运动,对广州震动很大,各大中院校师生举行示威,支持北平师生的正义斗争。国民党当局出动军警干涉,击伤学生多人,制造了“荔湾惨案”。张世聪勇敢地参加了示威游行,与敌搏斗,冲出重围。通过这场斗争,他深受教育,政治觉悟日益提高。1936年11月间,张世聪由陈任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同盟。1938年春,他担任中大青年抗日先锋队第三小队副队长;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发动七七事变,大举侵略中国。面对日寇的疯狂侵略,国民党当局采取片面抗战和单纯防御战略。不多久,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山河相继沦陷,广州也随之沦陷。接着日寇铁蹄又践踏北海涠洲岛。张世聪的家乡合浦(当时浦北属合浦管辖)成了抗日前沿。在这国难当头、神州满目疮痍之际,满腔热血的张世聪毅然决定辍学,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亲赴抗日前线。1938年10月,张世聪受广东省委的派遣回到合浦白石水(今大成镇),与朱兰清、许家骅、邹鸿等一道从事抗日武装斗争活动。张世聪从广州回到白石水后,对原有的党支部进行改组,他担任支部书记。同时担任了东馆、金街、红岭和白石水四地小学的校长,以学校为阵地开展党的工作。他利用这一合法职位先后安排了李英敏(何世权)、岑月英、王克、卢文、李华良等近20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知识分子担任这些学校的教员,在学校建立起党的组织,为建立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9年,日军已占领钦州、防城、南宁、盘踞涠洲岛、合浦已受到战火的严重威胁。张世聪和朱兰清根据上级党的指示,在当地发动和组织群众,反对汪派汉奸,反对当地反动政府横征暴敛,声讨贪污勒索、走私助寇。国民党把小江、西场的“米案斗争”镇压下去后,接着又要对白石水实行武装镇压。中共合浦中心县委书记黄其江同白石水区委成员李英敏、张世聪、王鉴远、朱兰清、岑月英等共同研究对敌办法,深感手中没有武器是不行的。为了支持革命,张世聪说服家人卖掉了自家的田,购买武器给武装队伍使用。决定要遵循党中央提出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原则,由张世聪出面组织民兵队伍,以武装自卫反对国民党的武装镇压。经过发动、筹备,6月6日,白石水、大成、旧州、张黄等地的武装民兵和群众近2000人集中在大成栊檬坳大草坪,举行团练(当时民间惯用的联防形式)誓师。会上,张世聪精神抖擞,身佩驳壳枪,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讲,宣传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主张,并警告那破坏抗日、卖国投敌、分裂倒退的家伙。接着,他与群众同饮羊血酒为盟,鸣枪立誓,决心与来犯之敌血战到底。

1940年夏,国民党合浦当局惊呼白石水地区人民“造反”,企图武装镇压。7月初,合浦县长李本清率领县自卫大队和石康、多蕉、常乐、旧州、张黄各个分队共1000多人,前来进行第一次“围剿”。顽军兵分几路,同时扑向柑子根、东馆、金街、红岭等地。张世聪部署各村武装队伍,顽强抵抗。之后,张世聪带队前往金街解围,不料在进军途中又与敌遭遇。战斗中张世聪的胞弟、共产党员张世柏不幸牺牲。接着,李本清调集县自卫大队三四百人又一次包围勾刀水村。被围在村中的我方战士13人奋起抵抗,与敌作战三天三夜,毙伤敌多人,后在晚上安全撤出。战斗结束后,敌人恼羞成怒,洗劫了村民财物,烧了村民房屋。张世聪一家财物化为灰烬,他年迈的母亲经受不起家破人亡的重大刺激,含恨而死。大嫂因无家可归,在山上产下婴儿,母子中风双亡。当胞兄张世河为此而精神病愈加严重。可是,张世聪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置于家庭利益之上,强忍悲痛,振作精神,坚强地带领队伍继续奋战,表现了共产党人赤胆忠心的高尚情操。

白石水地区“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震动了整个广东南路地区。国民党顽固派惊恐万状,第八区督察员邓世增电告蒋介石,诬蔑白石水人民的自卫斗争是“奸匪暴乱”。蒋即下令“彻底清剿”。中共广东南路特委和合浦中心县委对这一场斗争极为重视,8月,把曾在延安学习军事的陆新及廖上智、周洪英等一批党员骨干调到白石水,加强了武装斗争的领导力量。这时,合浦中心县委决定组建白石水武装大队,建立武装党委,张世聪任大队长,陆新为书记,下辖三个中队。大队建立后,张世聪抓紧时间利用间隙练兵备战。当年10月,李本清又率兵千余(内有正规军一个营)第二次“围剿”白石水根据地。顽军疯狂进行封村搜山,砍伐树木,实行十户联保,封锁粮食,妄图切断群众与游击队的联系,困死游击队于山上。为避过强敌搜查,张世聪与陆新率队活动于深山密林之中,继续运用政治攻势和游击战术打击瓦解敌人。第二次反“围剿”又取得了胜利。

1944年冬,日军打通湘桂线,广东南路已沦为敌后。中共南路特委决定在1945年春季前后在整个钦廉地区全面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南路特委组建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张世聪任第三支队队长兼政委。1945年2月,合浦、灵山发动了武装起义,二支队挺进合浦,支援合、灵武装起义。其后,二、三支队骨干开会,宣布成立前线作战司令部,黄景文任司令员,张世聪任副司令员,统一指挥二、三支队作战。1945年2月间,国民党顽固派妄图趁合浦大队初建,二支队刚到合浦立足未稳、三支队又未及整编之机,一举消灭之。当月15日(农历大年初三),广东保安一团、合浦自卫军第二大队及乡保队1000多人向根据地扑来。双方在金街发生了战斗,应战一天后,因敌众我寡,黄景文、张世聪率部突出重围,转向马兰、龙门、小江,扫除沿途顽军,在马兰破仓分粮济贫,群众称赞“张二叔”的部队是为穷苦百姓打天下的队伍。武装起义期间,钦廉四属党组织领导人阮明不幸牺牲,南路特委任命张世聪为钦廉四属党组织联络员兼军事特派员。由于敌我兵力悬殊,我方处境困难,前线司令部决定由李筱峰、黄景文带二支队大部人马返高雷打击日伪,留下二支队的黄河大队和三支队的骨干,由张世聪指挥,在钦廉继续战斗。同年3月间,国民党广东保安一团,合浦自卫军第二大队以及国民党一五五师的四六五团2000多人进驻张黄,八区督察员兼保安司令张国元、副司令陈国勋坐镇指挥,对游击中心区域的白石水、旧州等地发动新的攻势,实行武装“围剿”,到处强迫并村围闸、砍伐山林、妄图把游击队困死山上。为分散敌人注意力,张世聪命黄飞带马俊英、陆之钦两个中队撤到安全地方,自己带部分队伍转移到较偏僻的大窝山一带。1945年5月6日清晨,由于叛徒指引,国民党第一五五师四六五团包围了大窝山。大窝山地势险峻,群山环抱,林木密茂,杂草丛生,有利于部队隐蔽。但时逢夏初,连日阴雨,部队行军后留下脚印,顽军顺着足迹追踪而上,向我军驻地进行搜索,步步逼近。张世聪沉着指挥,待敌兵进到伏击前沿时才下令还击,打得敌人狼狈逃窜。战斗继续数小时,敌方仍不断增兵。张世聪指挥部队撤退,自己为部队断后,用两支驳壳枪轮番射击,拖住顽敌,使部队得以顺利撤退。战斗一直相持到下午3时,张世聪等十多人壮烈牺牲。为了稳定军心,安定民心,党组织要求,对张世聪牺牲一事严格保密,仍和往常一样,打着他的旗号,激励民众,鼓舞队伍。直到1950年,党和政府才公布他牺牲的消息。

英烈的壮举和人民群众的不懈斗争,可以使我们充分认识舍生忘死、无私奉献;不屈不挠、敢于胜利是老区精神的精锐特质,体现了老区军民团结奋斗,勇于牺牲的博大胸怀,使人们永远铭记英雄事迹,赓续红色血脉。

三、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顽强斗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是钦廉四属地方革命武装斗争的最高行动自觉

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顽强斗志和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是革命老区精神的主要内涵之一。同时在钦廉四属革命武装斗争中得予忠实的践行。钦廉四属广大军民把它作为最高的行动自觉。

钦廉四属革命武装斗争在合浦县白石水乡(今浦北县大成镇)连续取得了第一、二次反“围剿”胜利后,合浦县伪县长李本清大肆对白石水地区军民进行疯狂的扫荡清剿。白石水地区革命武装斗争处于最艰难时期。1940年至1941年在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围剿”的间隙中,在最困难险恶的日子里,陆新、世聪等同志带领武装精悍队伍,隐蔽于大成枫木根垌麻风窝的深山密林里,靠烧木炭卖换回粮食,6月炎暑,窑火灼人,但同志们仍然坚持,干得更起劲。同志们每天靠吃红薯稀粥过日子,队伍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群众常常冒着生命危险捎点食物去探望。世聪同志总是与战士们一起分享,自己从不多吃一点。黄家禄三叔捎来了芭蕉柑橘,劝张世聪多吃几个,但他婉言拒绝说:“不,我们什么时候都要和同志们‘分柑同味’呀!”顽固派驱赶群众并村迁居,企图断绝群众对游击队的援助。乡亲们在逃难时埋下了一些谷种、杂粮,他们看到游击队没有吃,便偷偷告诉,还再三叮嘱:“你们挨饿了,挖出来吃吧!”群众的信任与关心,真正体现了军民鱼水深情。在大成枫木根垌麻枫窝深山老木隐蔽期间,白天为了不让敌人发现,只好在夜里做饭,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情况下用田水做饭,连蚂蟥也舀到锅里和米一起煮。有一天吃粥时,战士发现稀粥里有蚂蟥不免皱着眉头。平时沉默寡言的世聪同志,却风趣地对同志们说:“同志们,吃吧,这是山里的沙虫粥哩,比起当年井冈山红军吃的我们要强多了。革命餐好味道呀!”说得大家暖烘烘热乎乎的,山上顿时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的气氛。这就是革命老区军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最真实的写照。

四、鱼水情深,生死相依的光荣传统是钦廉四属地方革命武装斗争的崇高情怀

在战火烽飞的战争年代,老区人民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始终团结一心、生死相依、患难与共,呈现出党群一致、军民一家、情浓于血的生动景象。这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前提,也是我们党和军队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大家都知道,钦廉四属革命武装斗争既有波澜壮阔的战斗场面,同时也有战友间的关爱和军民鱼水情的美好插曲。“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长篇革命历史文献《张世聪传》中记叙的桂东南抗战英雄——张世聪的两个小故事就是最真实、最生动的例证。故事一,步行与骑马:春雨滂沱,山路翻浆,又湿又滑。张世聪清晨从柑子根小学出发,走到金街小学,再走到红岭小学、白石水中心小学,天色漆黑回到勾刀水村家中,已是彼乏得步履都有些踉跄。那身黑粗麻便服被雨水淋湿被汗水浸湿被泥水污染,又被体温烘干,也不知是几湿几干,都变得有些板结僵硬;草鞋走掉了一只,赤脚满是泥疗。“二叔婆”黄月成急忙迎上前,把丈夫搀扶进门坐下,眼里满蓄心疼怜爱的泪水,为丈夫端上一杯姜糖热茶。就在这时,共产党员八叔黄池江、三权黄家禄等一大群勾刀水、红岭、柑子根等村的乡亲们涌了进来。黄池江打开一个小布袋,往桌上一倒,几个银元,几个银毫,还有一些元、角、分纸币,堆放在张世聪眼前。乡亲们看到张世聪经常往返于柑子根小学、东馆小学、金街小学、红岭小学、白石水中心小学五所学校之间,一天得走几十里路,大部分还是山路,实在太累。大家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自发自愿捐了一些钱,想给张世聪买匹马骑。黄池江把桌上的钱一个一个放在手心垒好,把纸币一张一张叠好,再放回小布袋,双手捧着送给张世聪。张世聪双手接过,又双手送还到黄池江手里。黄池江有点更咽:“二叔啊,你太辛苦了,你做五所学校的总校长,工资报酬分文都不要,全部都拿来办夜校,拿来帮助贫苦人,还翻山越岭白天黑夜地为我们,累得又瘦又老都不像个年轻人了,我们看着就心痛。凑点钱给你买匹马骑,办事少辛苦点,并不过分呀!要么用学田粮米买马也是可以呀……”黄池江再把钱推给张世聪,被张世聪坚决挡回。张世聪爽朗大笑:“太感激大家的好意了,这钱,都是大家的辛苦钱、血汗钱、养家活命钱,我一分一厘也不能要,学田的钱也不能用!马也不用买,还是走路好,累了好好睡一觉,第二天又精神十足了。等抗战胜利,革命成功,农民兄弟生活好了,大家都有马骑了,我再骑马也不迟……”故事之二,口服心服:刚开完合浦县抗日青年代表大会,张世聪就抄近道往回赶,从张黄回到白石水中心小学,已是三星偏正午夜时分……张世聪赶了三十多里崎岖山路从张黄区回到白石水中心小学时,枫木根垌大田坝的黄三叔也赶了十几二十里山路,早已等候在校门前。黄三叔夫妻为了一点小事吵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互不相让,越吵越厉害,差点打了起来。黄三叔越想越气,憋着一肚子气不想跟任何人诉说又气闷难耐,赶了十几二十里山路,来找乡亲们认为最有本事最令人信服、也是他最崇拜最信服的张世聪张二叔,来明断他的家务事。老实巴交,偏强耿直的黄三叔并不管张世聪已是又累又饿,在校门口就拉住张世聪噼哩啪啦一通倾诉。张世聪等他情绪稍稍平复,哈哈一笑,把黄三叔请进了校长办公室兼卧室。在桌上的那盏楠木油灯时明时暗的灯光下,他俩像亲兄弟,又像知心朋友,促膝交谈,从午夜一直谈到破晓,一直谈到黄三叔站起,恭恭敬敬朝张世聪鞠了一躬,心服口服,高高兴兴回家。下午,黄三叔夫妻和和美美双双专程前来白石水中心小学感谢张世聪,送上一筐自家种的金黄的甜柑橘。张世聪把这筐柑橘全部分送给了学校的教职员工和乡亲们。他一面说:“分柑同味,人人有份……”大家吃着甜滋滋的柑橘,情不自禁想问:“张二叔,你究竟跟黄三叔讲了多少道理,讲了什么道理,讲得老实巴交、倔强耿直的黄三叔气闷满腹、怨怒冲冲而来,口服心服、高高兴兴而去……”。这就是共产党人与老区人民的鱼水情深。

老区精神博大精深,是党领导亿万老区人民几十年浴血奋战凝结而成的精神结晶和宝贵财富。至此,笔者想用中国老促会会长支树平最近在全国老区宣传工作会议的一段精辟论述作为本文的结论:爱党信党是老区精神的政治灵魂,体现了老区军民对党的无比信赖和无限忠诚;无私奉献是老区精神的根本要求,体现了老区军民舍生忘死、勇于牺牲的博大胸怀;艰苦奋斗是老区精神的实践品质,体现了老区军民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革命斗志;敢于胜利是老区精神的鲜明特征,体现了老区军民敢于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的英勇气概;开拓创新是老区精神的动力之源,体现了老区军民用一个个不凡创举赢得胜利的伟大智慧;休戚与共是老区精神的生动诠释,体现了老区军民鱼水情深、生死相依的亲密关系和血肉联系。老区精神这些内涵要义是老区人民在战火中熔炼、用鲜血和汗水凝结而成的,每一个内涵要义后面都有大量可歌泣的英雄事迹。我们要用生动感人的事例来诠释宣传,帮助人民领悟老区精神的真谛,把老区精神真正融入血脉。

让老区精神永放光芒!

编辑:白雨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