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五大连池市朝阳山抗日根据地与抗联第三路军

2023/06/16  浏览量:   作者:五大连池市老促会 张忠良  来源:中国老区网

五大连池市(原德都县)朝阳山位于五大连池市北部,地处小兴安岭南麓。抗日战争时期,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部在朝阳山的大横山成立,朝阳山成为抗联第三路军抗日根据地和北满抗日斗争指挥中心,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做出了重要历史贡献,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五大连池人不忘抗联将士的遗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上正在发扬和传承着抗联精神。

一、朝阳山抗联第三路军抗日根据地

“为适应在黑嫩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的需要。1939年5月30日。抗联第三路军在德都县东北朝阳山后方根据地正式宣告成立,第三路军是在抗联第三、第六、第九、第十一军的基础上组建的,全军共有500余人”。(引自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东北抗日联军军史丛书——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186页)东北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部设在德都县朝阳山区的大横山西北坡的山坳里。张寿篯(李兆麟)任总指挥,许亨植任总参谋长,冯仲云任抗联第三路军政委。

第三路军成立当天,中共北满省委以总指挥张寿篯(李兆麟)、总参谋长许亨植以全体指战员的名义,发表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成立宣言》、《张寿篯等为成立东北抗联第三路军呈国府电》、《张寿篯等为成立东北抗联第三路军致抗联第一、二路军通电》、《张寿篯为成立抗联第三路军致马占山及第八路军游击师通电》等文件。金策起草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成立宣言》,表达了第三路军将士的坚定信念和必胜信心。

第三路军总指挥部成立后,为加强各地抗日游击战争的领导,总指挥部决定正式成立三个地区性指挥部。1、龙北指挥部,由第三军军长许亨植任指挥(后由第六军参谋长冯治纲任指挥)。该指挥部领导第一、第三支队。其活动区域为海伦、讷河、嫩江、德都、龙门、通北、克山、克东一带。2、龙南指挥部,由第十一军一师师长李景荫指挥,负责领导独立第一师、第二师以及第四支队所属第九军第二师。其活动区域为绥棱、庆城、铁力、绥化、木兰、巴彦一带。3、下江指挥部,由第六军一师师长徐光海指挥,负责对活动在松花江下游地区的北满抗联留守部队的领导(后因徐光海牺牲,指挥部未能正式成立)。第三路军总指挥部为最高指挥机关,各地指挥部为就近指挥单位,各支队为战斗行动单位。

第三路军总指挥部的成立,使北满抗联部队实行了领导上、指挥上、军事上和纪律上的统一,内部更加巩固。使北满抗联部队有了稳定的抗日后方根据地。有力的促进了北满抗日运动的深入发展,将黑嫩平原抗日游击战争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为什么抗联第三路军抗日根据地和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部建立在朝阳山?

(一)建立朝阳山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斗争形势的需要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国抗战爆发,大大鼓舞了东北抗日军民的斗志。但这一大好形势并没有减轻东北抗日军民所承受的压力。日本侵略者为了巩固在东北的殖民统治,加紧了对东北抗日联军的“讨伐”。从1937年冬开始,日军的“讨伐”重点,由东、南满转向松花江下游的伪三江省地区,妄图将在这一带活动的北满抗联部队“聚而歼之”。由于日军的疯狂“围剿”,北满抗联部队的第三、第六、第九、第十一各军部队大量减员,许多师、团干部牺牲,一些地方党组织和群众抗日团体跌遭破坏,抗联部队活动区域不断缩小,面临被敌人围歼的险境,东北抗联各军不得不由人口较多的浅山区转入人口稀少的深山区,建立秘密营地和后方军事基地。

1936年9月18日珠汤联席会议成立了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和执委会后,根据珠汤联席会议关于“向日满统治环节薄弱的隙缝中突击”扩大抗联部队和拓展新游击区的决议精神,决定第三、第六军再次西征铁力、海伦,开辟黑嫩新游击区。1936年冬,北满临时省委连续召开了第一、第二次省委常委会议,根据敌强我弱的特点,进一步讨论了第三军的军事行动计划。指出我军必须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略战术,既不固守旧的游击区,又不完全失掉旧的游击区,迅速避开敌人大部队的正面进攻,迂回到敌人防守薄弱的地区去打击敌人,开辟新的游击区。根据这一精神,第三军司令部确定迅速率领主力部队西征铁力、海伦、龙门,然后插入黑嫩平原开展游击活动。1936年11月至1937年6月,第三军军长赵尚志亲自率领第三军西征部队,英勇出击,顽强作战,纵横千里,在松花江下游、小兴安岭山麓、北黑铁路沿线、黑龙江沿岸大小百余战。在五大连池的龙门、讷谟尔、二龙山一带的北黑铁路沿线打击日伪军。1938年6月在北满省委第八次常委会精神指导下,抗联部队开始分三批进行西征开辟新的游击区和抗日后方根据地,其中西北远征先遣队到达朝阳山。

为在黑嫩平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9年1月28日,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在铁力召开了第九次常委会议。会议总结了1938年5月以来党的工作,分析了北满抗日斗争的形势和我军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并重点讨论和确定了依托小兴安岭山区,在黑嫩平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重建根据地的活动方针。会议提出:关于开展黑嫩平原抗日游击战争的新方针,其特点是争取北满军事领导的统一,建立各区指挥部统一领导和指挥;继续组织远征队迎接深入热河和辽西的八路军游击队和马占山挺进军,并使之与其汇合;加强部队政治工作,巩固、扩大党组织,加强支部工作,保证党的领导作用;加强各部队活动区域的群众工作,领导群众进行抗日斗争;加强伪军工作,利用敌人内部矛盾争取其哗变抗日;提高政治警惕性,揭露并反对敌特奸细的各种阴谋活动。会议还指出:“绝不能忘记布置大屯中的秘密工作,如龙江腹地、嫩江、德都等原状区,应该采用这个策略、灵活运用之。”(引自中共北满临时省委第九次常委会议决议《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 24册第 260页)要在老游击区建立后方根据地,并要经常移动,以便进退自如,使敌人无法捉摸,要反对“冒险攻坚”、“蹲仓主义”,要与群众建立密切联系,并要加强侦查工作。在开辟新游击区时,尽量避免与强敌正面作战,不能轻举妄动、孤注一掷,要将平原的骑兵游击与山地的步兵游击结合起来,以有效地牵制敌人。

中共北满临时省委第九次常委会议是在北满抗联主力部队转移到黑嫩平原后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统一了北满党组织和抗联部队的思想认识,提高了抗联部队的战斗力,为黑嫩平原游击战争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会议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第三、第六军的党员同志要“打开现在的困难局面”,为黑嫩平原地区开展游击区,建立根据地的斗争做出应有的贡献。

1939年4月12日,在通河召开省执委第二次全体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书记张兰生、中共北满临时省委秘书长冯仲云。抗联第三军新编第三师师长许亨植带着金策(抗联第三军政治部主任)、张寿篯(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委员、北满抗联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第六军政委)在第九次常委会上作的决议出席了会议。会议分析了北满抗联部队转移到黑嫩平原后的斗争形势,提出了面临的战斗任务,进一步统一了北满抗联的军事领导,为开展黑嫩平原游击战争指明了方向。会议决定“将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员会之‘临时’二字除掉,而直称为中共北满省委员会。北省执委二次全会选举金策、张寿篯、冯仲云三同志组织新省委常委,而以金策同志担任北满省委书记,张寿篯同志担任组织部长、冯仲云同志担任宣传部长。”并确定了常委分工:“估计到下江的艰苦,龙北的重要,因此全会特派冯仲云同志到下江担任省委代表之工作,及张寿篯同志到龙北担任省委责任代表。北满新常委要并以最大努力设法打通与中央联络关系,经常向中央作报告。”会议决定“二全会特决定正式改选北满抗联总部,而正式成立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并成立三路军总指挥部。总指挥由张寿篯同志担任,总参谋长由许亨植同志担任,李华堂同志担任副总指挥(暂不发表)。(引自《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4册第398页——《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执行委员会第二次全会决议》)。

为筹备建立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1939年北满省委发表了,《抗联第三路军成立的通知》,通知指出:“必须立即召集会议,详细的研究和讨论三路军之成立,在北满反日游击运动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并抗联各部精城(文件原字)团结在三路军内,以争取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之胜利。”(引自《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58册第129页)。1939年5月,中共北满省委发出了《中共北满临时省执行委员第二次全会通告第一号》—--成立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一九三九年五月)。指出:“三路军应以最大的民族革命的热诚、信心、勇气、毅力去实现三路军内部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军事计划、统一武装、统一待遇、统一纪律……站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共同负责,共同发展,共同胜利的立场,与一、二路军及马占山游击师及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东北挺进军及东北其他一切反日队伍配合呼应,准备成立全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引自《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5册第2页)。通告中所提到的几个“统一”,其实质就是最大限度地凝聚和巩固北满抗联部队的力量,坚持和发展北满抗日斗争,这也正是成立抗联第三路军的意义所在。

(二)朝阳山具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区位条件

朝阳山区地处伪满洲国北安省、嫩江省、黑河省三省的交界地带,这里有山、有水等有利地形、地势。西与西南有巴尔嘎勒河和小边河,中部与东北是乌库因河和七十里河、四条河流由南向北纵贯朝阳山区后注入北部科洛河。区内峰峦叠障,沟壑纵横、林木丛生。抗日战争时期的朝阳山区腹地的大横山(又称朝阳山)、石荧山(又称石人山)、现朝阳山(亦称零点岗)的中心地带,以及科洛河以南,小边河以东,七十里河以西,克查山以北的边缘地带,方圆百余里。中心区的三座大山连绵数十峰,森林茂密,地势险要。它北依洛河山,东临沼泽地,南以克查山为屏障,西有魂阵黑瞎子沟为通道,是一个有山、有水,既有利于运动出击,又便于迂回转移的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

(三)朝阳山具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群众基础

1932年9月,日军入侵,德都县沦陷。全县人民陷入日本军国主义者和伪满统治者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繁重的经济剥削之下。日本军国主义者为把中国变为其永久的殖民地,把东北地区建成它侵略中国和入侵苏联的后方基地,除对中国人民进行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外,开始有计划地从日本和朝鲜向中国东北地区大量移民,建设开拓团。日本侵略者从1936年开始在德都县境内建立19个日本开拓团和2个朝鲜开拓团,同时,还搜罗了一些卖国求荣的汉奸走狗组成了伪县公署、警务科、警察署等各种专政机构。此外,还在龙镇建设了飞机场、铁路警护分团、山林警察队、宪兵队对抗日军民和民众进行血腥统治和镇压。

王鸿图支援马占山。德都县双泉村的乡绅王鸿图,于1932年11月援助了“江桥抗战”失利后退入德都境内的著名抗日将领马占山,为马占山部队筹措粮食、枪械、马匹、款项,为马占山部队买好马200匹,使马占山部队得到休整,增强了战斗力。此后王鸿图多次派人给马占山部队运送粮草,直至其部队撤离德都县为止。后来有人告密,日本宪兵将他家抓来的12人,在龙门山一个大空房里,进行大屠杀,其中一人没死,趁夜色逃出,成为“龙门山惨案”的唯一幸存者和见证人。

“平康德”义军反满抗日。“平康德”义军首领邓文山1905年5月3日出生于辽宁省建昌县二道湾子乡大北沟村的农民家庭。1919年春随父邓存珍移居黑龙江省德都县红霍尔基屯(现团结乡团结村)。

邓文山在“九·一八”事变后,投奔了马占山将军领导下的抗日义勇军,被任为骑兵团团长,曾参加过著名的江桥抗战。后因失利,率部退往深山密林的德都县龙门山地区。1934年3月,值伪满洲国建国2周年改帝号“康德”之际,邓文山组织一些不甘受压迫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在德都县红霍尔基附近的村屯,拉起了一百多人的抗日队伍。它以催垮日伪统治为目的,高举反满抗日的旗帜,报号“平康德”。这支队伍后来扩展到北起塔河,南至宁年(今富裕县),东至海伦,西达兴安的广大地区。他们纵横驰骋于讷河、嫩江、克山和五大连池等地,数千之众多次与日、伪军交战,令敌闻风丧胆。到了1935年,邓文山威名远扬,震慑敌胆,他被敌人定为破坏“强人治安”要犯,四处悬赏缉拿。邓文山对此置之一笑,毫不理会,仍率部寻机杀敌,打了许多漂亮仗。

“平康德”部纪律严明,规定有“五要五不准”的约法,即:要听从指挥,要保守机密,要团结关照,借东西要还,买东西要给钱;不准打骂百姓,不准抢东西,不准挑吃喝,不准私自离队,不准侮辱妇女,还设有稽查员。“平康德”不仅名震黑龙江,而且还远播海外。苏联政府对他十分重视,派来特工人员韩东久(黑河人)与邓秘密接头,转达苏方意图,希望邓把队伍拉到黑龙江沿岸,背靠苏联抗战,一旦危急则可撤到苏联境内。1936年2月邓接受邀请,带杨老五、刘景和、刘景洲等欣然前往。同月末,从三站的白石砬子过黑龙江到苏联海兰泡。邓文山到苏联海兰泡受到热情接待,在海兰泡住了40多天,眼界大开,懂得了许多前所未闻的革命道理。苏联取得的革命成就,更激发了他抗日救国的热情,坚定了抗日救国的信心。他决心抗日到底,把多灾多难的中国从日寇铁蹄下解救出来,建成一个像苏联那样平等、自由、强盛的国家。从此,他抗日救国思想日渐明确和坚定。

邓文山从苏联考察回国后,决意接受苏联建议,把所有拥戴他的各部都带去中苏边境,组建抗日联军。邓文山于1936年4月率队回到德都一带,并通知各部到北山集合。他一面加强了抗日宣传活动,一面派人与东北抗日联军联络。他曾派人同驻扎在三江省汤原地区的三师联系,八团团长王明贵接待过他的联络人员。抗联领导人建议邓文山成立一个统一的抗日组织,并建议他们要在五大连池地区,坚持依靠群众,开展抗日斗争,以待时机成熟,共同联合起来,打击日本侵略者。

1936年8月,邓文山在茂山召集各山头首领开会,以求重新整顿队伍,扩大武装,成立统一组织。不料,被叛徒告密,会中遭到十倍与己的日伪军包围,历经苦战,弹尽粮绝,终以重大伤亡代价,换得少数人的突围。

1936年9月末,邓文山率属下一百多人迂回到茂山,但仍未冲破敌人的包围圈。“平康德”部茂山突围后,又几经转战拼杀,最后只剩下三十多人。1936年10月,邓文山率部回到本屯红霍尔基北部山林中潜伏起来。因敌人封锁,给养困难,11月初,邓文山忍痛解散队伍,安排十几名弟兄潜伏起来。

日伪当局为打击“平康德”,已乘机对抗日志士的家属进行了灭绝人性的查抄和洗劫。他同族人房屋财产全被焚毁,全家十六口人,除一妻一嫂死里逃生外,其余尽遭杀害。邓文山得知这一惨讯后,秘密夜间回宅接走一妻一嫂,只带二名随行人员潜回凌南(现为辽宁省建昌县)原籍。为报国恨家仇,实现抗日抱负,1937年4月初,“平康德”又组织起一支30多人的抗日队伍,后发展到百余人,又在辽西的凌南一带继续坚持抗日斗争。正在其抗日武装重振威名的时候,于1938年5月28日,在与日伪军一次遭遇战中,邓文山被炮轰头颅,后因伤口感染,于6月4日为国捐躯,时年仅33岁。

发动群众抗日,建立“抗日救国会”组织。1936年冬,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召开的第一、第二次常委会上,根据当时敌强我弱的特点决定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略战术,避开日伪军的正面作战部队,迂回到敌后开辟新的游击区域,以粉碎日伪军企图把抗日联军“聚歼”在汤原根据地的阴谋。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司令部决定主力部队西征铁力、海伦、龙门,然后插入黑嫩平原开展游击活动(一般称第一次西征)。同年12月,抗联三军军长赵尚志率领三军司令部少年连和一师一部共150多人向通北、龙门一带远征。1937年3月下旬到达德都县的龙门地区。4月27日凌晨,在距龙门镇东2公里处伏击日军町田“讨伐队”,全歼日军町田少佐以下21人,缴获敌人全部枪支弹药。此后,开始在德都县境内的龙门、讷谟尔、二龙山一带的北黑铁路沿线打击日伪军,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救国会”,扩大和提高了抗日联军的声望和政治影响,为后来开辟以朝阳山为依托的黑嫩平原抗日游击区奠定了群众基础。

1938年6月初,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在通河召开第八次常委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毛泽东《论持久战》的战略思想,为了保存和发展抗日装力量,决定突破日伪军的包围,组织三、六、九、十一军向西北远征(称第二次西征)。由三军三师八团(40人携带2挺机枪)和六军十一师六团(40人),组成了80人的西北远征先遣队,向德都县五大连池地区远征。西北远征先遣队每到一处,广泛联系群众,宣传抗日主张。

1938年12月底北满抗联西征部队统一编成四个支队和两个独立师并成立了龙南、龙北两个临时指挥部。抗联龙北部队第二支队,在冯治纲和王钧的率领下,根据总指挥部关于广泛开展平原游击战的指示,由北安进入德都界的龙镇以北,横跨北黑铁路到达龙门山,创建了龙门山兵站。冯治纲和王钧利用这个机会观察五大连池的地形,为在这一代活动做准备。他们到德都讷谟尔河北的牛营子(今双泉镇一心村)、石头房子(今双泉镇青石村)、药泉山的北庙(今药泉山的钟灵寺)和双龙泉(今双泉镇双泉村)等村屯开展群众工作,向群众宣传抗日道理,宣传抗联部队是人民的子弟兵,和乡亲们是一家人,是帮助乡亲们求解放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和思想发动工作,老乡们了解了抗联是抗日的队伍并积极支援抗联抗日。在加强兵站军事基础建设,开展群众工作的同时,在讷谟尔河一带经常寻找敌人薄弱环节,以突击、夜袭、偷袭的战术,用轻骑兵伺机打击敌人,开展游击活动。1939年1月12日,在距德都县城东18公里处讷谟尔河南岸的田家船口屯伏击日伪军大获全胜。田家船口伏击战的胜利,迅速传遍了黑嫩平原,扩大了共产党的政治影响,提高了抗日联军的军威。

东北抗日联军在德都县境内开辟抗日游击区打击日伪军期间,每到一个地方就广泛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发动群众抗日,积极发展抗日救国会组织。前后在马子良屯、腰张家屯、娇立中屯、老道窝棚屯、王大犁屯、托密浅屯、张大窝堡、徐老猫子屯、双龙泉屯、朝鲜屯、务本屯、讷谟尔屯等地建立10多个抗日救国会,发展会员200多人。这些抗日救国会组织,团结和发动广大爱国群众投入抗日斗争,在十分艰险的条件下,冒着坐牢杀头的危险,为抗日联军拉山带路,购置运送粮食、被服、药品、各种军需和生活用品,掩护伤员养伤。有些爱国者因参加抗日斗争受到日伪统治者的迫害,甚至牺牲了宝贵的生命。具不完全统计,在革命战争时期,德都县(现五大连池市)参军人数达2032人,革命烈士96人,被杀害群众2012人,支前人数5468人。支前粮食50万吨,谷草251吨,药品51613件,担架1536付,鞋、帽、衣服12846件(双),马匹1264匹,车辆1050辆。

德都人民经过“平康德”反满抗日斗争历程,经过抗联部队的宣传和地下党组织的工作,在朝阳山周围建立了许多地下交通站、情报站和抗日救国会组织,有力地支援了抗联部队,为朝阳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

(四)抗联北征部队开辟朝阳山根据地

1938年10月15日,由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常委、第三军政治部主任金策主持召开了第三军、第六军主要干部临时会议,会议决定组织两支队伍进行北征。第二支北征部队由第三军三师八团一连、第六军一师六团、六军二师教导队共80余人组成西北远征先遣队,由第三军新编第三师师长张光迪和第六军组织科长陈雷分别任军事、政治负责人,向德都县、五大连池、讷河、嫩江一带继续远征。11月中旬,张光迪、陈雷和部队的同志宿营在在朝阳山一个名叫“天德”金矿的几栋旧房子里。部队在朝阳山活动几天,详细了解了朝阳山的山势地形和通往四面八方的道路隘口,向当地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扩大抗日联军的影响。几天后,部队过科洛河继续向嫩江出发。部队虽然没有在朝阳山停下来,但为后来部队开辟游击区,建立朝阳山抗日后方根据地起到了前导作用和宣传作用。

第二支队由第三军五师八团二连和第六军二师十一、十二团部分战士组成,支队长兼政治委员冯治纲。部队改编后,抗联龙北部队第二支队。在冯治纲和王钧率领下,根据总指挥部关于广泛开展平原游击战的指示,坚持与敌人周旋。1939年1月和2月。进入德都后打了田家船口屯伏击战和谷家窑屯突围战两场漂亮胜仗,然后进入朝阳山小边河建立了抗日后方根据地,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指挥部和后勤机关就设在朝阳山小边河北岸(现在的朝阳山镇边河村南三公里处)。小边河抗日后方根据地地是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第二支队在朝阳山开辟和形成的最早的一个后方基地。冯治纲亲自带领教导队长曹玉奎和他的警卫员裴海峰三人回海伦八道林子六军军部。向政委李兆麟和省委汇报德都平原的情况。冯治纲在汇报时说“我和王钧同志指挥十二团(第二支队)教导队,在田家船口和谷家窑打了两次重大的胜利战斗,缴过来的枪支弹药和军服大大的装备了我们的部队,从而进一步加强了我们的战斗力量。敌人从这两次战斗中也知道了中国人民是不好惹的,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也不得不收拾起来。”“这两次战斗的胜利,大大的振奋了人心,鼓舞了德都县广大人民的反日热情,请示省委派地方工作人员来德都、讷河、嫩江、克山等县发展地方组织和群众抗日救国会,来领导群众抗日。我军威远振,把握时机,在这里建立后方基地,继续配合地方组织活动,巩固群众的抗日热忱,使更多的群众受到启发和教育,使更多的人民群众参加到对日斗争中来。”北满省委领导听取汇报后,同意冯治纲的意见。李兆麟提出了根据地建设的重要性,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政策。北满省委领导还指出,作为部队的后方必须有山有水,有群众基础,这样的地方才是适于开展游击战争的地方,德都县朝阳山地区就符合这些条件。首先,德都县在伪北安省、伪嫩江省、伪黑河省三省的交界地带,这里有山、有水,又有火山、石龙等有利地形、地势。其次,这里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九.一八”事变后,“平康德”的部队在这一带活动过,这里的人民富有反抗精神。于是,北满省委决定在朝阳山建立抗日根据地,进一步发展壮大抗日武装。同时,派原下江特委组织部长小孔、原六军留守团团长耿殿军、汤原洼区区委书记尹子奎,三军少年连指导员陈靖山等6人,深入讷河、德都、嫩江、克山等地开展地方工作,与抗联部队互相配合,协同作战,开展地方党的工作,发动群众,配合抗联打击日本侵略者,开辟新的抗日游击区。1939年3月8日,李兆麟率军部教导队亲临德都地区,到以冯治纲为二支队长的第二支队检查指导工作。他指示“在敌强我弱的统治区域内开展游击活动,不能固守在一个地方,要贯彻抗日游击战争中的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才能有力地打击敌人,保存自己”。根据李兆麟的指示,抗联第二支队以朝阳山小边河后方基地为依托,抓住有利时机,主动出击,在德都、讷河、克山,嫩江,阿荣旗等地,广泛发动群众,积极依靠人民,开展机动灵活、出奇制胜的平原游击战。他们把战略防御变成战略进攻,把持久战变成速决战,巧妙的运用游击战的各种战术打击敌人,取得了多次战斗胜利,为建立朝阳山抗日根据地和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部设立在朝阳山奠定了基础。

由于抗日斗争形势的需要和北满省委的重要决定,由于朝阳山的重要地理位置和德都人民反满抗日斗争的群众基础,,朝阳山成为抗联第三路军的抗日后方根据地,成为北满抗日斗争指挥中心。

二、朝阳山抗日根据地的历史地位

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部在朝阳山成立后,朝阳山就成为中共北满省委的驻地,设有政治部、秘书处、电台等机构。为了培训抗联干部,设立了军政干校,同时设立了后方被服厂、后方医院、修械所、战备仓库等。朝阳山成为中共北满省委和抗联第三路军机构设置最完善的抗日根据地。

抗联第三路军在抗日斗争环境对我军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在中共北满省委的领导下,以朝阳山根据地为依托,在黑嫩平原上开展抗日游击战,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抗联第三路军以朝阳山为根据地,1938年底袭击嫩江一号飞机场;1939年5月奇袭北兴镇;1939年9月攻克讷河县城;1940年9月25日夜袭克山县城。他们的战斗足迹遍布德都、讷河、嫩江、布奇克、阿荣旗、绥棱、拜泉、克山、黑河等广大地区。

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部成立后,龙北部队根据总指挥部关于广泛开展平原游击战的指示,利用日本侵略者在中蒙边界诺门汗地区向苏联挑衅,日苏军队发生战事之机,以德都县朝阳山为依托,在德都、讷河、克山、嫩江、北安、通北、龙镇等地区分散袭击敌人。主动出击敌人统治薄弱环节,勇敢杀敌,攻袭了许多城镇和伪警察署、所,消灭许多敌人。同时,朝阳山抗联第三路军指挥部也发生了重大牺牲,史称“朝阳山保卫战”。1940年7月19日,朝阳山三路军指挥部张兰生、赵敬夫、崔玉珠(朝鲜族)以及教导队17名战士在这次激战中壮烈牺牲。1940年12月28日,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警卫团回到了朝阳山,并在这里举行了追悼大会,沉痛悼念在朝阳山保卫战中英勇牺牲的20名烈士。抗联第三路军政治委员冯仲云致悼词并敬献了挽联。挽联中写到:“为民族生存,数载苦斗,忠魂长绕朝阳岭;求国家独立,千里转战,热血洒遍嫩江畔”,高度概括了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历史。

据不完全统计仅1939年到1940年抗联第三路军的龙北部队与敌人进行大小战斗300余次,攻克包括讷河、克山县城在内的城镇27处,袭击火车站5处,颠覆日军军列2次,袭击日军飞机场2处,炸毁飞机8架,俘虏敌伪军警1557人,歼敌500余人(其中百分之八十是日军)。缴获轻机枪7挺、迫击炮4门、步枪1251支、手枪210支。抗联第三路军由单纯的游击战,变为攻坚战,开创了北满地区抗日战争的新局面。

另据敌伪资料记载,抗联第三路军各部队在1939年6月至12月的半年的时间里,共进行战斗236次,其中“袭击”161次,“交战”75次。日伪当局也不得不承认,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在北安省一带及黑龙江省北部地区,与‘诺门汗事件’之进展相呼应,疯狂进行频繁袭击与群众宣传抗日,致使治安不佳地区显著扩大,且是人心动摇”。抗联第三路军在德都、五大连池、北安、黑河、嫩江、讷河一带声名大震,使敌人大吹大擂的“黑(河)、北(安)、龙(江)三省汇攻计划”和会师五大连池的狂妄图谋彻底破产。

抗联第三路军以朝阳山为抗日根据地,使北满抗联部队领导上、指挥上、军事上和纪律上实现了统一,朝阳山抗日根据地成为北满抗日斗争指挥中心;抗联第三路军在朝阳山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修械所、被服厂、军政干校、后方医院、战备仓库等后勤保障机构,军政干校为部队培育了大批军地干部。朝阳山抗日根据地是东北抗日联军级别最高、机构最全、时间最长、作用最大的抗日根据地,使北满抗联部队有了稳定的抗日后方基地;抗联第三路军以朝阳山为抗日根据地开展的抗日斗争,有力的钳制了敌人调集大批兵力入关,积极配合了抗联第一、第二路军在南满和吉东的抗日斗争,有效地支援了全国的全面抗战。朝阳山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三、抗联精神在五大连池传承发扬

在1936年11月至1941年11月的5年多时间里,抗联将士在党的领导下,利用朝阳山的有利地形、在抗日群众的支援下,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打击日本侵略者,形成了伟大的抗联精神。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大连池老区人民,不忘先烈,不忘历史,不忘抗联第三路军,正在传承着抗联精神。

挖掘抗联红色历史。1984年,德都县委、县政府邀请抗联将领陈雷、王明贵等回访朝阳山抗联根据地旧址,寻找战斗遗址、遗迹,缅怀长眠于朝阳山的抗联将士。1986年6月14日,德都县举办抗联老干部回访座谈会。抗联老干部陈雷、王明贵、王钧、李敏、马云峰等重访朝阳山,用亲身的革命斗争经历向老区人民进行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2013年开始进行了抢救性搜集抗联资料和保护抗联遗址群工作。持续加大对朝阳山抗联遗址群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开发力度,先后启动东北抗联第三路军史料挖掘、文物征集、遗址修复和朝阳山抗联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等工作,切实保护好传承好弥足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编纂了《五大连池市革命老区发展史》、《100首抗联歌曲》、《100个抗联故事》等抗联历史丛书,弘扬传承东北抗联精神,让抗联精神财富历久弥新、薪火相传。

开展抗联遗址保护。为了传承和弘扬抗联精神,使抗联精神融入到五大连池人的精神血脉,五大连池市开展了保护和开发朝阳山抗联文化资源工作。初步规划和建立了面积60多平方公里的朝阳山抗联遗址群,真实、全面的再现了东北抗联斗争历史,是开展红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打开的历史教科书。遗址群包括后方基地遗址区、石莹山鹰嘴崖军政干校、枪械所遗址区,大横山总指挥部遗址区、乌库音后方医院、被服厂遗址区、金山旧金矿抗联遗址区等。朝阳山抗联遗址群,在2005年1月31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黑龙江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黑政发〔2005〕5号》文件中,把五大连池市朝阳山抗联第三路军遗址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设抗联纪念场馆。2017年在抗联第三路军指挥部遗址的大横山下建设了“东北抗联烈士纪念碑”和烈士陵园;2017年7月1日,朝阳乡建成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朝阳山纪念馆”;2020年在五大连池市建成了“东北抗联博物馆五大连池分馆”。2021年开始建设朝阳山红色文化公园,占地面积27.5公顷。主要山门改造、绿化、亮化,景观小品的打造,标识系统等项目。建设内容为大横山遗址区、石莹山遗址区、小金河遗址区、小边河遗址区。为纪念抗联第三路军抗日斗争史实,传承抗联精神提供了载体。

开展纪念抗联活动。在抗联第三路军成立70周年、75周年、80周年纪念日以及建党一百周年,五大连池市委市政府都举办大型纪念活动,邀请国内著名军事专家及学者、抗联老战士及英雄后人、抗联文化研究会来到朝阳山参加系列活动,通过开展抗联故事会、纪念文艺演出、大型图片展、抗联精神研讨会、烈士公祭等一系列活动,宣传抗联第三路军的丰功伟绩,宣传抗联精神。

开展抗联精神培训。2017年朝阳山开始开展抗联精神培训活动,2020年建设了朝阳山东北抗联精神教育基地(一期)项目,总建筑面积9430.56平方米,学员民宿17栋,综合培训中心1栋,2021年6月30日正式投入使用,具备284人住宿、300人就餐、300人同时上课的功能。研发了讲党课(已研究成型东北抗联精神、革命理想高于天、百年党史等多方面题材的党课20余节)、重走抗联路、做抗联饭、情感教学、抗联舞台剧、情景教学、参观体验教学、访谈教学、场馆教学和抗联专家答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为学员提供可供选择的教学课程30余节。规划完成了1-15天的培训班次基础课程。制作了朝阳山东北抗联精神现场教学点宣传片、宣传旗、宣传图册、手绘地图。截止2022年底接待班次600余个,70000余人次。

抗联精神教育基地。2017年初,朝阳山抗联红色旅游景区,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确定为国家AAA级国家级旅游区知名品牌;2019年9月被省委确定为省级党史教育基地;10月晋升为第八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6月被国家四部委命名为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2020年8月景区内的边河村被评为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020年11月被评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单位;2020年11月被黑龙江省政府命名为全省第七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1年11月五大连池市委党校被黑龙江省委党校和黑龙江省老区建设促进会授予东北抗联精神现场教学基地;2022年获得黑龙江省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2022年10月朝阳山镇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以朝阳山为抗日根据地,以为国捐躯的气概书写了光辉的篇章。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中共北满省委和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指战员,始终坚定驱逐日本侵略者,实现民族的自由、独立和解放的信念。正是有了这种信念,他们才能勇敢的与数量上和装备上都远远超过自己数十倍的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正是有了这种信念,才使他们于枪林弹雨中、于艰难困苦中,出生入死,不畏艰险,为民族独立而战;也正是有了这种信念,中华民族才筑起了钢铁般的长城,团结一心,共御敌侮,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那场残酷而又血腥的战争中,在那用笔墨难以形容的艰难困苦的斗争环境下,英勇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创造了人间的奇迹,在斗争中形成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在伟大的抗日斗争中,朝阳山抗日根据地和五大连池老区人民,为抗日斗争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和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在斗争中形成了老区精神。抗联精神、老区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之一,五大连池人民正发扬抗联精神、老区精神,按照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求,在抗联第三路军战斗过的土地上谱写新的华章。

编辑:周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