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驻马店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初期的历史地位

2024/02/16  浏览量:   作者:王太广 陈啟尤 李国宁  来源:中国老区网

抗日战争初期,河南省驻马店革命老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共河南省委、中共中央中原局相继进驻确山竹沟,刘少奇、李先念、朱理治、彭雪枫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组织领导河南和中原地区的抗日战争,使驻马店这片红色热土成为河南乃至华中抗日战争的指挥中心,成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原地区发展的重要基地和战略支撑点。我党在驻马店革命老区培养了大批党政军骨干,新四军二师一部、四师和五师的基干部队都是在这里发展壮大并向华中战场输送了大批武装力量,驻马店革命老区也是抗日战争初期团结友军和地方进步实力派的核心。驻马店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初期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并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驻马店革命老区是抗战初期我党在中原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支撑点

以确山竹沟为中心的豫南桐柏山区游击根据地,是在黄河以南八省坚持3年游击战争的十五处根据地之一,是张星江、王国华、周骏鸣、仝中玉等建立的革命根据地。党中央、长江局十分重视竹沟在中原的战略地位。1938年3月6日,党中央、毛主席根据整个华北几乎全部沦陷、西北形势紧迫、中原岌岌可危的情况,电示彭雪枫,“目前根据地仍应坚持陕甘边,但准备转移时最好是鄂豫皖边,望以大力发展该区工作”。彭雪枫到达竹沟后,首先整顿队伍,加强第八团队的建设,收编了豫南山区两股最大的土匪队伍安可祥、段永祥部,使八团扩大到1300多人,之后,八团主力开赴皖中敌后,发展成为新四军第二师。八团队伍东征后,为安置该部伤病员和官兵家属及处理其他善后事宜,经国民党中央政府同意,在竹沟设立第八团队留守处。八团队留守处的建立成为我党在国统区一个合法的公开办事机构,后来中共河南省委、中共中央中原局均在留守处掩护下开展工作。

1938年5月徐州失守后,中共河南省委由开封迁到竹沟。河南省委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徐州失守后对华中工作的指示》,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广泛开展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发展武装力量,使竹沟成为河南中共党的领导中心、领导和组织河南抗日游击战争的司令部。

1938年11月,党中央决定在竹沟建立中原局,长江以北的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地区党组织的工作归中原局领导。中原局成立后,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撤销了河南、湖北两省委,成立了豫鄂边、鄂豫皖、鄂中和鄂西北四个区党委和豫西、豫皖苏两省委。

1939年1月28日,刘少奇到达竹沟后,遵照党中央、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向敌后发展的总方针,对豫皖苏、豫鄂边、鄂豫皖、鄂中、鄂西北区党委作了重要指示,明确规定:沦陷区党的任务是建立、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立抗日根据地;未沦陷区党的任务是开展党的工作和群众工作,积蓄力量,准备抗日游击战争,支援敌后抗战。以刘少奇同志为书记的中原局,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很快打开了河南、湖北、安徽地区敌后抗日斗争的新局面,相继创建了豫皖苏、鄂豫皖、豫鄂边等敌后抗日根据地,使驻马店革命老区成为我党在华中抗战的指挥中心,形成了“我党在中原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阵地和战略支撑点”,实现了党中央发展华中的战略目的。

二、驻马店革命老区是中原抗日军政骨干的培训基地

中共河南省委迁驻竹沟后,随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不断高涨,华中各地以及武汉、上海等地的有志青年和学生,经各地党组织介绍到竹沟参加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1月14日,中共中央长江局作出《对鄂豫边工作决议》,要求河南省委应以竹沟为中心发展工作、“加紧发展党的组织”,明确指出“为了增强部队的战斗力量,设教导队,吸收青年学生,除训练参加部队工作以外,并帮助民众团体训练负责群众工作的干部”。河南省委决定在竹沟开办军政教导大队,为组建河南乃至华中抗日武装培训各级军政干部。

1938年2月下旬,由彭雪枫负责,按照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形式在竹沟开办第一期军政教导大队。教导大队每期3个月,到1939年10月共办4期,培训军政骨干近2000人。

为加强对各地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壮大革命力量,河南省委在竹沟开办党训班(对外称新兵队),负责培训全省各地的区、县级干部,两年时间内共培训干部1000多名。同时,创办了青训队,训练青年干部300多人;举办了电台、机要等专业训练班。从1938年至1939年,中原局、河南省委以八团队留守处的名义在竹沟通过各种形式共培训4000多人,除党训班的部分学员回原地工作外,大部分学员分配到敌后各部队和各抗日根据地工作,为党在中原地区独立自主地领导和开展抗日战争做了组织及思想上的准备。

由于河南省委和中原局大力开展党的干部培训工作,使河南及中原四省区的党组织得到迅速发展。到1939年春,河南除黄河以北、新黄河以东和豫东南地区之外,党员队伍发展到10000多人,并建立了10多个地委(特委、工委),60多个县委(中心县委、县工委),成为中原抗战的领导核心力量,为夺取中原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

三、驻马店革命老区向华中战场输送了大批武装力量

从1938年3月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队东征到1939年11月“竹沟惨案”前后的近两年时间里,驻马店革命老区先后向中原各地输送10多批武装力量,共4000多人。新四军二师一部、新四军四师和新四军五师的基干队伍都是从竹沟出发,会合各地党所领导的武装力量发展壮大起来的,新四军三师、七师也有从竹沟派去的干部和战士。

1938年3月,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队1300多人在团长周骏鸣带领下,奉命从竹沟挺进皖中,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1939年6月,以八团队为基础成立了新四军第五支队。“皖南事变”后,第四支队和第五支队于1941年2月整编为新四军第二师。

1938年7月,河南省委派肖望东带领一个先遣大队先期赴豫东敌后。1938年9月,彭雪枫、张震、岳夏等率领八团留守处的两个连和第二期教导队学员370多人,东进与吴芝圃领导的豫东抗日武装和从竹沟先期出发的肖望东带领的抗日先遣大队会合,组成新四军游击支队,开赴豫东、皖北敌后抗日,迅速开辟了豫皖苏边区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8年10月,信阳失守。为配合、支持国民党信阳县长李德纯抗日,河南省委于1938年12月派刘子厚、危拱之、王海山等同志率30多名教导队学员和干部前往信阳尖山与李德纯的武装会合,成立了信阳抗日挺进队。

1939年1月17日,李先念率领从竹沟留守处抽调的80多名战士和60多名干部组成的新四军独立大队,从竹沟南下。1939年4月,中原局派陈少敏同志率领50多名干部和竹沟留守处一个中队、信阳抗日挺进队两个中队400多人南下,与李先念、陶铸、杨学诚等率领的部队会合。1939年6月中旬,李先念、陈少敏将鄂中、豫南中共领导的武装统一整编为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

1939年10月中旬,刘少奇率中原局机关干部和武装力量300人,从竹沟出发,经确山、汝南、项城、沈丘,东进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后又继续挺进新四军军部,指挥大江南北的抗日斗争。

四、驻马店革命老区是抗日战争初期团结友军和地方进步实力派的核心

1938年6月,根据党中央指示,中共河南省委成立了以彭雪枫为首的统战委员会,负责对国民党第一、第五战区以及国民党驻军和各个专署的统战工作。统战委员会先后与国民党六十八军刘汝明、七十七军何基沣、十三军张轸、第一战区预备军总司令张钫及四川实力派邓锡侯建立了统战关系。特别是驻扎在豫南一带的国民党六十八军军长刘汝明,多次向竹沟留守处领导表态,保证不向竹沟进攻,如竹沟遭到他部攻击,愿提供弹药补充。该部直至解放战争时期仍与我党保持联系。此外,豫南特委对周围各县地方政权统战工作十分活跃。确山县基层保甲政权为共产党所掌握,驻马店老区周围10多个县的国民党地方政府都与我党建立了统战关系。遂平、确山、南召、叶县、西华、泌阳等县政府还主动要求竹沟留守处帮助地方开办抗日训练班。确山、泌阳等县的不少基层政权也为我党所掌握。

中原局进驻竹沟后,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有了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注意开展国民党上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除对驻马店周围的国民党各专员公署、县政府等开展工作外,还注意团结进步知识分子,要求各地党的组织进一步团结进步和中间的上层知识分子。中原局还要求,各区党委在独立自主的原则下,对国民党部队作统战工作,特别是在友军中做高级军官的工作,刘少奇同志曾亲自派刘贯一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到襄樊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处谈判,了解到国民党向我进攻的内幕后,使我党有了粉碎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的思想准备。这些统战工作对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我军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编辑:韩佳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