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这位爱国老人非常了不得,陈毅元帅曾为他赋挽诗

2024/07/23  浏览量:   作者: 海安市“两会”大公镇分会 王瑞华 罗进  来源:中国老区网

忍视神州竟陆沉,几人酣醉几人醒?

坚持晚节昭千古,誓挽狂澜励后生。

御侮力排朋党论,同仇谋止阋墙争。

海陵胜地多人杰,信国南归又见君。

大家对陈毅元帅的诗词都比较熟悉,但是以上这首“七律”诗可能有许多人还不知晓。韩国钧先生与陈毅元帅乃忘年之交,1942年春,陈毅元帅闻韩国钧陷敌不屈而死,赋诗以赞之悼念。

据《中国档案报》和中共南通市委党史资料记载:

1940年春,陈毅通过别人的介绍,开始和韩国钧通信,解释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韩国钧接信后,想到陈毅亲赴泰州,争取李明扬、李长江抗日的行动,不禁感慨万分,他书写一联赠陈毅,“注述六家胸有甲,立功万里胆包身”。陈毅随即回赠一联“杖国抗敌,古之遗直;乡居问政,华夏有人”,热情赞扬了韩的爱国精神。

韩国钧,字紫石,江苏海安镇人。光绪年间中举,任知县及吉林民政司、奉天交涉使司交涉使。北洋军阀政府时期,曾任江苏省民政长、安徽省巡按使、江苏省省长并一度兼督军,大革命前夕退居故里,是中间势力中有相当影响的代表人物。

1940年夏天,陈毅率军北渡、东进抗日后,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不断制造摩擦。9月初,陈毅率部在营溪击溃韩顽进攻,14日占领姜堰。韩国钧应陈毅之请,向韩德勤转述新四军和平愿望。然而,韩德勤一意孤行,调集大军于海安、姜堰一线相威胁。陈毅即写信给韩国钧,望其主持正义,召开苏北和平会议,以调息纷争。陈毅在信中说:“紫老为我省耆宿,德高望重,只要登高一呼,万民一定归从。”韩国钧欣然出面,多方联络。9月中旬,由他亲自主持,在海安召开了苏北上层人士座谈会。韩国钧在会上说:“西安事变恩来先生及中共大仁大义,此后只闻国民党限共反共,不闻中共有反国民党行为。新四军一再退让,韩德勤一再进攻,确属事实。”会后通电各方军事长官,调解苏北摩擦,提议“值此敌寇当前,尤为保全实力,团助对外,以期扫荡敌氛,收复失地。彼此纵有误会,亦应和平解决。”

黄桥决战胜利后,陈毅率部进驻海安,未及洗濯,即拜会韩国钧,说明黄桥事件完全是出自抗日自卫。韩国钧仰头大笑:“幸而将军指挥若定,战胜了韩德勤,不然老朽都是汉奸,在海安住不得了。”当即摆酒为陈毅洗尘,并邀陈毅住在他的后花园,二人均恨相见之晚。此后,韩国钧为“联抗”部队的建立,为曲塘和会和苏北临时参政会的召开,做了不少工作,并当选为参政会名誉议长。

1941年2月,日军占领海安,韩国钧避居海安镇北10多里徐家庄,1941年9月,日伪围困徐家庄。泰州日军旅团长南蒲、汪伪清乡委员会秘书长李士群、海安日军司令山下、东台日军司令达马等,纷纷涌到徐家庄,妄图威逼韩国钧出任汪伪江苏省省长。面对日伪的胁迫利诱,韩国钧正气凛然地一口回绝道:“老朽是中国人,宁死不当一天亡国奴。”达马气急败坏,妄想以刀枪威胁。韩国钧泰然自若,大声怒斥曰:“吾八十老翁,死何足畏,谄敌图生,誓不为也,请即枪毙!”南蒲眼见弄巧成拙,便请韩国钧题写墨宝以留念,韩国钧立即挥毫写下“日月不随南北转,古今难见水西流”的爱国诗句,表明誓死不从日伪的心迹。一计不成,日伪又生一计,改请韩国钧移居海安故居。韩国钧厉声作答:“垂死之人,不愿再见海安惨状!”日伪无可奈何,临走之时将其孙带往泰州作为人质,并布下兵力软禁韩国钧。1942年1月23日,忧愤难平的韩国钧在弥留之际,致电重庆国民参政会:“国钧风烛残年,不幸坠日寇包围之中,誓死殉国,命垂旦夕,年逾八旬,死何足惜。惟念大敌当前,神州陆沉,希两党团结,共御外侮,恢复大业。黄河不塞,下游其鱼,苏皖天灾人祸,杼轴已空,大军砥定之日,应解苏民困,区区之诚,尚祈采纳。”并嘱托家人:“抗战胜利之日,移家海安,始为予开吊,违此者不孝。”是晚溘然长逝,享年85岁。

韩国钧逝世后,国共两党纷纷赞誉其崇高的民族气节。2月4日,蒋介石电唁韩国钧家属:“紫石先生高年矍铄,盖世耆贤,斥寇氛于海隅,伸大节于暮齿,腾霄正气,举国钦崇,远闻溘逝,悼惜殊深,尚希节哀善承遗志。特电致唁。”5日,前国民党江苏省主席叶楚伧致唁电称:“阅报惊悉紫老弃养,曷胜怆愕。紫老邦家硕望,乡国典型,致耄耋之遐龄,著天地之正气,方冀灵光永驻,何期变起俄顷,人天路断,抚今追往,感叹弥深。”时任新四军军长陈毅惊悉韩国钧逝世后,特题七律《闻韩紫翁陷敌不屈而死,诗以赞之》一首,以寄哀思,诗云:“忍视神州竟陆沉,几人酣醉几人醒?坚持晚节昭千古,誓挽狂澜励后生。御侮力排朋党论,同仇谋止阋墙争。海陵胜地多人杰,文信南归又见君。”并注:“宋贤文信国公,抗敌南归,经海安有诗,见《指南录》。紫翁于海安故宅被俘殉节,两贤足相比也。”1942年5月5日,新四军及苏北各界为韩国钧隆重举行追悼会。陈毅在致祭时高度赞扬韩国钧为“民族抗战之楷模”。新四军政治委员刘少奇致送挽联云:“林下享贤名,兴利导淮,禹稷精神如左右;陷敌怀壮志,卫国身亡,文张风节信有征。”1943年1月,我党苏中区党委、苏北行署批准成立紫石县(今海安县),以纪念韩国钧的抗日功绩和高风亮节。

徐家庄是爱国老人紫石先生的殉难之地,也是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的办学旧址,现位于革命老区海安市大公镇贲集村38组。现时的徐家庄旧址,略略高出周围的农田,处处展现着和美乡村的新气象。它东靠新长铁路,西临通榆运河,南有海安新城,北与盐城接壤。思接千载,昔日的徐家庄,虽然已看不到什么旧顔古迹,但爱国老人紫石先生殉难徐家庄的往事却令许多人难以忘怀。

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延衍升华,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体现。在深入开展“新时代老区情 新征程老区行”红色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大力弘扬爱国老人紫石先生“正气凛然、晚节千古”的民族精神,通过多种形式、各种途径加强思想教育、加强红色宣传,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植根于广大青少年心中,让广大青少年了解中华历史,强化国家意识,升华民族情怀,不忘老区情、负重老区行,把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弘扬光大,凝聚爱我中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精神力量。

编辑:褚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