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9 浏览量: 作者:盐城市老促会 吴建新 来源:中国老区网
江苏省盐城市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一座英雄的城市。1941年1月25日,奉毛泽东主席命令,新四军在皖南事变后于盐城重建军部,揭开了新四军发展史的新篇章。从此,古老的盐城有了现代“军城”的美誉。
2019年10月1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上,由全军荣誉功勋部队代表组成的战旗方队威武雄壮,100面战旗重新集结,迎风浩荡。其中第二面战旗“叶挺部队”,诞生于1947年8月叶挺城战役(即盐城战役。为纪念新四军军长叶挺,盐城曾改名为叶挺城)。战斗中,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第31旅第92团率先攻入南门,战后被授予“叶挺部队”称号。这面英雄的战旗彰显出盐城与人民解放军的血肉联系。
1948年11月至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及华北军区部队陆续组建成70个陆军军。其中,第三野战军的第21、第24、第29、第30军和第四野战军的第39、第43、第44、第49军共8个军的部队在盐城战斗生活过,盐城是这些部队发展壮大的重要一环。这段光荣历史,再次证明了老区人民养育了人民军队,革命老区是人民军队的坚强后盾。
盐城与人民军队的渊源,最早可追溯至1928年5月,为配合中共江苏省委领导的泰兴、海安农民暴动,中共东台县委在紧邻海安的三灶地区积极组织农民协会,准备组织农民暴动,由于计划泄漏,县委组织遭破坏,暴动流产。之后,参与组织三灶农民暴动的东台县农协主席陈雪生被江苏省委调任红14军第1支队政治部主任,东台县堤西地区成为红十四军的游击区。
全面抗战爆发后,经过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坚持南方8省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则改编为新四军。1940年10月10日,东进北上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陈毅部与从华北千里南下的八路军第5纵队黄克诚部在盐城白驹胜利会师,党所领导的两支主要武装在分隔整整6年之后再次打通战略联系,建立了以盐城为中心的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打开了全国抗战新局面。
全面内战爆发后,由于苏中、苏北地区与国民党统治中心京沪地区隔江对峙,严重威胁国民党的统治,因而成为国民党军在内战初期的主攻方向,苏皖边区的中心区苏皖五分区(盐城)成为重要战场。苏中战役后,华野主力北撤,留下第11、第12纵队坚持原地斗争,保持了华中敌后斗争的阵地。
抗战时期,新四军两大主力第1、第3师分别兼苏中军区、苏北军区。这两个师的部队后来发展成为人民解放军的数支主力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由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编成。1948年2月,第2纵队奉命由山东南下苏北,与坚持原地斗争的华野第11、第12纵队在盐城阜宁县组成华野苏北兵团。3月,发起益林战役,全歼国民党整编第113旅。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1945年11月,新四军苏浙军区第1纵队奉命从苏浙皖边北撤至盐城东台县,改编为华中野战军第6纵队,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首任军长王必成曾任新四军第1师第2旅旅长。1941年夏,王必成率部攻克大丰裕华日军据点,有力配合了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局在盐阜区的反“扫荡”斗争。副军长皮定钧曾任中原军区第1纵队第1旅旅长,为掩护中原军区主力向西突围,率部向东转战,胜利到达苏皖边区后,加入华中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9军是由新四军苏中军区部队发展而来,其前身为华中野战军第7纵队。全面内战爆发后,第7纵队奉命在从东台至阜宁200华里长的通榆公路沿线层层阻击国民党军对苏皖解放区的进攻,1947年8月,第7纵队改称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后与第12纵队联合发起叶挺城战役,解放了叶挺城,有力配合了中原和山东战场我军的攻势作战。首任军长胡炳云,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第5纵队第1支队第1团团长。1940年10月,作为南下八路军的先头部队,击溃国民党顽军盐河防线,先后解放阜宁、盐城等地,与黄桥决战后乘胜北上东台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先头部队在盐城白驹胜利会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军是由新四军华中军区第五军分区部队发展而来,其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苏皖边区第五分区即为抗战时期的苏北盐阜区。1946年3月,新四军第2师第6旅奉命北撤至五分区并兼第五军分区。5月,第五军分区部队与在盐城起义的赵云祥部合编成华中野战军第10纵队,1947年1月,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统一整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改称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1949年2月,第12纵队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是由进军东北的原新四军第3师部队发展而来。1937年6月,红15军团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1940年随八路军第5纵队南下华中。1941年1月,新四军重建军部后,八路军第5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1945年9月,新四军第3师奉命挺进东北,1946年9月,师主力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1948年1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2纵队,1948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军长刘震,副军长吴信泉。1950年6月,第39军入朝作战前,派出老区慰问团携带一批粮食物资到盐城慰问军烈属。在苏北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的新四军第3师,转战东北后发展为第39军,因此,39军中有许多盐城籍子弟兵。第39军的慰问活动,增进了盐城老区人民与部队指战员的感情,激发了第39军将士抗美援朝的斗志。第39军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主力,打满了五大战役,创造了光辉战绩。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是由原新四军第3师第7旅等部队发展而来,其前身是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部分武装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至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组成工农红军第4军,1933年整编为第一方面军第1军团第2师。抗战爆发后,红2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第685团。1938年底,改称八路军苏鲁豫支队。1940年8月,整编为八路军第5纵队第1支队、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整编为新四军第3师第7旅。挺进东北后,1946年10月与其他部队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1948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首任军长洪学智抗战时期曾任新四军第3师参谋长、盐城卫戌区司令。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由挺进东北的原新四军第3师所属三个特务团及其他地方武装发展而来,其前身为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挺进东北后,新四军第3师所属3个特务团开辟辽北、吉西根据地,建立人民政权,发展地方武装。1947年8月,这批地方武装组建成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1948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9军由挺进东北的原新四军第3师、第2师等部队发展而来,其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12纵队。挺进东北后,新四军第3师部分武装进入北满、西满地区,开展根据地建设工作,先后组建了3个独立师。1948年3月,3个独立师合编成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2纵队。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9军。首任军长钟伟,抗战时期曾任新四军第3师第10旅副旅长。钟伟作战勇猛,有“中国巴顿”之称。
地处黄海之滨的盐城,在人民海军初创时期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页。1942年8月,为巩固苏中抗日根据地,苏中军区司令员粟裕决定组建海上武装,抽调3个警卫连、一个山炮连组建苏中海防团,由第1师第3旅旅长陶勇兼任团长。团部驻弶港韩公祠。1949年渡江战役之后,苏中海防部队加入新组建的华东军区海军。苏中海防团驻防地弶港被誉为人民海军的“起锚地”。
2024年7月28日
编辑:褚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