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百年老区——广东省广宁县革命斗争历史片段系列(大革命时期之三)

1925年中共广宁县委成立,率领农民运动走向新高潮

2024/11/18  浏览量:   作者:广宁县老促会 蔡其智  来源:中国老区网

(一)县农民协会换届巩固农运减租成果

1925年4月,广宁县第一届农会委员长周其鉴奉命调省农民协会工作。当月中旬,广宁农民协会在县城附近江布村梁家祠召开了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大会决议:七成交租,取消大斗,取消田信鸡,不送租。农会统一制发六寸六的“农会正斗” 由各地使用,对剥削阶级大斗入小斗出的恶行给予沉重打击。大会选举县农会第二届执行委员会,薛六当选会长。

广宁县农民协会旧址

县农会统一制发六寸六的“农会正斗”

薛六(1887—1930),今广宁县潭布镇社岗村委会大崀村人,读过三年私塾,1908年到广州当榨油工人,1919年加入广东油业工会,积极投身工人运动,1924年3月,参加回乡成立农会的活动,4月底担任社岗乡农会任会长,县农民协会成立后积极协助县农会委员长周其鉴和县农军军长陈伯忠开展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取得减租运动的全面胜利。1925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4月当选为广宁县农会第二届执委会委员长,致力发展广宁农民运动新成果。1927年4月至5月,出席中共五大并中共中央候补委员,1928年省委安排薛六到香港从事工人运动,1930年春在香港被捕牺牲,时年43岁。薛六是西江地区进入中央领导机构第一人。

(二)秘密成立中共广宁县委

随着农民运动迅猛发展,广宁党组织的自身力量亦不断发展壮大。1925年3月,中共广宁支部已有党员30多人,分散在各区乡开展农运工作。为了适应形势,根据中共广东区委决定,中共广宁县地方执行委员会(简称中共广宁县委)6月秘密成立,县委书记叶浩秀,县委委员罗国杰、薛六、谭鸿翔、谭鸿机,机关设在县城南街福儒馆。中共广宁县委是西江地区最早成立的中共县级委员会,先隶属中共广东区委,1926年1月后改属中共西江地委。

叶浩秀(1903——1928),广东省梅县梅宫前村人。1924年在广东大学(后改中山大学)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共党员并任中共广东大学支部委员、总支部书记。1925年6月,根据中共广东区委决定,担任中共广宁县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是中共广宁县委第一任书记。

叶浩秀任职广宁期间,积极整顿健全农会、农军组织,倡办“农民运动宣传讲习所”,亲自授课,培养了几十名农运骨干,在县城文治学堂创办小学教师养成所,亲自兼主任,强化思想进步乡村教师的政治和文化培养。1927年4月,广州国民党右派“4•15”公开背叛革命,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农会骨干,叶浩秀穿越封锁线往香港,向中共广东区委汇报广宁情况。当月下旬回到广宁,成立“广宁县非常委员会”,准备发动农军暴动。8月,再次到港领命又回宁后,成立“广宁县工农革命委员会”,组建300多人的“广宁县工农革命军”。9月11日,指挥江美坪秋收暴动。后奉命离开广宁到香港汇报工作。在广宁工作约两年半时间。1928年1月,改任中共东江地区特派员,2月9日在汕头主持联席会议时,因叛徒告密,与包围军警搏斗后跳楼壮烈牺牲,年仅25岁。

(三)中共广宁县委开拓性的工作成效

这一时期,县委处于秘密活动阶段,因而,许多革命活动都以农会名义行事。

1、积极发展壮大党的组织。中共广宁县委成立后,坚决执行中共广东区委指示,一手抓党组织的发展,一手抓农民运动的扩展。在开展农民运动较好的地区先后建立了14个党的区委或支部。当年底全县党员发展到120人。中共广宁地方党组织的发展壮大,直接主导着全县农民运动深入发展,影响西江地区农民运动出现全盛时期,使西江农民运动成为仅次于海陆丰居全省第二位。

2、发展壮大公开合法的队伍力量。一是深入农村用公开合法形式揭露地主豪绅的罪恶,整顿健全农会和农军组织;二是开办本县农民运动讲习所,周其鉴兼任所长,县委领导成员亲自授课;三是举办广宁县农民自卫军模范队训练班,培养党的骨干,为组织新的农运高潮作好力量准备。

3、利用“江屯事件”推动夏季减租实现。1925年5月下旬,广宁县农会响应广东革命政府讨伐滇桂军阀刘震寰、杨希闵广州叛乱罪行的号召,派出农军100多人进驻江屯,以堵截刘、杨叛军西逃之路,并趁势恢复江屯区及各乡农会。此举引起当地大地主冯月庭、江耀南等的愤恨,他们串通民团头目,重金贿买出没于广宁、清远边界的阳山县梁亨股匪600多人,7月7日凌晨起多次围攻江屯农会。农军坚守四昼夜被迫突围,牺牲8人,伤10余人,所有枪械丧失殆尽,农会会址被反动武装放火焚毁。这就是江屯事件。本县党组织极力支持公开合法的县农会揭露和控诉反动武装的罪行,坚决实现夏收减租目标。县农会有理有据的斗争得到国民党中央农民部支持,广东省国民政府组成“广宁乱事处分委员会”,将广宁县长蔡鹤朋撤职查办,国民党原驻军调离。地主豪绅失去原来的依凭,声势顿挫。广宁各地的夏收减租“按总收获额,地主所得不超过五成” 得到了实现。

4、执行上级指示,输出骨干力量支援外地革命。根据中共广东区委决定,1925年8月,本县派出团特别支部书记龙启炎到广西省梧州市以《梧州民国日报》总编辑的公开身份作掩护,大力宣传工农运动。11月龙启炎加入中国共产党,组建中共梧州支部,担任支部书记。这是中共在广西省建立的第一个支部。

9月,本县共产党员陈伯忠受中共广东区委和国民党中央农民部指派,到邻县四会领导农民运动和秘密开展建党工作。

1926年7月,县农会根据省农协的通知,派遣本县共产党员杨日亮、李爱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身份,,到怀集县南区指导农民运动,当月组织成立了怀集县第一个区级农民协会----怀集县南区农民协会,推动了该县农民运动深入开展。

5、领导农军抗击反动势力进攻。1926年2月下旬,参与制造“高要惨案”的高要、广宁、德庆三县反动联团部分人员及本县森膺洞神打土匪撤出高要,一路窜到本县古水,与当地土匪江澜生残部会合,沿绥江而下,封锁河道,民生物资无法进出,米价顿由每石6元飞涨至8元5角,人心惶恐。县农会立即调集农军200人,驻守县城的水路门户东乡两岸,“夹河而阵”。3月中旬,发兵500余人到东乡,在上下游两岸清扫了匪患,上至古水、下至荔垌口的河运畅通无阻。

5月21日凌晨,本县地主陈拔卿、曾二妹纠集民团股匪500多人,由匪首陈大一率领,分割包围第十四区(带垌)农会会所及附近5个农军小分队驻地。因敌众我寡,激战几小时后,少量农军突围出去。农军34人牺牲、10多人被捕,另有4名妇女牺牲,农会会址及附近农会会员房屋140多间被焚烧,周围各村遭洗劫,大多数村民被迫逃难到石涧、江头、南街和四会县城。这是当时震惊全省的“带垌惨案”。本县反动势力有预谋地大规模镇压农民运动的反革命事件,引起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县农会立即赈济“难民”,组织难民代表到县署、到省请愿,国民党中央农民部接受请愿同意派军队到广宁剿匪。6月初,县农军配合粤军第三军独立团对盘踞江积一带的陈拔卿股匪发起进攻,股匪逃掉。随后,农军又独力进攻了仍守在带垌尽坪头的土匪。

到1927年1月,全县共产党员达180人。

编辑:褚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