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木兰县鸡冠山游击根据地

2024/12/02  浏览量:   作者:木兰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来源:中国老区网

第一部分:该革命遗址遗迹的名称,现在位置,有何重大影响及意义

1931年9月18日,日军侵占东北三省,1932年5月侵占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同年9月侵入木兰(东兴)县。1932年10月29日张甲洲、赵尚志、于天放率巴彦游击队攻打东兴镇设治局,打响了木兰(东兴)共产党组织的抗日斗争第一枪。1933-1935年赵尚志、冯仲云部队活动在东兴县大营屯、十八户、十九户等地打游击。

1936年4月初赵尚志根据北满省委的指示,率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少年连及部分部队,攻克舒乐镇、竹廉镇、张大洼子三个日伪据点经通河来到鸡冠山。

鸡冠山位于木兰县东北部、木兰镇人称“北山里”,大贵镇、利东镇、新民镇称“东山里”,鸡冠山位于建国乡行政区内,兴隆林业局施业区,1936年5月初,赵尚志来到鸡冠山。

鸡冠山的地理优势,地处小兴安岭延伸南缘部分,这里山高林密石林险要,沟谷纵横,北与庆城(庆安)铁力接壤,东与通河相邻,交通闭塞,日伪军难以进入山区“迷魂阵”,是军事力量薄弱地区,鸡冠山是进可攻通可守,是藏兵的好地方。

从1936年5月初,赵尚志率部队开始建设鸡冠山密营群,以鸡冠山为依托,开荒种地,建设防御工势,指挥中心、地下交通站、驻兵区、战地医院、收编地方义勇军部队改编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组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鸡冠山密营成为东北抗联第三军游击根据地。填补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没有根据地的空白,鸡冠山密营群遗址是迄今为止全国罕见、二战期间少有的现存最完好的遗址遗迹,规模最大,设施最全,出土物最多(13大类100多种2万多件)。为全国全面抗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第二部分:重要人物或重要事件的事迹,事件经过

建设了储藏区。1936年5月,正值春耕后期,为不违误农时,赵尚志带领战士们开荒种地,目的是为了部队解决粮食、蔬菜问题,据原有省政协副主席李敏介绍,赵尚志在鸡冠山密营区种粮食做物,玉米、高梁、大豆500余亩,新开荒地200余亩种一部分“大烟”解决部队资金不足问题。一部分种蔬菜,解决吃菜问题。因为战马不会拉犁杖,所以就以十人为一组用人拉犁杖,当地村民三门徐家二掌柜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组织村民自觉地出人带着犁杖为三军部队解决了种地问题。秋后又挖十五座大窖用于储菜储粮问题。

建设防御区。1936年5月起,赵尚志、李兆麟、冯仲云、于天放等将领兵分几路,开始在鸡冠山建设密营。防止敌人突然袭击,在大转山子建设战壕约1100余米,设5处隐蔽房,平时用于休息,战时用于隐蔽,挖交通壕400余米,曲柳蛇形,在哪一个拐点都可以射击敌人,建伙房一处,小型储藏窖一处,挖水井一处,修建地窨子式住房6处。在小转山建第二道防线,修战壕850余米,交通壕350余米,建设隐蔽房4处,大窝棚式住房4处,伙房1处,小窖1座。

建设指挥中心区:在小鸡冠山西北簸箕掌建指挥中心一处,即三军战地指挥部,在簸箕掌北部最高处建木刻楞房,长20米,宽8米,为指挥部。大房右下角建警卫室1处(4×6米),左下角建卫生所1处(4×6米),在西山脚下建伙房1处(10×8米),伙房下边建地窨子式住房6处,在住房东50米处建大型棚式马厩(60×8米)可同时养马百余匹,建小马厩一处。在西山梁上建战壕1500余米,最南端建有南哨所,向北修交通壕1100米(跑马道)连结北哨所,建环形工事,在北哨所向东500左右是东哨所,以控制敌人偷袭指挥中心。在簸箕掌周边建大棚式住房10余所。

建设驻兵区:为了保存实力,实行分散驻兵,将部队整体分为四部分驻兵,在指挥部以东设沙河子驻兵区,中央山驻兵区,大鸡冠山驻兵区,夹谷山驻兵区,在驻兵区域内以山泉水为主要水源,大鸡冠驻兵区挖水井两处,补充用水不足问题,各驻兵区都建有足够住房,建大型棚式住房10余处,打游击村时分散出兵。

建设地下交通站:在十八米桥沙河子下游200余米处建地下交通站一处,以“傻子庙”为站点,是赵尚志请来最贴心的交通员田玉富,以装傻的形象为掩护,与少年连侦察排长卜俊堂联系,接收蒙古山翟青轩、骆驼砬子赵春霖,东兴姑子庵崔和尚的信息,由田玉富转给指挥部,传达指令,出兵鸡冠山打游击。

建设战地医院:在卧龙山南麓向阳处,建战地医院一处,负责医治伤员,建木刻楞房舍6处(6×8)。

建设作坊区:将收获的粮食和老区捐赠粮食就地加工减少运输环节,将米面送到各驻兵区食用。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地方居民,三门郑家,看到部队在建设中的困难,三门郑家掌柜带着工匠、工具深入到各建设区域实施各项建设项目。木兰镇周家皮铺,于家铁匠炉提供劳动工具及铁器用品,很快完成了组建新三军部队基础设施的建设。

1936年8月1日,赵尚志、李兆麟、冯仲云、于天放,在鸡冠山密营召开会议,收编地方义勇军组织40余部4500人,改编东北人民军第三军1500人,组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6000人,设6个师,后来发展到11个师。军长赵尚志、政治部主任李兆麟。下设秘书处,副官处,执法处,经济处,直接领导政治保安师和少年连。并发布了“八一通告”。

兵出鸡冠山打游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在木兰(东兴)打游击主要战斗有四种类型:一是攻打日伪军政权机构警察署,全县当时有12个警察署,在赵尚志领导下,分成各小组攻打各地警察署。首先,赵尚志小分队攻打了大河沿警察署,位于木兰达河向山大桥西路北500米台地上,赵尚志小分队夜间袭击了大河沿警察署,34人除一人去木兰开会,全部缴械武器并进行教育。袭击太平桥大营警察署,废除5户联保保甲制度,方便了抗联部队与民众的联系。二是摧毁“集团部落”,日军进入木兰(东兴)后,火烧186处居民区,建设180处集团部落,把民众“围起来”,不许与抗联部队交往,在太平桥、尚家店、谭家店拆毁了四个炮台,推倒了四面大墙,拆掉了四座大门,切断了电话线,使其无法对外联系,使居民可以正常活动,方便了与抗日部队的联系。三是炸沉日军在松花江上的舰艇,日军为了控制松花江水路,在松花江上设日军舰艇巡逻,使江南江北抗日部队无法联系。在木兰达河入江口切糕房,1936年7月13日,赵尚志小分队炸毁了日军巡罗艇2艘,7月26日在摆渡东口子至西口子水域又炸沉了广宇号,小楼号战舰和巡逻艇,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四是攻打三合店兵站,日军侵入木兰东兴后,疯狂掠夺木材资源,每年要夺走10万立方米特级红松原木,赵尚志带领小分队一举荡平了三合店兵站,㧪制日军的掠夺木材的行径。此外,还有蒙古山突围战、拐把桥战斗、王家粉坊战斗、牌楼店战斗、十八道沟伏击战、横头山阻击战,都要的很漂亮,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在党的领导下组织抗日救国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年春,赵尚志在建设鸡冠山游击根据地同时,派政治部主任李兆麟在木兰县南广利东小学操场,召开抗日救国动员大会,会后在木兰、东兴两县建立抗日救国会38个,发展会员1000多名,青年义勇军和地方武装24支。抗日救国会给抗日部队送粮、送衣、送药、送子弹、担任向导、传递情报积极参加抗日斗争。

1938年3月10日,日军要大举清剿鸡冠山。在清剿鸡冠山之前3日6日,原木兰县警察长高忠歧从日军那里得到绝密消息,3月10日,日军要从天上到地上大兴清剿鸡冠山密营,彻底消灭鸡冠山上的驻兵,以绝后患。高忠歧得到消息后彻夜难眠,我必竟是中国人,不能眼看着让日军把抗联部队2000余人消灭在鸡冠山上,他依传训的形式拘捕了周家皮铺的“小皮匠”,说明了日军10日大举清剿鸡冠山的秘密,派“小皮匠”骑着自己的马到鸡冠山送信,告诉部队必须在10日前撤出鸡冠山,部队得到消息后立即行动全员撤出鸡冠山地区。日军3月10日按计划实施了大清剿,空中用飞机扔炸弹,地面用重炮轰击密营,用轻重机枪扫射关键要点,但是没有任何还击的现象,知道人员已经撤走了,一气之下烧了储藏区密营、指挥中心密营、大鸡冠山密营。日伪《大同报》记者3月19日消息称,烧毁密营三处。同时拍下三张照片,即火烧储藏区大窨,火烧指挥中心密营,火烧大鸡冠山密营以庆功,留下了罪恶的历史证据。

2021年在木兰县镇压反革命档案中查到,原来根据高忠歧的历史罪恶判处他死刑,在执行期间,他说:“我有功,救了两个余人,我不该死”,经调查事实清楚确认属实,后来免于死刑。

住在鸡冠山上的驻军撤到元宝山、二道林子、乱柴顶子等地,坚持继续抗战,于1938年5月,在赵尚志带领下,实施第二次西征,经庆安、铁力去往黑嫩平原。

5月30日,李兆麟任总指挥,许亨植任总参谋长,组建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第十二支队朴吉松、张瑞麟继续在木兰(东兴)抗日打击日本侵略者,活动在蒙古山游击区、五顶山游击区。

木兰:蒙古山游击区

蒙古山,位于木兰县西南部,是哈东松花江北岸第一座高山,海拔668.5米,山高林密,有大小山峰100余座,溪流纵横,山泉众多,有百河之源著称,是藏兵的好地方,周边有柳河镇、利东镇、大贵镇,是抗战期间日伪统治的重要乡镇。从1932年-1945年这里就是抗日游击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三路军在这里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

1936年5月有,赵尚志从汤源出发西征来到木兰,在蒙古山召开团以上领导干部会议,传达汤源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攻打木兰县警察署相关事宜。但正在这时警卫员报告,日伪军500余人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包围,赵尚志立即发出作战指标“占领至高点,找准有利地势掩护自己,沉住气,待敌人走近了再打枪”,命令下达后,我军200余人找准位置,机智迎战,在韩连长协助下,打退敌人五次进攻,气得日军指挥官挥舞指挥战刀,哇啦哇啦地大叫。最后,赵尚志高喊“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是抗联部队,求兄弟们让开一条路”,这北面的伪军都是中国人,抬起枪子弹飞上天空,赵尚志见此情景,命令全体人员快速突围,最终抗联人员没有一人受伤,安全从北面突围撤到安全的地方,这就是蒙古山突围战。

1938年5月-1945年,蒙古山又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的游击区,朴吉松、张瑞麟率十二支队经常驻扎在蒙古山上,在主峰北侧建有四处房舍,供部队居住,以蒙古山为依托,攻打大贵镇、火烧石河镇、攻打王家粉房、袭击牌楼店、夜袭欢喜岭、攻打三千吊山林队、北利东警察署等战斗,都是从蒙古山出发的。蒙古山上水葫芦窨子建有地下交通站,翟青轩就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三路军的地下交通员,给三军、三路军当向导,去滥柴顶子翟青轩就是他当的向导。孙恒、赵万金杀了猪为蒙古山驻兵送粉条、猪肉、大豆腐、白面、油饼,赵万金从巴彦买饼干送给朴吉松、张瑞麟及全体战士,赵万金受张瑞麟委托,去骆驼砬子送信,赵万金双手举起黄仙纸,对赵春霖说:“我家掌柜病了,让你开个药方”,赵春霖用写符的形式传达了信息。朴吉松、张瑞麟根据此信息安排游击活动。

组织救国会共同抗日。蒙古山下的新屯落、孙恒屯、太平桥组织了抗日救国会,老百姓积极支持抗战为部队送医、送药、送粮食、衣物等,“巴木东”大检举时,多数抗日救国会会员被捕,翟青轩等死在狱中,新屯落24名救国会员在王守开屯南岗,日军用刺刀活活刺死。

木兰:五顶山游击区

五顶山游击区,位于东兴镇满天村,五一村西部,因山体有五个山峰,人称五顶山,是原东兴县重要的抗日游击区,山上建有多处住房是五顶山游击区的指挥中心,火烧北二屯开拓团,攻克大营开拓团,打十八户,六合屯,十九户,姚大房子战斗,都是从五顶山出兵的。

建立地下交通站,地下交通站就建在赵福恩家,赵福恩刘玉珍白天负责收集支援抗战的物资,晚上按照预定的信号,以敲墙为信号,将物品从墙里扔到墙外部队接收秘密运走,赵福恩内兄刘庆田是北二屯伪屯长,借屯长身份与外界联系,筹集物资和收集信息,再传达给五顶山的驻军,张瑞麟在赵福恩家召开秘密会议时赵福恩之子赵清林在门外放哨,保证会议安全召开。

发展抗日救国会员,在朴吉松、张瑞麟的领导下,赵福恩、刘庆田、刘玉珍积极在满天地区组织抗日救国会为五顶山游击区部队筹集粮食及其他物资。

激战青峰岭,许亨植牺牲在少陵河畔。1942年8月1日,许亨植时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参谋长,来五顶山了解抗日救国会组织建设情况,已发展二三百人会员,20多个分会。下午调查完相关情况后,8月2日要回庆安指挥部,准备向领导汇报,张瑞麟派警卫员王兆庆护送许亨植二人回庆安,走的是山路,天黑时住在少陵河畔。8月3日,早上用茶缸煮粥,炊烟被庆安的山林讨伐队国长有部队发现,部队30余人将许亨植三人包围,许亨植毫无畏惧,沉着迎战,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与敌人近距离交战,节约子弹坚持战斗,以 塔头墩子倒木为掩护,忽东忽西,搞得敌人蒙头转向,但愚蠢的敌人认为只有三人必须抓活的,持续3-4个小时,敌人失去了3、4人之后,又扑上来,许亨植带领两名战士灵活与敌人周旋,因许亨植身爱重伤,自己认为难于突围,命令警卫员和王兆庆突围,警卫员和王兆庆架起许亨植时又中了弹倒下,命令王兆庆和警卫员从不同方向突围,王兆庆忍着悲痛依依不舍地冲了出去,敌人的火力集中在许亨植的方向,过了一会,没动静了,敌人以为许亨植已倒下了,突然敌人一窝蜂的拥上来,许亨植站起来,扶着树干,双目圆睁怒视着敌人,敌人恐慌的僵立住了,又一颗子弹打在许亨植的头部,许亨植慢慢地倒下,年仅35岁,壮烈牺牲在青峰岭下少陵河畔。

木兰人民的伟大贡献

木兰(东兴)人民在抗日斗争中做出卓越的贡献,东北抗联第三军鸡冠山游击根据地建设,虽然时间较短,但是木兰人民对鸡冠山根据地付出的很大,做出了巨大贡献。三门徐家人出人出力帮助种地。三门徐郑家人出工匠,带工具帮助建房。三门徐家酒坊为鸡冠山密营提供酒精,为伤员医疗伤痛。东小林屯丛振亚、李凤歧帮助赵尚志小分队做饭,打响了十八道沟伏击战。周家皮铺帮助鸡冠山部队筹集粮食近3万斤,马具100多套,鞋帽1000余套,抬款、借款数万元。于家烘炉为山上部队的马匹挂马掌。周家皮铺小皮匠为驻军送去绝机秘情报,以免于驻军的重大伤亡。项家岗等20几个种地大户向鸡冠山密营捐赠粮食、衣帽、药品等物资,做出了贡献。

1943年3月15日,日伪开始实行“巴木东”大检举,众多救国会会员被捕入狱,同年5月25日实行第二次大逮捕,巴木东三县逮捕抗日救国会员,抗日积极分子638余人,木兰县逮捕251人,东兴县165人,巴彦县222人,地下交通员翟青轩、赵春霖、崔和尚,都被折磨死在狱中,有会员的判了死刑,有的判了无期徒刑,大多数都死在狱中。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东北光复。刘玉珍、赵万金、李范才自由解放回到家中,木兰东兴两县仅回来42人。木兰、东兴县当时种地的大户20多人都死在狱中。可以说,木兰人民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第三部分:该遗址遗迹现在规模情况,概述利用该遗址开展教育活动情况,是哪一级文保单位,受国主义教育基地。

木兰县老促会与兴隆林业局2015-2016年进行了鸡冠山遗址的踏察,请中国军事科学院专家岳思平、刘志青、孙乃祥等8位军事科学院专家研究论证,黑龙江省党史办于2016年发文定性为鸡冠山密营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游击根据地,现在已查明鸡冠山抗联遗址367处,遗址文物面积1.4608万平方米,保护范围总面积790.5321万平方米,建筑控制面积313.3722万平方米,总面积1105.3669万平方米,战壕、交通壕1610米,专家论证评价:鸡冠山抗联密营遗址是迄今为止全国罕见,世界二战期间少有的遗址,规模大、设施全、出土物多(13大类100余种2万余件),现存完好没有人为破坏。鸡冠山遗址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是当代进行多种教育的很好课堂,又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政协、省老促会、省红色文化基金会,对木兰县红色文化资源高度重视,省文化厅革命文物处领导将鸡冠山红色文化资源列为省级重点项目,并专程去北京革命文物司汇报黑龙江省木兰县鸡冠山密营的文物保护工作,破格将木兰县鸡冠山红色遗址提升为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7月,将木兰县抗联遗址列为国家级抗联遗址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省老促会破格将木兰县抗 联遗址申报为“国家级弘扬革命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示范基地”,省政协、省宣传部、省革命文化基金会前去鸡冠山考察,省731研究协会金成民,于2022年7月22日带30余人专项考察鸡冠山密营,看到遗址规模大、设施全、出土物多,现存如此完好,感到震惊。2023年5月,东北四省区80余人在木兰召开鸡冠山遗址研讨会,看到中国罕见的遗址深感震憾,追忆赵尚志当年建设游击根据地的历史功绩。2024年1月15日,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派专人到鸡冠山考察,高度重视,《国家文物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印发东北抗联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三年行规划的通知》。要求木兰县做出《鸡冠山遗址保护利用的发展规划》。国家文旅部门将鸡冠山密营遗址群列入国家级旅游景区名录。木兰县老促会根据三部委发出的文件立即作出2023-2025年保护利用的发展规划,并向县委、县政府提出保护利用建设的发展构想,近期又根据省、市老促会的文件精神提出具体建设项目,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项目,以红色旅游为经典推动绿色旅游产业的发展。

2020年开始,鸡冠山密营标志物建设。对每一处密营点都设牌明示遗址的原有功能,建设大型标志《东北抗联第三军鸡冠山游击根据地》标志碑,储藏区标志碑,大转山防御区标志碑,簸箕掌密营区标志碑,赵尚志十八道沟伏击战遗址标志牌,炸沉日军战舰巡逻艇遗址标志牌,地下交通站遗址标志牌。

并在大型遗址标志碑处建设活动广场,供前来参观的人们提供活动场所。

东北四省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吉林省延边市,辽宁省朝阳市等将鸡冠山作为抗联史研究基地,深入研究鸡冠山密营群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黑龙江党校、哈尔滨市党校、木兰党校把鸡冠山作为第二课堂录制课件参加省市党课教学竞赛,木兰县党校刘艳艳、卜立群老师,在省市党课竞赛中获二等奖,中共木兰县委将鸡冠山作为党课教育基地。几年来,凡是新党员入党仪式均在鸡冠山举行,并根据需要随时带领党员到鸡冠山进行党课教育,县委宣传部、组织部、组织老促会成员、党课教员,深入各乡镇各村进行宣讲,把鸡冠山游击根据地的建设与老区人民的贡献结合起来,大力弘扬抗联精神和老区精神。

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县老促会教育局利用节假日走进思政课进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教育,经常到学校搞专题讲课,有时利用新编《木兰抗联往事》为乡土教材,讲述木兰抗联的真实故事。

木兰县人民武装部每次新兵入伍前都到鸡冠山密营进行一次别开生面的国防教育,回顾历史,体验在艰苦的岁月中,坚持抗战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在极端困难恶劣的条件下,坚持抗日的艰苦奋斗精神,让每个新战士在战壕里、交通壕里体验赵尚志将军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的价值。

我们将鸡冠山密营群红色资源进一步建设成为东北抗联史研究基地、党课教育基地、青少年思政课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现在木兰县鸡冠山抗联游击地遗址区,将根据国家红色遗址保护利用的文件精神努力建设好鸡冠山抗联遗址公园,目前已见雏形:一条抗联路35公里,从马旭文博艺术中心至鸡冠山密营群设8个参观点,力争建设好参观区、建设复建区,按1:1比例复建遗址的原型,供人们体验当年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日的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共同抵御外侮的爱国情怀。建设保护区,把鸡冠山遗址全方位的保护起来,采取最有效的措施保护好遗址点,留住历史,把遗址、遗迹留给后人,做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木兰县委、县政府,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发展红色资源的产业,依托木兰县绿色旅游资源融合发展旅游产业,把木兰县的红色资源和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编辑:褚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