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百年老区——广东省广宁县革命斗争历史片段之十七(解放战争时期)

1948年秋冬反第二期“清剿”中艰苦坚持

2024/12/10  浏览量:   作者:广宁县老促会 蔡其智  来源:中国老区网

宋子文身兼国民党广东省政府主席等三职并主谋第一期“清剿 ”计划被打破之后,又调集所能调集的兵力对广东革命武装发动第二期“清剿”,以达到其“安定华南”后方基地的目的。

一、 敌人抓紧密谋

(一)国民党粤西桂东联剿指挥部的部署

1948年8月中旬,接任广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并兼任粤西桂东联剿指挥部指挥官的莫福如在肇庆召开第三区所属各县县长、参议会议长、党部书记长参加的会议,部署实施当年第二期清剿计划,成立广(宁)四(会)高(要)德(庆)四县联剿指挥部,由第三区保安副司令黄俊民任四县联剿指挥。莫福如又将粤西桂东联剿指挥部转移至广宁,加紧对广宁老区的“清剿”。

这是国民党粤西桂东联剿指挥部1948年8月18日函告辖区各地严防革命武装突袭的密令(广宁县馆藏数字化民国档案,2018年7月摘载)

(二)国民党广宁县政府的极端措施

1、为便于“剿匪”不惜毁林10余万亩。8月下旬,古绍辙接替冯肇光上任国民党广宁县长刚几天即发出《广宁县政府布告》,两项内容要点如下:一是绥江船运照常航行,不准向匪(这里指革命力量)缴纳行水,如违以济匪论处;二是绥江两岸及四(会)(广)宁公路两旁之竹木树林等素为匪徒藏匿之所,为配合清剿利便商旅起见,规定由9月1日起至15日止,绥江两岸及四宁公路两旁路基外一华里内由坳仔至石狗(时属广宁,1954年后划归四会)段之竹木树林等,各业主须自动彻底斩除。9月16日至20日,准予其他人自由斩伐。照此一纸布告,沿河两岸约75公里长的路段,11万多亩竹木被砍光。为了对付革命力量,多少民众的生计被无情掐断!

古绍辙签署的《广宁县政府布告》,原件存广宁县档案馆。

2、织密“剿匪”包围网。9月7、8日两天,国民党广宁县政府召开治安行政会议,实质是反共反革命的阴谋会。会议由古绍辙主持,50多人参加,主要对清剿革命力量的重点措施逐项议决,包括:全县19个乡分设7个联剿办事处,各处互相支援;制定悬红购缉办法,限“匪徒”9月底前自新;沿绥江两岸从石狗至牛歧险要地区建筑碉堡27个并派队握守,建造及值守费用向所在地筹集,10月底完成;架设各联剿办事处互通的电话网,各村设立“匪情” 秘密步哨,县警及民众自卫队加强各路口检查;统一团警制服和人员给款标准等,共计10多项。国民党粤西桂东联剿指挥部指挥官莫福如、副指挥官黄俊民和谢锡珍、参谋长彭孟济专门到会坐镇,莫福如就开展“清剿” 作了长篇训话。

治安行政会议后不到10天,国民党就开始了对广宁四雍地区的大规模围剿。

二、边区主力跳出包围圈

1948年8月初,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发出指示,要求以区党委为单位组建主力兵团,以粉碎宋匪的第二期清剿。粤桂湘边区工委和边区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上述指示。

(一)8月,绥江下游部队到广宁四雍整编。

(二)9月初,边区直属两个主力团组成:以绥江河东、河西两队为基础组成直属第一团,团长兼政治委员欧新;以四雍、怀东两队为基础组成直属二团,团长张明,政治委员陈奇略。两团各300余人。

(三)敌人“清剿”前,边区工委和边区人民解放军指挥部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决定由梁嘉率主力部队600余人跳出敌人包围圈,向绥江下游转移,寻找战机歼敌;边区工委副书记钱兴主动坚持留守四雍,指挥260余人枪依靠深山密林与敌人周旋,掩护主力部队转移。同时,边区工委指示绥江地委设立中共广宁县委,领导广宁、四会、怀集边区的反“清剿”斗争,县委机关设在排沙塘尾村,书记由陈瑞琮兼任(1948年10月至1949年5月陈瑞琮去香港治病,由欧伟明代理)。

(四)9月15日,梁嘉率领边区直属两个团撤离四雍向绥江下游转移。后因中途敌情变化,直属第二团转移清远地区,直属第一团在绥江下游坚持斗争。

三、四雍地区悲壮坚守代价沉重

国民党广宁县当局为配合粤桂两省联剿,早在1948年初开始在四雍地区周围先后组织了北市、汶水、坑洞、螺岗、古水等乡反动自卫队,布置内奸渗入四雍各处,伺机组织叛乱,意图非常明显。边区警惕不够。8月23日,潜藏在四雍地区的内奸曾发动武装叛乱,进攻民主政权机关,一度控制部分地点。边区人民解放军派出主力反击,镇压内奸,敉平了叛乱。

9月中旬,国民党完成对四雍根据地大规模合围进攻的部署,动用粤桂两省保警及广宁、怀集、德庆、高要、四会、清远等县的县警大队,机动作战兵力2500余人,在当地反动武装的配合下,分东、南、北三路围攻。

16日拂晓,粤西桂东联剿指挥部指挥官莫福如亲率三路敌人分头进攻。钱兴指挥留守部队奋起抗击。无奈敌众我寡,队伍被冲散。钱兴等乘黑夜藏身丛林中,团长刘乃仁率绥贺支队第三团一部向外突围。次日,东路敌人多面包围夹击下,边区人民解放军15人牺牲;林松武工队南路应战受挫,失散部分人员;北路的桂东独立团撤出战斗。

极度困境下,钱兴连日组织收拢失散人员并召开干部会议决定突围。突围途中队伍又被敌人包围打散。110多人突围到绥江下游后编入边区直属第一团;60多名非战斗人员撤到清远秦皇山游击区;留守四雍的十几名电台人员突围到清远地区;四雍区队40多人向柴坑方向转移;部分散失人员各自为战;钱兴与刘乃仁退入坑底,白天山上隐蔽,晚上进村联系群众。10月初,刘乃仁服从钱兴命令,率原队20多人突围到森膺垌。

此后,敌人分兵对留守四雍革命力量围、追、堵、截及搜山、烧山,“三光” 政策与政治诱降双管齐下,“干塘捉鱼” 的手段极其阴险毒辣。在此情况下,队伍内一些动摇分子叛变投敌,特别是四雍区常备民兵中队长陈鸿芬叛变,使四雍区许多秘密联络点被破坏,留守部队官兵许多因操外地口音暴露身份被捕被杀害。广宁县第三行政区督导处副主任伍学桢一家5口被杀害。区耕友会主席、商会会长等一批当地干部以及何澜、陈芳(女,四会县人)、蒙茵(女,广西来宾县人)、张青(女,恩平县人)等边区部队官兵共40多人被俘。敌人还砍下伍学桢、张青的头颅悬挂在坑口街头、县城东较场等地“示众”,在四雍、五扬地区张贴告示,悬红10亿元“法币” 捕杀陈瑞琮、欧新、江进生、冯文修和林松等人。

碑角革命烈士纪念碑,碑记刻有伍学桢、蒙茵、陈芳、张菁四位烈士的生平,烈士后人1988年捐建,1998年完善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7月摄)

钱兴与警卫员留守四雍坚持斗争近两个月,依靠革命群众掩护和接济,藏身上林村附近山上“金窿”20多天,11月中旬由当地党员和民兵3人护送转移至怀集边境。次日晚,钱兴在怀集坳仔仕儒村被敌人包围,突围时牺牲。

这次四雍老区反“清剿”斗争代价沉重。国民党军队出动10倍于边区部队的兵力,数千人连续数十天残酷扫荡,苦心经营3年的革命根据地被占领,当地群众惨遭浩劫,无数山林和房屋被焚毁,财物被抢光,部队官兵、地方政权干部、农会干部及积极分子有200多人被捕,其中40多人被杀害。

四、“清剿”绥江下游同样残酷

10月中旬,国民党军队获悉边区部队主力去向后,派出1000多兵力,并在当地反动武装配合下,采取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双管齐下的毒辣措施,妄图把直属第一团歼灭或困死在五指山区。10月25日,敌人开始大规模行动。所到之处,实行移民并村和粮食集中统一配给;16岁至48岁壮丁到指定地点报到后扣留,强迫去搜山、烧山,烧不得的就砍掉;沿河边的竹木横向斩一华里,村边、路边的竹木一律要斩七八丈远,以制造无人能藏的无障碍地带;夜间派人在山口和重要路口埋伏,封锁绥江两岸大小船只,严密监视交通往来和村寨群众行动。

部队与敌人周旋一个多月,打了一些胜仗,未能扭转局势,活动区域日渐缩小,敌人矛头直指边区指挥部驻地的江谷十二带、冬瓜窿地区。绥贺支队四会独立第一大队大队长兼政委陈德率武工队向四会、三水交界的大南山和大旺草塘挺进,牵制和分散敌人力量。大部队向清远秦皇山区突围,11月上旬,部队进入广四清边区,终于成功甩掉敌人。

五、边区主力部队突围中的反击战

10月,广宁县长古绍辙亲率300余名县保警扑向五指山区,留守根据地的绥贺支队第一团派出英武中队在地势险要的上带坑口九曲岭伏击,此战毙伤敌三四十人,缴获武器弹药一批。11月中旬,广宁、四会两县保警近百人分兵夹击到十二带“清剿”,绥贺支队第一团派兵在顺带和江谷到十二带之间两路分别袭击,敌人丢下10多具尸体狼狈而退。

活动在绥江下游的边区部队不畏强敌,依靠老区群众,与敌周旋,逐步粉碎敌人各种阴谋,换来了其它游击根据地压力的缓解。

编辑:褚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