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3 浏览量: 来源:中国老区网
1949年8月下旬,国民党广宁县长古绍辙起义后,广宁地区我众敌寡的实力对比进一步明显,首先解放广宁县城、进而解放广宁全境的时机已经成熟。
一、国民党广东省当局捂丑善后
古绍辙率队起义后,国民党广东省当局非常震惊,也觉得非常丢脸面。事情捂不住,台阶也得下。怎么向社会给一个说法?干脆掩耳盗铃!
8月28日,国民党统管的新闻媒体《建国时报》充任了“发言人”角色,先以《广宁县长古绍辙叛变率同保安营一连投共》为题作报道,时隔三天,8月31日又以《省务会议昨日通过龙门广宁两县易长 韩家让接龙门 陈嗣运接广宁》为题的消息写道:“……广宁县长古绍辙,外传叛变投共。但最后查明不确,实乃亏空公款,畏罪潜逃。”报道篇幅明显主略次详,似乎“不经意间”捎带“更正”。只是谎言掩盖不了事实。
国民党广东省当局立即起用老牌反共分子、国民党广宁县党部书记长陈嗣运充任县长,支撑岌岌可危的广宁反动统治。陈上台后,马上搜罗300余人组成三个中队的反动武装,夜以继日地修筑工事,妄图固守县城,待机再起;同时命令北市、江屯、螺岗三乡联剿自卫大队长江柏年坚守北市,共同负隅顽抗。
9月2日,国民党广东省保安第四师第二十团第二营营长魏冠中去函广宁县邮局称:奉本团团长命令,本营派副营长许宗俊前来将古逆绍辙存邮局之函件取回检查,以备作为对古绍辙“秋后算账”的证据。但是,国民党广宁县当局已经没有挽救其失败命运的灵丹妙药。
这是保安二营公函原件,存广宁县档案局
二、一夜解放县城
(一)边纵的果断决策
1949年8月下旬,粤桂湘边纵队司令部在广宁县城附近的黄盆村召开军事会议,谋划集中边纵独立团、绥贺支队第一团和暂编第二团共1000余人的优势兵力,先攻打县城。会议决定成立攻城指挥部,边纵独立团团长欧新为总指挥,副团长周锡为前线指挥,确定了具体作战部署和攻城总时间,要求攻城部队尽量不使用重武器,减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会后,中共广宁县委在绥江下游根据地内动员组织了300名支前民工。
(二)快速攻克县城的过程
9月3日傍晚,各级指挥员率所部进入预定战斗位置。晚上9时整,攻城总指挥欧新发出攻城信号,战斗按部署顺利进行。霎时间,枪炮声四起连天,刺破县城夜空的寂静,预告着黎明即将来临。
1、副团长周锡率边纵独立团突击队很快从县城东侧十三行涉水过河经中华东路向东门推进。
2、绥贺支队第一团附城独立中队由冯彪率领以护国“义记”茶楼顶层作制高点,用猛烈火力扫射南门城楼守敌;突击队展开巷战,预备队扩大阵地。
3、绥贺支队第一团飞鹏中队从县城西南方向的都巷向县城南门进击,中队长蔡其生率机枪班在青云巷口以石牌楼为掩体,组织火力点射。南门城楼守敌受到三面夹击,顿时大乱。
4、几路攻城部队并肩作战,经2个多小时激战把敌击溃,集中火力攻陷国民党县政府办公区。陈嗣运见大势已去,带着残部乘隙从西门狼狈逃窜,其它残兵举手投降。绥贺支队第一团飞鹰、附城、飞鹏3个中队迅速入城,大部队跟着陆续进入。这次战斗缴获长短枪200余支、子弹近万发、手榴弹500余枚。广宁县城宣告解放。
广宁县城是粤桂湘边纵队依靠自身武装力量独立解放的第一座县城,也是西江地区最早获得解放的县城。她的解放,对推动粤桂湘边区人民解放事业发展产生了重大政治影响。
三、实施军管和保卫县城
9月4日清晨,旭日东升,朝霞满天,喜庆的鞭炮声不断,县城民众热烈欢迎自己的子弟兵,大街小巷一派欢腾。
在欢乐时刻,绥贺支队按边区工委军委的命令,宣告成立广宁县军事管制委员会,绥贺支队第一团团长兼政委陈瑞琮为主任,副团长欧伟明为副主任。同时派出宣传队上街张贴布告标语,宣传党和人民军队的政策。军管会下设城市接管工作组和农村接管工作组,收缴国民党广宁县府库存的武器弹药、档案和物资。
当天下午,攻城部队为了迅速地消灭逃窜城外的陈嗣运残部,留下附城独立中队,成立城防指挥部,由高枚、冯彪分任正副指挥,维护县城治安。其余部队分别到江屯和绥江上游追歼残敌。
9月5日,国民党广东省保安第四师向县城进犯,边纵独立团和绥贺支队暂编第二团在江屯一带与敌激战,敌不敢恋战,且战且退。敌伤亡10余人,我伤亡5人。
四、反共老手的垂死挣扎
陈嗣运的县长职务仅“过瘾“”了3天便被赶跑,领着手下一班喽罗、带上“官印”狼狈溜出县城西门开始四处流亡,立即组建“广宁县反共救国行动总队”,亲任总队长,沿古水河潜往本县东北部江屯、北市、联和一带,变为政治土匪。9月15日,县城早已解放,他逃窜途中还不忘“行使职权”,以县长兼总队长职衔署名签发《广宁县民众自卫总队部派令》,任命周志刚为本部少尉干事。这是真正的一纸空文。
11月初,陈嗣运曾几度带领匪徒反扑县城,均被驻守县城的绥贺支队第一团击退。陈嗣运率残部栖身一隅后,大肆收罗散匪,招兵买马,经两个多月煞费苦心,组成了以原国民党广宁县政府军政人员为骨干、惯匪和反动会道门成员为先锋、地主恶霸为靠山的土匪组织,立番号为“广四清边游击支队”( 后称“广东反共救国军”第11纵队绥贺支队),自任支队司令,下设两个大队、两个独立营和一个警卫连,股匪首领何炳、江柏年分任大队长,总兵力600余人。同时,强令当地群众组成“三自”(自治、自卫、自救)的武装组织1500多人,听其调遣。在所控制地区大肆抓丁派款、杀人抢粮,到处构筑工事,设置障碍,设立保障机关,苦心经营“反共游击根据地”,妄图维护不复存在的反动统治。
这股土匪成为当时西江北岸地区机构完整、装备较好、实力最强的反动武装。
只是,末日很快来临。
编辑:褚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