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风雨人生写春秋

——记击落美军战机的抗美援朝老兵李春贵

2025/01/15  浏览量:   作者:龚文炳  来源:中国老区网

李春贵(曾用名李春华),中等个子,椭圆型的脸庞,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说起话来中气十足,声音宏亮。他出生于1929年9月,家住汉阴县汉阳镇(原为汉阳乡)长岭村。他虽是一个普通凡人,但其保家卫国、为民服务的精神值得讴歌。他的人生也经受了风雨坎坷与跌宕起伏。

因祸得福入正道。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已向全世界宣告成立。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已败退台湾孤岛,残留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国民党军队还在苟延残喘作最后挣扎负隅顽抗,试图东山再起反攻大陆。当时,汉阴县尚未解放,李春贵不幸被国民党拉去四川当壮丁,被迫在国民党三十八军五十五师三团当兵两个月。随着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的第二野战军进军解放四川的战斗打响,国民党军队已成惊弓之鸟,败局已定。在四川即将解放的前夕,李春贵所在的国民党军队认清大势于1949年12月在四川省彭县红岩乡全部起义,加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七军(军长彭绍辉)队伍中来。至此,他因祸得福,终于迈入正道。

抗美援朝当炮兵。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打响,李春贵所在第七军二十师的炮兵营奉命于1951年3月赴朝作战,并编入到第十五军(军长秦基伟)高炮团三营,主要负责炮击美国的战斗机。在上甘岭战役中,为配合主力部队作战,掩护我方坦克部队和喀秋莎炮团,在阵地坚守几天几夜,多次炮击来犯的美军轰炸机。有段时间粮食供应不上,他与战士们吃炒面达一个多月,后来连炒面都没有了,就上山找野菜和野草充饥。无论困难有多大,环境再恶劣,都岿然不动的坚守在阵地上,直到掩护主力部队取得战役胜利。

在一次保卫彭德怀司令员主持召开团以上干部参加的军事动员会重要任务中,所在高炮营严阵以待,精心部署,一次性击落敌机3架,狠狠打击了美军肆意轰炸我方阵地的嚣张气焰,有效保障了抗美援朝司令部重要军事会议的顺利召开,出色完成这次重要的军事保卫任务。

“火线”入党见精神。在龙会里的一次战役中,李春贵身为二炮手,担任炮兵班副班长,敌军为了报复前次被我军击落3架战机的败局,派出40架战机轮番轰炸我方阵地达4次之多,他所在的炮兵营英勇抗敌,共击落敌机9架,击伤敌机多架。他在战友们的密切协作下,还亲手击落一架敌机,书写了英雄男儿的精彩篇章。尤其是在一次高炮部队转移途中,因道路崎岖坑坑洼洼,高炮车无法行驶,战士们只能将其推着行进,在翻越一道陡坎中,李春贵不慎被高炮车身将其右脚趾碾压骨折,当时只临时简单包扎了一下。虽然“十指连心”疼痛难忍,还是坚持带伤继续推车前进十几公里,到达目的地后才去治疗。他的顽强战斗毅力和英勇杀敌精神,得到连队党支部和部队首长的充分认可。1953年2月22日在朝鲜安边的我方阵地“坑道掩体”中由他本人口头申请,经王文喜、丁绪栓二位党员介绍,“火线”加入中共党组织,光荣的成为一名在战火中淬炼成钢的共产党员。

由于李春贵在高炮部队表现突出,且能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提高军事技能,还特别细心检修机械,及时排除高炮故障,并团结指导战士们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战术技能,增强了所带班的整体战斗力,出色完成了各项战斗任务。他多次获得“优秀炮手”称号,并荣立三等功三次和连队嘉奖一次,受到部队的表彰奖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汗水、智慧和鲜血书写了出彩人生。遗憾的是部队颁发给他的立功证书、勋章和抗美援朝纪念章,在文化大革命中被人拿走毁坏,至今无法找回。

退伍回乡搞建设。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他于1955年3月退伍回乡。当了一年多时间的农民后,1956年5月被上级组织选拔到汉阳乡(现已并入汉阳镇)担任共青团总支书记,后又提拔为副社长,一直干到1961年7月。又奉命调到原漩涡区梓龙公社(现已并入漩涡镇)担任社长,一直干到1965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始后,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将捕风捉影的一些是非问题强加于人逼他就范,使其有口难辩,遭受无端打击。加之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又开始,他的境遇更是雪上加霜。1967年被迫离职回家务农。

他受到错误处理离职回家后,一直在本生产队务农。直到1972年原汉阳区成立农械厂,因为他在部队服役时掌握了一定的机械维修技术,就被选拔到该厂当工人,主要负责农机修理、柴油机发电和一台车床加工零件几项工作。他工作认真负责,业务技能突出,名符其实的成了厂内的技术骨干。除完成好厂内工作任务外,还经常被外单位请去修理柴油机和电机等,距离不远的就免费义务修理,路程较远工作量较大的适当收取一定费用。故此,他的农业机械修理技术在当地小有名气,也为汉阳人民在农机维修服务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八十年代复公职。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如和煦春风吹拂了神州大地。也吹响了我国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前进号角。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有步骤的开展平反“冤、假、错”案,1982年李春贵被错误处理回家的问题也得到平反纠正。

恢复公职后,调他到原漩涡区农械厂担任厂长两年,其间经过艰苦努力,将该厂打理得井井有条,生产蓬勃发展,效益不断攀升。1984年又调他到原漩涡区公所机关管伙,他认真负责,想方设法办好机关伙食,将这一众口难调的工作,干到了干部职工满意和领导高兴的程度实属不易。

1985年下半年他申请调回家乡所在地—汉阳区公所工作。协助管伙,负责烧开水,并维持好机关院内的清洁卫生等工作。他任劳任怨,尽心尽力,从不讲究工作的高低贵贱,无论领导分配干什么工作,他都力求尽善尽美。他还是一个爱管“闲事”的热心肠人,单位干部职工有什么困难被他发现都主动帮忙,善于团结同志,从不扯是弄非。因此,他在单位也是讨人喜欢受人尊重的人。

1989年9月光荣退休。回家后仍然闲不住,除帮助干些家务活外,还义务为他人修理柴油机和其它农业机械,在当地宣传党在现阶段的各项方针、政策。他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始终坚守党的宗旨和党员的职责与义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时俱进,乐观向上。在战火纷飞时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激情燃烧的岁月中遭受挫折曾一度失去工作,务过农、当过工人、也从政多年,还担任过基层领导干部,无论是组织的分配,还是命运的安排,他都本着“革命干部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任凭风吹雨打,他都无怨无悔,一如既往的热爱生活,笑对人生,艰苦奋斗,勇毅前行,做出了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共产党员光荣称号的应有贡献。

编辑:褚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