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4 浏览量: 作者:南靖县老促会 秘书长 徐东升 来源:中国老区网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和溪镇坂场村(原为“红星村”)辖8个村民小组,有下溪坂、后格、楼仔3个革命老区基点村,共446户1524人,是福建省乡村振兴示范村。行政区域面积10.2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440亩、山地11000亩。革命活动主要在土地革命时期。
坂场村党群服务中心
1932年4月,南(靖)华(安)区苏维埃政府在坂场村收租楼成立,下辖南靖、华安两县边界的乡村苏维埃政府,李元昌(坂场村人)担任副主席,内部设财产没收、土地分配、宣传、财政、妇女等委员。同时,在坂场村下溪坂成立坂场乡革命委员会和赤卫队,李元昌担任革命委员会主席,赤卫队员10多人。在李元昌的率领下,赤卫队陆续在下溪坂、新营坂、白土垄、后格等村庄开展打土豪、破粮仓、赈济贫民活动,并实行减租减息等革命斗争。
坂场村革命史迹陈列馆前貌
坂场村革命史迹陈列馆展板
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李元昌率领和溪游击队在坂场、迎富一带配合红八团开展游击战争。
1936年4月7日(农历三月十六),李元昌被叛徒杀害,红八团于同年4月在茭冬坑(月水与坂场交界处)设下埋伏,伏击和溪民团,当场击毙民团长,活抓了杀害李元昌的凶手游北狗、郑祝康。
“缅怀先烈,铭记历史,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坂场村务工作者林义杰说,盛世伟大新时代,他大学毕业有幸到坂场村红土地做村务工作者,了解到坂场村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涌现七位革命烈士,要学习弘扬革命精神,积极工作。
坂场村革命史迹陈列馆展物
坂场村革命史陈列馆展物
据《南靖县文史资料》《南靖老区》等相关资料记载,坂场七烈士名录如下:
1.陈承金(1908—1932年),男,中共党员,南靖县和溪镇坂场村人。1929年参加地方革命工作,南福区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1932年8月在龙岩南门溪坂被国民党杀害。
2.李南泉(1903—1932年),男,南靖县和溪镇坂场村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在出征途中战斗牺牲。
3.李仁糗(1915—1935年),男,中共党员,南靖县和溪镇坂场村人。1932年参加革命,1935年9月18日在坂场村往月明村路段被国民党抓捕杀害。
4.郑亚德(1918—1943年),男,南靖县和溪镇坂场村人。1933年6月入伍,1938年编入新四军第二支队司令部特务连,担任副排长。1943年在江苏省与日军作战中牺牲。
5.吕朝益(1907—1950年),男,曾用名吕有三,中共党员,南靖县和溪镇坂场村后坝组人。1949年参加革命,闽南游击队队员,1950年6月在和溪镇坂场村溪坂组被土匪杀害。
6.吕世云(1923—1950年),男,南靖县和溪镇坂场村后坝组人。1949年参加革命,闽南游击队队员,1950年6月在和溪镇坂场村溪坂组被土匪杀害。
7.李元昌(1912—1936年),男,曾用名李子文,南靖县和溪镇坂场村人。1930年参加农民赤卫队,担任中队长。1931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先后担任南靖县和溪区坂场村苏维埃政府主席、南(靖)华(安)区苏维埃政府副主席。1934年担任和溪游击队队长。1936年4月担任(龙)岩南(靖)漳(平)县游击队第一大队财粮委员,在迎富村云头公山筹粮途中遭叛徒杀害,被叛徒割下头颅悬挂在迎富村桥头示众。李元昌母亲陈新团在亲人和革命群众帮助下,用针线把李元昌身首拼拢缝合,就地安葬于遇害地点。
坂场村革命史迹陈列馆展板
陈新团、李元昌是英雄悲壮的母子。李元昌、陈承金、李南泉、李仁糗、郑亚德、吕朝益、吕世云等坂场七烈士永垂不朽。革命烈士英雄壮举,浩气长存。
坂场村革命史迹陈列馆展板
相关链接:和溪镇坂场村革命史迹陈列馆
位于坂场村下溪坂16号的收租院,俗称收租楼(南靖县第一批历史建筑物)。2021年,坂场村在收租楼投资建设村革命史迹陈列馆,在埕地大榕树下设置游玉春(和溪镇乐土村人)英勇就义雕像。陈列馆大厅的“让红色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两列横字格外醒目,大厅两侧房屋分别设置村情概况、村主要革命史迹简介、缅怀先烈铭记历史、革命遗物等展板。
坂场村革命史迹陈列馆大厅
编辑:褚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