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开发式扶贫是农村结对帮扶的有效途径

2008/09/13  浏览量:     

开发式扶贫是农村结对帮扶的有效途径

 

开发式扶贫不同于过去传统的分散救济式扶贫,是扶贫方式由“输血型”变为“造血型”。因为造成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根本原因是能力的贫困,开发式扶贫为贫困人口创造脱贫能力提供了可能。从我们这几年的扶贫情况来看,开发式扶贫是行之有效、成果明显的一种快捷式扶贫方式。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农村贫困户需要物质上的关怀,但更需要脱贫致富本领上的帮扶。多为贫困户寻找脱贫致富的信息,多传授一些科技知识和致富的本领,多寻找一些就业机会,让贫困户的劳动力都能掌握一两门岗位技能,这些往往比送钱送物更为行之有效,也更能体现出开发式扶贫的可持续性。
    我们在“百村万户”结对帮扶中实施开发式扶贫,让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着力抓住了下列五个方面:
  一、倡导和鼓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贫困农户中普遍存在的“等、靠、要”思想
  贫困的原因多种多样,因灾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户占绝大多数,但也有为数不少的贫困户是因为“懒”而致贫。因此,扶贫先扶志十分重要。我们想方设法帮助贫困户克服“好吃懒做”的思想,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找路子、转观念、立志气上来。无论帮扶队伍如何壮大,无论我们帮扶单位的热情如何高涨,没有贫困户的主观努力,贫穷现象也是难以改变的。帮扶以诚、自强为本才是两种角色的定位。因此,只有靠贫困户的主观努力,下决心当好主角,开发式扶贫才能取得实效。

二、与扶贫村共建,共同研究制定经济发展规划

桃园镇桃北村是我局挂钩扶贫村。为了解实情,对症下药,局领导一班人与桃北村干部、群众广泛地接触,深入到户,与农民群众座谈,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走访了近一个月,对桃北村的村情有了根本的认识,掌握了贫困的症结所在,同时也看到了群众致富的强烈愿望和发展潜力。桃北村村级经济综合实力在全镇处于靠后名次,无村办工业、无办公场所、无致富项目,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村级负债重,干群关系紧张,上访现象多,工作难以开展。03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998元,8个结对帮扶的贫困农户,人均收入1500元。

桃北村北靠城郊,与如城镇花木专业村毗邻,受辐射影响,农户有种花栽草的传统习惯,不少农户在园前屋后种植桧柏、女贞、桂花等苗木,由于不谙市场,规模小、分散,经济效益没有真正能够凸现出来。此外桃北村还有不少家庭织布小作坊,一家几台织布机,市场行情好时能够赚上一笔,行情萎缩就大多亏本。一些搞家禽养殖的,受市场和疫情影响比较大,再加上没有启动资金,更谈不上规模发展了。这些情况,为我们共同制定《桃北村经济发展2004—2006年发展规划》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根据村实际,提出了“一年夯基础,二年建园区,三年大变样”的发展口号。在制定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落实分项实施计划,即:《桃园镇桃北村脱贫致富计划》、《桃园镇桃北村农业发展计划》、《桃园镇桃北村农业示范园区配套设施计划》,为了把工作做到实处,我局与该村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明晰了双方的职责。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针对扶贫村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我们充分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手段,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同时鼓励和支持农户投工投劳,开展农田、水利、道路、植树绿化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为脱贫致富提供条件。

两年来,我们在该村共立项投入285万元,改造中低产田6000亩,平整土地1500亩,发动农民累计筹资24万元,投劳1.2万工日,疏浚捞浅河道3条8公里,改造废沟呆塘22个,总动土5万余方。兴建防渗渠道16公里,砂石机耕路21公里,植树绿化5万余株。走进桃北村,面貌大变样,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步到位。

桃北村发展花木生产有一定的历史,借助农业综合开发,建立了桃北花木生产基地,总面积达161亩,成立了万桥花卉苗木公司,生产经营紫薇、桂花、嫁接桃树、广玉兰、草皮等主要品种。由于土地集中连片,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到位,亩产值由原来的1400元,上升到现在的3000元,展现在眼前的是水稻连片生产,花木园区种植,高产又高效,效益是原来的两倍多。

四、强化贫困农户培训,寻求项目,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当前,提高贫困户的科技文化素质显得十分重要。不少贫困户正是因为缺乏知识和技能而贫困,因为贫困不能接受正常的教育而又更贫困的恶性循环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我们注重提高贫困户的科技文化素质,实行农科教相结合,多办一些切合实际的培训班。我们定期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到村给农民讲授农村实用技术,上门到田头辅导,提高科学种田水平。

我局8名党员干部与扶贫村8个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通过上门了解、走访,弄清了贫困的根源。专题召开局长办公会认真研究,针对不同家庭,扶持具体项目,使他们早日脱贫。张纪岗副局长扶持的陈大建家庭,帮助建立了葡萄生产园,个人出资购买水泥柱子60根,送到他们家中;许建国副局长扶持的洪大华家庭,帮助开办了小商品零售店,种植花卉苗木8亩;秦瑶同志扶持的施国祥家庭,办起了简易大棚养鸡场,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基本上做到每个帮扶户家庭都有一项较为固定的致富项目,有了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

此外,每逢节日,孩子上学,村中老党员、困难户生病住院,我们都组织全局党员干部捐钱捐物上门慰问,两年来共捐款近万元。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我们给村党组织送去了彩电、dvd、饮水机以及办公桌椅,武装党员教育阵地。帮助注册了3家民营企业,10个个体工商户,发展壮大了村级经济。目前全村发展家庭织布作坊11家,138台机,发展大棚养鸡10多户,最大的一户年饲养肉鸡7万羽,销售收入70多万元。200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4158元,比上年增长38.7%。村级经济实力在全镇排名大幅前移。

五、与龙头企业联姻,建设支柱产业基地,进行产业化扶贫

扶贫村农田基础设施已全面配套,农业要大发展,必须紧紧依托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广大农民特别是贫困户走产业化之路,建立农业园区,发展高效农业,才能提高农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九鼎集团工业资本流动投资日本鲜切菊花生产,出口日本市场,行情看好。我们一方面积极为企业包装项目,申报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龙头项目,争取国家财政投资,做大做强菊花产业;一方面帮助企业建立菊花种植基地,发展农户种植菊花。我们组织桃北村一班人到搬经九鼎菊花生产基地参观,请基地负责人现场讲解、解答,进行算帐对比,调动了村干部和群众代表的积极性。经过多次考察、论证、协调,我们牵头在桃北村建立了80亩大棚菊花种植基地,兴建钢架结构大棚56座,栽插菊花120多万株,产值可达100万元,一季亩均产值1万多元,全年可栽两季,产值是种粮的10多倍。其中桃北村党组织一班人,包括下村挂职干部,带头创业,自筹资金30多万元,建大棚24座,起到了很好的典型示范作用。不仅如此,菊花基地可吸纳本村劳力,大多数是妇女50多人,挣钱不出村,人均月收入在500—600元,真正搞活了一方经济。

通过两年来的扶贫实践,我们深深感到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民需要我们,扶贫工作任重道远,要使“百村万户”帮扶工程真正取得实效,关键是看帮扶单位有没有高度重视,要看扶贫村党组织有没有战斗力。我们的体会主要是“五个强化”: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帮扶单位要把扶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分管局长具体抓,明确到村挂职干部。并且进行目标任务分解,细化项目,做到项目有源头,资金有保障,决不造成新的村级债务,背上新的包袱。组织村干部、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带领他们外出参观考察先进典型,拓宽视野,使他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帮助他们进行理性分析,明确致富增收渠道,落实增收措施

二是强化责任目标。制定帮扶考核实施细则,对各项指标进行细化分解,指标切合实际,计划切实可行,目标实事求是能够实现。

三是强化考核奖惩。实行岗位目标考核责任制,考核结果与年终奖金分配,评先评优紧密结合,人人有任务,个个有压力。

四是强化村干部“双带”。村干部“双带”是重要抓手,村干部和下去挂职帮扶的同志,要勇当创业排头兵,勇于带头创业,带民致富,给群众树样子,树立威信。

五是强化长效机制。扶贫工作非一日之功,短期扶贫容易急功近利,走马观花,扶不到实处,扶不到要害,产生返贫现象。只有建立扶贫长效机制,才能巩固成果。(如皋市农业资源开发局党支部  夏志安)

编辑:编辑部